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關於止疼藥,吃還是不吃?吃多了會上癮嗎

在生活中,老百姓難免會碰到頭痛、牙痛、腰腿疼等各種疼痛的症狀,嚴重影響了我們日常的生活質量。

為了解決疼痛的困擾,有些人會服用止痛藥,甚至長期服用。但也有很多人對止痛藥心存芥蒂,我們常聽到患者口口相傳說是“止痛藥吃多了會成癮”,“止疼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

那麼,長期吃止痛藥真的會上癮嗎?我們到底應不應該服用止痛藥物?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止痛藥都會上癮。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就要首先弄清楚,到底人們說的止疼藥是什麼。

關於止疼藥,吃還是不吃?吃多了會上癮嗎

按照用途類型來分的話,一般來說止痛藥分為非麻醉性止痛藥和麻醉性止痛藥。

1、非麻醉性止痛藥

非麻醉性止痛藥主要是指非甾體類消炎藥,它們作用於外周系統,屬於消炎鎮痛藥,這裡的炎症指的是炎性反應,可不是細菌感染的那種炎症。

這一類藥物通常憑醫生處方可以在藥房購買,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撲熱息痛、雙氯芬酸鈉等。這類止痛藥本身並不具有成癮性,有的藥物既有退燒的作用又有鎮痛的作用,因此得名解熱鎮痛藥。

常用於緩解輕中度疼痛,如頭痛、牙痛、關節痛、肌肉痛、神經痛、痛經等。這類藥物是沒有成癮性的,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胃腸道不適,長期大劑量使用可誘發胃潰瘍、胃出血或穿孔及肝腎功能的損傷。

關於止疼藥,吃還是不吃?吃多了會上癮嗎

2、麻醉性止痛藥

麻醉性止痛藥通常是指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類藥物,以嗎啡、杜冷丁、鹽酸曲馬多等阿片類藥為代表,不能直接從藥店購買,需要醫生特殊的處方才能得到,是由國家嚴格監管的藥品。

這一類藥物如果長期濫用可能會引起成癮性,但對於癌痛或長期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只要能夠嚴格按照醫生專業指導的劑量下使用,就可以減少成癮性的發生的可能。

即使你想自己服用這類藥物,沒有醫生處方自己也是買不到的,因此,大家不必擔心自己在家服用的止疼藥物會產生依賴的情況。

關於止疼藥,吃還是不吃?吃多了會上癮嗎

由此可見,我們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是沒有成癮性的,輕中度的疼痛使用該類止痛藥來緩解,也無需“談藥色變”。

既然自己服用的藥物不會產生依賴,那麼是否可以在生活中長期服用某種止痛藥呢?用藥的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注意些什麼?

其實對於止疼藥物的使用,我們一般都遵循著一個原則,那就是:如果利大於弊就建議使用藥物,反之則不建議。

關於止疼藥,吃還是不吃?吃多了會上癮嗎

我們不建議患者私自選用某一種止痛藥長期服用,因為任何止疼藥物服用時間長了以後,都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影響。

在自己服用止疼藥物之前,首先需要對自己的疾病有所瞭解,明白到底自己是因為什麼而疼痛。

如果盲目過早地服用止痛片,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疼痛,但由於服用止痛藥後掩蓋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質,不利於醫生觀察病情和判斷患病部位,不利於醫生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

如果搞清楚可以使用止疼藥,那麼使用方法和劑量應該在醫生的建議指導下或者遵照藥品說明選用,超過這個範圍的,還是應該再諮詢醫生。

我們應該嚴格遵守醫囑,不可私自增大劑量、減少劑量或增加服藥頻次。有時候主觀的增加服藥頻次與劑量,非但不會增加止疼效果,反而會增加很多的副作用。

關於止疼藥,吃還是不吃?吃多了會上癮嗎


我們都知道長期服用止痛藥尤其是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噁心、潰瘍甚至穿孔和出血等消化道不良事件。

因此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和具有胃腸道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儘可能選擇對胃腸道相對安全的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艾瑞昔布、依託考昔等,但即使這類藥物相對於傳統的非選擇性非甾體類止疼藥更加安全,在長期的臨床隨訪及不良反應檢測中,仍然能夠發現很多胃腸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如果連續服用止痛藥超過7天,但疼痛症狀依然不見緩解,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建議再自己繼續服用非甾體類藥物了。

長期或大量服用撲熱息痛,也就是對乙酰氨基酚可影響肝功能,引起中毒性肝炎,因此也不建議肝病患者長期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關於止疼藥,吃還是不吃?吃多了會上癮嗎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超過了規定劑量和適用範圍,只考慮它的弊端是片面的。

當我們疼痛得厲害,甚至影響了日常生活,服用止痛藥可以使我們免受疼痛的折磨,讓我們更好地吃飯、睡覺、生活。

這個時候,只要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症狀,對我們來說就是利大於弊的。因為長期的疼痛會導致身體產生應激反應,炎性因子大量分泌會導致身體機能紊亂。

疼痛被緩解之後,我們的食慾、睡眠、精神狀態會更好,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讓我們的疾病恢復得更快,因此也不能因為止疼藥存在副作用就“諱疾忌藥”。

倘若沒有止痛藥物的幫助,外科醫生只能像關公那樣“刮骨”,相信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夠談笑自若的。

關於止疼藥,吃還是不吃?吃多了會上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