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庭中,面對9歲的男孩作業拖拉不專心,幹任何事都要家長提醒,你會怎麼改變他?

用戶thbct2vayo


孩子做作業拖拉的情況在很多家庭都存在,也是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幹任何事都要家長提醒則可能是家長平時管的過多,孩子產生了依賴性。

拖延症的問題很多大人也都存在,我的方法是採用番茄鍾,給孩子設定時間,在15分鐘之內要專心做好面前的作業,15分鐘後才可以休息,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會有效果。

針對不專心的問題就要進行專注力的訓練了,很多培訓機構都有這樣的課程,因為孩子的這種表現有可能是感統失調造成的,有條件的可以去參加,畢竟那裡的老師要專業一些,如果想自己在家練習可以去網上搜索相關的內容,其實這些訓練都是有效果的,關鍵是要堅持,我兒子由於專注力欠缺,我給他報了感統課程,每次課後老師都會留作業,但是我從來沒有重視過,認為只要上課了就行了,後來老師和我說了課下作業的重要性,告訴我堅持就會有效果,我才開始做作業,結果兩個月我就看到了孩子的進步,所以一定要堅持訓練。

對於幹任何事都要家長提醒,應該是孩子已經習慣了家長包辦一切,對任何事都沒有主動性,對家長極度的依賴,所以家長要適度走出孩子的生活,已經9歲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了,不要過多幹涉,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做作業拖拉不能完成的話就要承擔後果。


林艾葉子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很深刻地感觸,因為我家孩子曾經也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那時,我們提前在放學路上商量好,回家趕緊寫作業。但是,等他回到家就變卦了。玩樂高、卡片,玩夠了才去寫。作業寫得拖拖拉拉。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家長心裡著急呀!可他不著急!督促、吼叫,甚至打罵,這些手段都用上了,但是收效甚微。

於是,我和他爸商量好,不再督促他寫作業,晚上九點鐘必須準時上床睡覺。我們把上床睡覺時間告知他,然後隨他去。其實這個過程很揪心,但是必須這麼做,整天督促提醒寫作業,老母親的心臟真是受不了!

我們計劃實施的第一天,等他玩夠了再去寫作業時,時間已經到了八點鐘。我們也不提醒,就等著他寫不完作業去老師那裡接受懲罰。果不其然,作業沒有趕九點鐘寫完,但是按照約定必須上床睡覺。他不願意,堅持要寫,於是偷偷地跑去衛生間寫作業,我們姑且裝作不知道。但是,他還是有一項作業忘了寫。

第二天早上,班級微信群公佈了未完成作業學生名單,當然有他的名字。放學回來的路上,他主動說了這事,他覺得在全班同學面前很丟人!

等到下午放學回家後,他主動開始寫作業。從那天起,我們家再也沒有因為寫作業的事情著急上火!

事後,我們討論過這個話題。他說,平時有人幫他操心,他就不用操心了,反正問題出來了有爸媽幫他解決!現在,我們家長當了甩手掌櫃,他就必須自己操心了!這就和我們常說的“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是一個道理。

因此,作為家長,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抱在懷裡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清揚教育說


我家有兩個相差一歲的姐弟倆,兒子剛好上一年級,姐姐三年級。不管做作業還是其他事,兩個人都是互相監督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前奏,父母一定要有耐心,童心。

1.耐心。不管孩子做什麼,不要急躁的否認,和指責。回家後他要玩,打球,下棋,我都陪他玩,在玩中教他技巧,方法。想做作業了,認真陪他一起鞏固學習的知識,一定不要大哄大叫。看看他的書,了結他所學的知識學習。學做他的同學,有時候,做著作業他想摺紙,那我也不會罵他,讓他教我摺紙,做每件事讓他學會發現興趣所在,常此以往,你會陪養他做事的專注力。所有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時間和耐性的。

2.童心。以他同學的姿態來和他對話。你要了解他的同學是怎麼樣的,喜歡什麼運動,喜歡講的話題。做作業的時候他不專心就跟他聊學校裡發生的事,然後再切入主題,做不完作業,老師會怎麼懲罰,作完了老師有什麼獎勵,不懂的陪著他查字典,查資料。只要大人不哄不罵,小孩剛開始都是一張白紙,都是可以教出來的。適當的提醒和督處,告訴他做任何事都有規矩,義務和責任。他喜歡玩橡皮檫,那你告訴他橡皮檫是怎麼做的,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在鉛筆上。

所以,用耐心和童心去陪伴,持之以恆,效果就明顯了。




韓梅梅李雷雷


我家也有個做作業拖拉不專心的男孩子,今年10歲,也是什麼事都需要家長提醒!下面結合著我家孩子的情況談下我的看法。

一、我家孩子存在的問題

(1)獨立性差

孩子從小就表現出獨立性差,什麼事都得靠家長操心。大到報什麼輔導班、選什麼課程,小到穿哪件衣服,都要讓家長幫他選。

(2)主動性差

每天放學回來就開始吃喝模式,邊看電視邊看,吃完後只要家長不提醒就會一直看下去,不提醒不會主動去做作業。

(3)不專心

這個問題上學期表現的最為突出,一學期因考試漏題導致試卷被扣分就出現了5-6次。

另外一個就是上課不專心和同桌說話。因為這事老師給他換過好幾次同桌,最後把他的左右兩側都換成了不愛說話的女生才勉強好一些。班主任還不止一次打電話說過這個問題,在家裡我們也訓斥過,甚至告訴他再說話就給他嘴上貼上膠布,回答問題的時候再揭下來,但效果不明顯。

(4)心態浮躁,不接受批評

這個問題是孩子最近表現特別明顯的特徵。之前孩子書寫很工整,為此還在家長會上被邀請給大家分享經驗。嚴格來說也算不上什麼經驗,只是當時對他要求比高,達不到要求就撕掉重新寫,從而養成了好的書寫習慣。但目前這個好習慣慢慢丟掉了,書寫潦草,態度浮躁。班主任老師和數學老師打過好幾次電話反映孩子最近非常浮躁,作業不認真、書寫差,還不服管,各種叛逆。

二、原因分析

孩子的習慣很大部分受父母的影響,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不好的習慣的時,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反思自己。

(1)家長過於溺愛,為他做的太多

孩子獨立性差是由於家長為他做的太多,造成他對家長過於依賴,什麼事都不想自己動手,等著家長幫他完成,從而導致獨立性較差。

比如,孩子小時候很多家長都領著,而我經常抱著,一是嫌他走路慢,而是怕他摔;

孩子小時候自己吃飯總是怕弄髒衣服,因此一直是大人喂.......

很多事情我們都認為他幹不了或者幹不好,什麼是都替他做,結果就是獨立性差。

(2)家長不良情緒影響

這一點我首先自我檢討,由於去年一年多的時間裡準備博士畢業論文,整天在家裡加班加點寫論文,自己忙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時間也沒精力去管孩子的學習。每次孩子拿著書本去問題題的時候我經常會說:“先自己去想一想啊,我忙著呢”每次孩子都是不高興的走開了,一學期下來孩子的作業情況與之前相比有很大的變化,字越寫越差,錯題也越來越多。

(3)監督不到位,疏於管理

這一個原因和上一個有一定的重疊,準備博士畢業論文期間,還生了二胎,因此最近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孩子基本處於放養狀態。不再像一二年級盯著寫作業;不再陪他讀課外書;不再和他一起背誦唐詩和三字經;不再及時的講解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我的突然放手孩子沒來的及適應,有點不知所措,有點失落。他也經常給我說:“媽媽,你還能像以前一樣陪我一起讀書嗎?”

三、如何去改變?

改變孩子需要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在整個過程中,家長一方面要監管孩子,另一方面也要約束自己。

(1)適當的放手

不要一切都幫孩子打理,要鼓勵他多動手。即使在孩子的拖沓的時候,家長也要學會寬容和理解,不要去批評孩子,給他一個自己動手的機會,這樣才能一步步培養他的獨立性。

(2)適當的陪伴

陪伴和放手不是對立的。這裡的陪伴不是凡事都要幫他做,凡事都要替他做主,而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讓他看到父母也在學習(可以是看其他方面的書)。陪孩子一起讀讀課外書,陪他一起探討一下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讓孩子感覺到家長時刻都在關心著他,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和信心。

(3)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孩子是自己的一個縮影,在和孩子日常相處中,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性格和習慣等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環境。”因此父母想要讓孩子有個好的習慣,必須從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

(4)用行動去感化他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一貫的指責會激發他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須用行動去感化他,讓他從心裡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從主觀上想要去改正。

在整個過程中,家長多給予正面的引導,即使孩子有些地方做的不是那麼的令人滿意,也要有耐心去指導和開導。

結語

孩子年齡小學習不專心、主動性差是正常現象,也是普遍現象。作為家長我們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草木皆兵。應該積極引導、寬容對待,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數學漫談


我建議你要理性看待孩子身上的問題。9歲的孩子了不會所有事情都要你提醒的,所以先理性客觀的去評價孩子。

1.先整理一下孩子現階段存在著哪些問題?

2.哪些問題是對孩子帶來影響最大的?先解決一部分問題,允許孩子慢慢改變。

3.仔細觀察一下存在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4.和孩子溝通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定一個詳細的計劃。

5.剛開始執行計劃時,因為孩子還沒有養成習慣,可能需要你提醒。

6.正確的提醒很關鍵,語言要溫和而堅定,快速把他拉會自己要專注做的事情上。

7.每天晚上記錄下或和孩子一起回顧一下,今天咱定的改變計劃執行的情況。

8.給孩子時間,只要你相信孩子能把問題改掉,和孩子一起做出改變,你能看到效果的。

我用這個方法我的孩子改掉了好幾個壞習慣。


全職虎媽


1.進行後果教育:

減少提醒,先放手一兩件事讓他出錯,讓他自己試試嚐到拖拉出錯後帶來後果的痛苦!

減少嘮叨,讓孩子選擇做法,承擔結果。父母不要只在嘴上埋怨他拖拉,手卻一直幫他做事情。父母顯得比孩子更著急,他會認為自己不做,父母著急了自然會幫他做。

2.獎勵目標激勵:

給他設置做到不拖拉的獎項,前提是獎勵標準必須由家長定,不能討價還價,後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比如:

A.十分鐘內能穿好衣服鞋襪出門,獎一顆星。

B.五分鐘內完成洗臉刷牙,獎一顆星星。

C.半小時內完成哪些作業,獎一顆星星。

D.……

定好了要先和孩子講解清楚,最好用圖文清楚地寫或畫在在紙上、黑板上,並定一個執行期限,如,一個月內累積多少顆星星,獎勵他喜歡吃的或玩的東西。

這麼小的孩子是無法按成人思維考慮到長遠影響的,只有眼前的痛苦,眼前的利益才會讓他有動力去做好。

3.孩子做到了,拿到了獎勵後,再次給他些鼓勵,重新描述他做正確的具體事件給他聽,加深他對正確做法的印象,這樣他會記住自己做好受表揚的情境,下次更有動力做好。

4.獎勵目標承諾的獎品,孩子做到了就必須按承諾兌現,孩子才不會對你失去信任,導致不願意參與這個獎勵制度。


人生是何等滋味


我是慧慧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9歲孩子都三年級了,如果還做事拖拉,需要提醒,說明孩子自覺自主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習慣的養成本應該是一、二年級的任務。因為三年級已經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學習任務加重,知識難點增多,對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很多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這是開始很容易掉隊。



作者認為:努力保證孩子學習成績不掉隊的同時,惡補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問題成為重中之重。

一、在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我給您如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教孩子做好學習準備。準備好文具,整理好當天的作業並讓按順序排列,做到心中有數。 長期以往,就可以讓他對自己的作業量和所需時間之間做好評估。有利於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養成。

2.儘量陪伴他完成作業一段時間,觀察並分析造成他作業拖拉的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如果是因為不會做而拖拉,那麼我們可以適當的加以講解和引導,直到明白為止。同時給他強掉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完成作業並鞏固複習的高效學習流程。如果是因為玩具或者其他東西分散了注意力,那麼移除那些東西。

如果是因為孩子太疲憊,那麼就調整作息時間,儘可能的安排一會兒午睡,讓下午到晚上作業時間能夠精力充沛。

如果因為是想出去玩而有牴觸情緒,那麼和孩子一起約法三章,先做完計劃部分的作業就可以給他半個小時的自由玩耍時間。我想能做到這些,孩子會慢慢有所改變。

3.以身作則,給孩子提供一個做事認真負責的榜樣來。

因為到了3年級,隨著孩子的視野進一步開闊,他們將不止於滿足口腹之慾,對爸爸媽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時候如果我們還是懶懶散散,一回家癱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一邊又對孩子指手畫腳,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對,首先自己在孩子心裡都失去了權威,那麼他懶散說不定就是對大人的無聲反抗呢。相反,如果我們能夠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孩子自然就會有樣學樣,依葫蘆畫瓢。

二、注重生活能力的培養。

1.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常言道:“愛做家務的人,都是有責任心的人”。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日常家務的能力,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整理被褥,衣櫃,打掃自己的房間,整理衣櫃,整理書包,幫父母做簡單的家務的能力。在過程中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這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活都會有幫助。


2.除了簡單的生活技能,我們還應該指導他們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

比如做一道菜,去一趟戶外運動,或者參加野外求生營,通過這些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生存能力,更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在具體做事的過程中又涉及到了規劃和安排的問題,所以順便也培養了他們的計劃安排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這些對自己的生活的把控能力可以讓他們獲得自信和成就感,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的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重申觀點

針對三年級的男孩子還做事拖拉、需要提醒的情況,我們需要在想盡一切辦法保證學習成績的前提下,要在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方面下功夫培養,讓他的習慣和他的年齡、階段學習內容匹配。


我的提醒

家長一定要夠寬容,有足夠的耐心:因為都三年級了還沒形成好習慣,也不要指望著看到一個好辦法就當是錦囊妙計,讓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是慧慧@慧慧親子閱讀教育群 ,致力於親子閱讀、兒童財商啟蒙、婚戀觀啟蒙、親子關係維護等話題。 喜歡我就請關注我。

慧慧親子閱讀教育群


謝了!應該是獨立性差,可能家長從小大事小情都包攬過多,孩子當然不用操心了,依賴性強。孩子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做,大人指導指導就行,鍛鍊提高其獨立性,總有一天他是要單飛的,早獨立早成才


雲中美景


這種孩子主意大著能,我家也有一枚。先跟孩子說好什麼時間段完成,然後幫助孩子在那個時間段完成,一天天積累孩子信心相信自己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父母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和調配時間去完成孩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玩耍。(孩子比然後人都需要沒有大人的束縛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玩耍)


S凡


讓他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找到價值感。例如:起床。可以說你每天能自己起床穿衣服,爸爸媽媽就能多一些時間出門,上班就不會遲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