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廣東的經濟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

用戶54988624483


作為地道中的廣東人,我去過廣東經濟最強城市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個人覺得有以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地理位置

廣東是一個沿海省份,交通便利,有利於對外進行商業貿易,廣東有較大的面積土地和海洋,加上瀕臨香港和澳門,臺灣,有利用吸引外商投資。


2、國家政策的支持

中國改革開放時設立4個經濟特區城市,就有3個城市在廣東,分別是深圳、珠海和汕頭,也是首批沿海經濟開發區。



3、華僑之鄉

在廣東的梅州,汕頭,台山等地都是華僑之鄉,對大陸的投資

(華僑之鄉梅州)

4、經濟優勢

全國的四大工業區之一的珠三角工業區和全國2座一線城市的廣州和深圳,加上國家在開發的粵港澳大灣區都位於在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這4個城市又形成第一集體,GDP合集約為:6.5萬億元,佔全省67%。





秒解廣州


身為廣東人應該有發言權,主要一點是地域位置好。

全國最主要的三個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廣東幾乎完全佔據了珠三角全部流域面積。

全國四大一線城市,廣東佔了兩席,雖然總量沒北上多,但人均是超過北上的,尤其是深圳,發展速度堪稱現代奇蹟,很多拿廣州和深圳對比的,不是廣州發展慢,而是深圳實在太快了。

還有廣東在改革開放初期,敢為天下先,很早就大量發展生產力,吸引外商投資。

但是廣東除了珠三角地區之外的城市是中等甚至中下水準的,尤其是雲浮市,至今GDP還沒破千億。廣東發展確實不均衡,這也不能怪政府,粵西粵北確實丘陵山區多,道路運輸用地都不通,為什麼沿海和靠大河流的城市基本上都不會窮,一句話:運輸是致富的關鍵。

廣東只要在廣州和深圳的帶領下,經濟就不會落伍,何況周邊的:東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這些二線城市的配合下,珠三角地區永遠都是國家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如花的日常


作為70年的那一代人,我以收藏品來展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強大的發展歷程。


(七十年代廣州公交票欣賞)

七十年代,聽老人們說,廣東大多數地方還不如我們湖南衡陽,有些廣東女人還以嫁到湖南為榮,記得我老爸學校當時就有二位老師娶了廣東老婆。

(1982年的廣州糧票欣賞)

八十年代,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開始飛速發展,之後全國人們掀起南下廣東的熱潮。
(1992年去深圳珠海的邊防證)

1992年一位老人在南海邊劃了一個圈,於是九十年代初流行一句話“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記得我高考一結束就帶了二百元錢去廣東玩,那個時候,只要有一個工廠剛開始建,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租好房子在附近,等著它開張招聘了。記得當時有個流行的段子,一位女孩因每天堅持在未建好的工廠門口等,竟感動了工廠老闆,工廠一建好,首先把她招了進去。

(1995年的廣州暫住證收據)

那個時候剛到廣東時躲避查暫住證的經歷,估計六七十年代的許多人都有切身體會,當然那時也沒辦法,全國人們的蜂湧而入,讓基礎設施還沒建好的廣東難以承受,尤其是以外來工最集中的東莞,當地不得不採取一些過激的辦法來阻止外來洶湧的打工人潮。

當時的《外來妹》電影就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而其主題曲《我不想說》也唱出了多少打工者的無奈。

(1996年廣州去珠海未印清票價的汽車票)

大學畢業,我放棄在湖南的教師工作,跑到了珠海。當時記得內地當老師才三四百元錢一個月,而我在珠海當時有近二千元一個月。

廣東的經濟發展首先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及香港澳門和全國人民的資金和人才的湧入,其次是得益於嶺南文化和全國文化的相融及相互促進。

現在的廣東,已經歷了四十年的高速發展,想不強大能行嗎?雖然現在全國各大城市都發展起來了,但廣東仍然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湘平古珍郵館


廣東經濟為何強大?不走尋常路的良木公認為,廣東地理位置不可否認的因素,其實最為重要的是廣東的人文文化下的營商環境創新環境創業環境。

在近期的網紅華為“抗美”事件尤為凸顯,經濟強大除了GDP規模,更在於GDP的質量,否則怎麼會一個深圳就出了華為大疆中興三個企業能夠“享受”到美國的打擊“待遇”?試問國內還有哪個省份?

★從深圳看廣東,借任大俠的“身殘志堅”的飛機用用,廣東務實,比國內任何一個省份都務實低調;還正如任大俠說的,因為廣東省政府的開明開放,造就了廣東產業界企業界的“親近市場,遠離市長;親近設計(創新),遠離書記”的營商文化,尤其是創新文化,廣東的創新質量、創新績效在國內一定是排名前三!



★從(佛山市)順德區看廣東,如果說網紅的深圳參照物過大的,咱找個小小縣級市的順德區來瞧瞧。



良木公在順德清暉園順德區發展歷程長廊所見,26年前,當年順德縣委縣政府是如何貫徹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逐步建立起“小政府,大社會”管理和“小機構,大服務”體制,形成明確的行政規範,……。當年冒著一定巨大的“風險和爭議”,…,而這些實際上就是這幾年國家推進的創新社會治理“放管服”,九十年代初,一個廣東省的縣級市已經有如此超前的意識與行動,良木公相信全國沒有任何一個省市能夠做到!

至於廣東省行政中心的廣州市,新經濟猛虎的東莞市,還用說嗎?

★最後一句“東南西北中,(創新創業)發財到廣東”順口溜為廣東做下廣告。



中國經濟要發展,中華民族要復興,廣東是一面好鏡子。當然,廣東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區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像歐洲,還有一些地方像非洲;有些城市地產經濟發展過於超前於產商經濟,城市經濟供給過度依賴地產經濟,等等。

廣東經濟強大的原因,是廣東開放開明大文化環境下造就的營商文化與營商環境、創新文化與創新環境,以及創業文化與創業環境。

老鐵們如有不服,先點關注,再來單挑群挑PK。

良木公 思匠智庫


思匠智庫


廣東經濟強大不假,自1989年廣東GDP首次位居全國第一以來,至今已經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如無意外,未來廣東GDP仍然會穩居全國第一。但是說廣東經濟強大到難以置信可能就有點過了,廣東2017年GDP達到了89879億元,確實很高,但是相比江蘇、山東等經濟大省,它的領先優勢其實不算很大。

1989年之後,雖然江蘇和山東的GDP一直落後於廣東,但是也在不停的追趕,大多數年份裡,廣東、江蘇、山東之間的GDP差距都不算很大,不過到了2008年之後,山東就開始跟不上了,它的GDP與廣東、江蘇的差距越來越大,到了2017年差距已經擴大至萬億之上。

廣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改革開放近40年,廣東一直充當著排頭兵的作用,有大量的政策支持。改革開放之初的五個經濟特區廣東就有3個,全國最早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廣東就有2個,廣東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東南沿海,不乏優良港灣,同時廣東毗鄰港澳,可以更好地吸引來自港澳地區的資金、技術等。廣東人經受海外影響,富有經商智慧,廣東的“潮商”就全國著名的商幫之一。而且廣東籍海外僑胞眾多,隨著改革開放,這些僑胞紛紛來投資建廠,為廣東經濟發展注入動力。還有廣東人敢為天下先、包容開放的精神,也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來此打拼,“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句話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裡已經深入人心,廣東也是全國流動人口最大的省份。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發展成為比肩日本東京灣區和美國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的全球四大灣區之一,所以未來廣東的經濟發展仍然會領跑全國。


錦繡中源


1,廣東首先是一個沿海大省,地理地利的優勢以及歷史的規律,都決定了:在廣東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有很多機會和有足夠有勇氣出去海外看世界,闖世界,“撈世界”(#^.^#)!


這樣的情況基本上就決定了,除了廣東本土資源外,還有無數廣東人能夠去海外紮根立業,建立自己的事業王國,然後在適當的機會帶回來這些海外資源,比單純的省內發展要更加1+ 1>2.


歷史上無數無數的事蹟和人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全世界的海外僑胞和華人大多數都是沿海出去的,所以廣東同胞僑胞也是佔一大半強,這也是海外對廣東經濟的一大支持。


2,無論民國到49年,以及49年到79年,歷次戰亂和政治風波,都不能動搖廣東人低調地謀生存求發展的自我強大之路,民眾對經濟的熱心遠遠大於對政治的敏感,因為沒飯吃就是最大的政治問題。這樣時間和心理上的積累,在改革開放後,讓廣東人對做事業的投入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3,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轉移產業鏈從韓國日本轉移到了香港,改革開放後,香港承接這樣的產業鏈就需要成本更低的窪地來轉移,所以廣東首先就具有這樣的地理優勢和思想優勢來對接,所以全國無數外來人員下廣東,支撐起了過去三四十年廣東改革開放的財富積累,也舉起了深圳乃至周邊地域城市的騰飛,這些騰飛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即使到了今天,國際供應鏈和產業鏈需要更低成本的窪地例如東南亞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企業廠商去到這些地方也要三思而後行,中國人的那種吃苦耐勞和勤奮好學的優點,不是這些地方的人短時間能夠具備的。



5,互聯網時代的興起,深圳出了騰訊,產生了鉅富馬化騰,但是他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因為在深圳這片土壤上,思想開放包容鼓勵創新,就是互聯網,通訊,等高科技企業的溫床,華為,大疆,以及無數山寨小企業為眾多需要接地氣做模具做VR眼鏡做比特幣專用礦機,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這些也是美國硅谷短時間不具備的造物基地優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已經深入民心,以科學技術為龍頭的無數深圳企業廣東企業也是帶領廣東大發展,走向更加富裕和更加強大的明天。


Jimmy無敵大哥大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廣東的經濟實力也不是一早一夕起來的,是經過了40年的改革滌盪和上億廣東人和外地人打拼出來的。

2017年,廣東省GDP89879億元,佔全國比重達到了10.5%,自1989年以來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從1990年初提出超越亞洲四小龍以來,目前已完成對新加坡、香港和臺灣的超越,和韓國的差距也不大了,2020年左右將完成歷史性任務。

廣東不但在國內實力首屈一指,早國際上經濟實力也十分強勁。2017年全國有115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其中來自廣東的華為、正威國際、騰訊、萬科、恆大、平安、招商銀行、南方電網、廣汽集團、碧桂園、美的等11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佔全國比重約10%。這11家企業中,來自深圳的華為更是成為中國最強民營企業。

如果廣東作為單一經濟體參與國際排名,他的排名也是在國際前列。2017年廣東GDP摺合美元是13311億美元,低於澳大利亞,高於西班牙,排名全球第14位,經濟總量看是世界產油大國沙特的2倍左右!


財經知識局


廣東非常包容外地人,再加上1000家左右各行業的專業批發市場形成了濃厚的商業氛圍,吸引了很多五湖四海的外地人來廣東經商,辦廠,本人在廣州開廠,做批發,感覺廣東非常適合創業,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我是2010年開的廠,二十幾個人的小廠,自產自銷,從開廠到現在沒有亂七八糟的收費,不論工廠廠房還是批發的店鋪都是壓兩個月租金,交一個月租金,就是兩壓一租,很少的資金就可以起步運轉起來,壓力小,不像除廣東以外其他省都是一年一交租金,讓人受不了,廣東有大量的各行業的專業批發市場,僅僅廣州市就有各種專業批發市場不低於1000家,有服裝,鞋子,襪子,內衣,牛仔,皮具,尾貨,海鮮,糧油,水果,乾貨,乾果,中藥材,文具,玩具,化工原料,傢俱,陶瓷,酒店用品,二手廚具,情趣用品,工藝品,汽配,摩配,化妝品,洗滌用品,美容美髮用品等等,還有各個行業的原材料市場,其中很多都是一級批發市場,這些專業的批發市場養活了大量的工廠,廣東存在著大量的隱形富豪,大量的100人以下的小廠並沒有納入GDP,所以廣東真正的GDP遠不止這麼多!


大匠皮具廠


很多嫉妒廣東的人都愛拿廣東邊遠山區的貧富懸殊說事,可見心胸狹隘。首先要明白,所謂“經濟較差”的,那只是相對廣深佛莞等發達城市而言,象雲浮梅州韶關等城市隨便放其他省(即使江浙)也未必墊底。其次,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最主要的原因是廣東山多,除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粵東西北都是山區為主,這意味著交通成本比滬蘇浙等平原為主的地方要高得多,這就是路通財通的道理。但現在基本上全省高速公路無死角,高鐵也蓬勃發展。廣東未來更可期,更難被超越。


挑燈看劍84880665


代表江蘇人發言,我要說,廣東的經濟並沒有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

廣東經濟的強大和脆弱

自1989年以來,廣東一直是我國第一經濟大省。2019年上半年,廣東GDP率先突破了5萬億規模,經濟增速保持在6.5%的高位,這是廣東的強。

廣東內部存在嚴重的發展差異。特別是珠三角,面積僅佔全省的30%,但GDP卻佔了全省的80%。2018年,深圳人均GDP高達19.3萬,但處於粵東的梅州只有2.5萬。這是廣東的弱。

對於一個省來說,一個區域發展快不難,難的是整個省實現均衡發展,共同致富。就像新加坡雖然經濟發展水平高,但仍然會被人嗤之以鼻:彈丸之國,想搞好還不容易?

廣東部分的弱並不能否定廣東局部確實特別特別強。那麼廣東為什麼強?

地理位置優勢。廣東沿海,又遠離北方帝都和江南海軍,發展對外貿易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早在明清時期,廣東就成為國家對外貿易的窗口。特別是清朝,廣州十三行正式成為了清政府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有著“金山珠海,天子南庫”的美譽。

政策優勢。改革開放後,廣東成為對外開放的最前沿。中央給了廣東特殊政策,廣東在此基礎上大膽實踐,通過大量引進外資,奠定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培育了機械製造、電子、紡織等主導產業。

經商文化。廣東人似乎是天生的商人,好像每個人都有經商的天賦。他們吃苦耐勞、精明務實、積極進取,他們天生有著開放的心態,富有創新精神,敢為天下先,所以往往能不畏艱險,抓住一切機會發展經濟。

氣候優勢。廣東陽光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都很適合從事經濟活動,不論是農業種植、工業生產還是文化娛樂活動,都不會因為季節轉換而中斷(如東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