03.04 心衰是怎麼回事?是怎樣導致的呢?

兒科恩銘


我們常說的心衰全稱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心臟功能損傷或者功能下降進而導致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心臟就如“發動機”一樣,能夠推動全身血液的不斷循環。如果心臟這個“發動機”功能下降,會對機體造成各種不良影響。我們心臟的泵血主要依靠左、右心室規律的縮張。任何一個心室損害都會造成心衰,因此臨床上可分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什麼原因導致的心衰呢?

發生心衰的患者多數是由於心臟本身生了病變: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擴張性心肌病、二尖瓣狹窄、肺動脈狹窄疾病等。此外,非心臟疾病也能導致心衰:甲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貧血等。如果有心臟基礎疾病時,以下因素容易誘發心衰發生:①.感染:常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②.心律失常:如常見的為房顫;③.血容量增加:如鈉鹽攝入過多、或者輸液過快等;④.過度的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等;⑤.出現貧血等。

心衰患者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生活方式管理:如果心衰發作一定要嚴格限制水、鈉鹽的攝入量,因為這都會導致心臟負荷進一步增加,同時儘量不做劇烈運動、避免情緒波動以免加重病情;②.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利尿藥(如氫氯噻嗪片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物(如卡託普利等)、強心藥(如地高辛、多巴胺等);③.手術治療:如心臟移植、心臟同步化治療;④.原有心臟疾病應該積極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心衰,也就是心力衰竭,是由於心臟排血量減少及(或)不能將靜脈迴心血量充分排出,引起靜脈迴流受阻,導致靜脈系統瘀血及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所出現的心臟循環衰竭的症候群,心功能衰竭在生活中比較常見。

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概有1500萬左右的心衰患者。我國慢性心衰患病率已達到1.61%。住院病死率佔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的40%,高於總體的心血管病死率。

心衰可通過這些症狀來判斷。突發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尤其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及疲倦無力、心率增快,兩肺可聽到水泡音,應考慮是急性左心衰;雙下肢浮腫、口唇青紫、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脹、肝區脹痛等症狀有可能是右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或急進型高血壓發作有可能誘發急性左心衰。此外嚴重的心律失常也會導致急性左心衰。

老年人要特別主要防範心衰,因為老年人大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如再患有冠心病伴心衰,就會影響到對大腦的供血,加重腦細胞缺血缺氧,引起頭暈、煩躁不安等症狀。會使人誤認為老人是得了中風、腦腫瘤或其他疾病。有可能貽誤治療。

心衰病人平日裡要做好防範措施,比如:

預防感冒:呼吸道感染非常容易使心衰患者病情急劇惡化。在感冒流行季節或氣候驟變情況下,患者要預防感冒,儘量少去人群密集之處。

適量運動:不宜活動過多、過猛,不參加較劇烈的活動,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清淡飲食:飲食應少油膩,多蔬菜水果。對於已經出現心力衰竭的患者,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量,減輕心臟的前負荷。

健康生活:一定要戒菸、戒酒,保持心態平衡,不讓情緒過於興奮波動。根據病情適當安排患者的生活、活動和休息。輕度心力衰竭者,可限制其體力活動,以保證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較嚴重的心力衰竭者應臥床休息,包括適當的腦力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