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紅樓夢》抄檢大觀園,愛挑禮的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潤楊閬苑


抄檢大觀園是紅樓女兒諸芳離散的序曲。整個過程並沒有太大的傷筋動骨,實錘只有丫鬟司棋和表弟潘又安的私情暴露和入畫私藏主子賞賜兩件事。

這兩件事在榮國府來說,不過屬於芥豆微末小事。若在平時不值得一提,可是這次卻不能輕視,大觀園為什麼要抄檢?那是因為,在侯門公府小姐們的閨房重地竟然出現了“繡春囊”這種穢物。

這是極嚴重的事,嚴重到關乎性命,更關乎公府臉面和上流社會立足的大事。如何處理卻考驗著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智慧,邢夫人很簡單,以為抓住了二房管理不善的把柄,名為嚴管,實為發難,要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做文章。二房的王夫人呢?既蠢又糊塗,先是給自己的親侄女潑髒水,再是迫於大房的壓力,還有順便肅清自己不喜歡的人。於是,一場醜陋的鬧劇開始了。

所以,抄檢的情況,王夫人、邢夫人都是緊緊盯著的。結果我們也知道,邢夫人偃旗息鼓,王夫人將事態擴大了,晴雯、芳官等一批稍有資色的丫頭都驅逐,連賈蘭的奶媽都在這次風波中被攆走了。

既然事態如此嚴重,黛玉、寶釵和探春的反應卻大大的不同。

黛玉之淡然

超然、淡然原本就是林黛玉品性裡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關係到寶玉和金玉之說時,黛玉才會敏感和多思多心,這也是僅僅是三十二回之前,寶玉捱打之後,就連金玉之論,黛玉也不再似從前那般敏感了。

查抄當夜,病中的鳳姐不得不帶隊,一行人浩浩蕩蕩進了瀟湘館,黛玉當然懂這大晚上的來者不善,可是鳳姐搶先一步進黛玉的臥室執意不讓她起來。這樣的陣仗和鳳姐的態度,黛玉多少猜出個大概,瀟湘館本也不大,丫鬟房中發生的事就算黛玉聽不見,第二天紫鵑也會和她講得清清楚楚。

黛玉當時沒反應,過後依然平靜,對於抄檢這件事,對於黛玉來說,好似沒有發生過一般。這是和她的性情以及身份有關。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有家也回不去了,她自認不是榮國府正經的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連自己健康的大事她尚且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的是不給別人添麻煩,落人褒貶。就連讓她最憂心的和寶玉的將來,也是埋在肚子裡,傷心、垂淚、排解煩悶,也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榮國府的大事小情她一個表小姐也只能冷眼旁觀。其實黛玉眼明心亮,比如經濟上的後手不接,她也只會私下裡和寶玉說。

探春之激烈

探春是十二釵裡的政治家,她雖為庶出,姊妹大排行上也不佔優,可是對於家族的現狀深有不滿,對於家族的未來深感擔憂。大姐元春的責任是家族強加給她的,是不得已而擔之,每天生活在孤獨和對骨肉親情的渴望裡。探春不一樣,她的責任心是自發的,她恨自己不是個男人,不能出去立一番事業,只能在深閨中寄情於書法詩詞。

儘管如此,當探春有機會管理家事時,在有限的權限和天地裡,她革除宿弊,整肅家奴,改革管理方式。雖然這些根本拯救不了已經積重難返的家族,可是探春仍然努力踐行,作為一個二門都賣不出去的貴族小姐,探春也以一己之力竭力扭轉家族沉痾了。

抄檢大觀園這種家族內鬥的醜陋行徑,怎不令探春痛心疾首,她做了四個舉動,狠狠打臉邢夫人、王夫人等這些蠢人。

一、她早早得到信息,令屋裡的丫鬟們秉燭開門而待,給抄檢小組以壓力;

二、她將自己所有的箱櫃打開,卻決不允許抄檢自己丫鬟的箱櫃,讓所謂的抄檢事實上流產。並且放話:你們只管去回太太,該怎麼處置,我去自領;

三、狠狠的打王善報家的耳光,同樣說:打了這個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專管生事的奴才,明天我回過老太太,去給大娘賠禮,該怎麼,我就領。

四、對抄檢之舉給出了總結: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抄檢大觀園,讓探春看到,無數歷史悲劇正在自家上演,家族離一敗塗地不遠了,在這次行動中,最痛苦的,是探春。

寶釵之避嫌

寶釵的蘅蕪苑是唯一沒有被列入抄檢之列的,沒有被列入,對於王善報家的這種蠢貨來說,是看不懂玄機的。因為鳳姐說了,抄檢只有抄咱們自己家的,怎麼好抄親戚,薛大姑娘那裡不好去。這個婆子連連點頭稱是。既然不能抄親戚,黛玉這裡難道不是親戚?李紈那裡住著寶琴,迎春那裡住著邢岫煙,怎麼就不用顧忌了呢。還有一點,史湘雲已經在蘅蕪苑住了相當長的時間了,鳳姐完全可以將薛姑娘、史大姑娘並說,可是選擇性的遺漏了史湘雲。讀者都是明白人,這不過是鳳姐明著給寶釵擺了一道,說她是個外人,給寶釵挖的坑罷了。

薛寶釵冰雪聰明,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和李紈辭行了。這一天的薛寶釵明顯心裡很生氣,一是不給史湘雲透任何口風,可憐湘雲到了稻香村才知道,寶姐姐今天就要搬走,而自己需要搬來和李紈同住。二是寶釵全程表情冷淡,恨不能連一分鐘也不願意待下去了。證據就是她除了不得不和李紈打個招呼,和王夫人、賈母、鳳姐以及園中眾姐妹們全都沒有打招呼。這可不是一向周到的寶釵的行事風格。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對賈府這種自己家沒事抄家,寶釵從內心看不起,自然要遠離這個是非之地。她是王夫人的親外甥女,她能保證自己不越雷池一步,可是蘅蕪苑裡丫鬟婆子一大群,加上湘雲的一群下人,誰能保證個個都是沒問題的。萬一自己這裡有個什麼事,也讓王夫人難堪不好做人。這也是她隨後就給王夫人出主意說大觀園太大,管理的確不容易,也容易出紕漏,不如關了的好。再有這麼大個園子也是的確很費銀錢的,賈府此刻經濟大大不如從前。就算從經濟考量,也應該關了。

一則被排擠,二則避嫌,薛寶釵不可能在大觀園再多住一天。


屏山品紅樓


林黛玉沒有反應的最主要原因是——她是賈府裡的外人。

抄檢大觀園時,林黛玉已經休息了,是王熙鳳上來把黛玉按在床上,讓下人在外面搜。林黛玉全程沒有說什麼,搜過了也就算了。

這裡面有兩個主要原因。

其一是林黛玉不是賈府的“正牌主子”。想想,連賈探春這麼一個正經主子,王善保家的心理還敢想“況且一個庶出,她敢怎地?”,而林黛玉僅僅是賈府府主賈政的外甥女,她的身份上甚至還不如賈探春。雖然有著賈母和寶玉的真切關愛,但林黛玉自己在心裡明白自己的地位,所以她對薛寶釵說羨慕她有母兄依靠。

所以,面對抄檢大觀園這樣一項賈府內政,林黛玉不應該插手,也無資格插手。

其二,是鳳姐對林黛玉的照顧也比較周到。鳳姐在進入瀟湘府時,沒有讓林黛玉起身,與她說幾句閒話中就搜查完畢了,對於林黛玉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大事。

而且在抄瀟湘府時,提到了紫娟,卻沒有提到林黛玉自己帶來的丫頭雪雁,不知是作者故意的還是無心之舉。總之,抄檢瀟湘府在文中只有寥寥數語,動靜不大。

而賈探春的反抗,則是因為其有賈府“主人翁”的意識,痛恨賈府的種種弊病。

探春一直是賈府眾小姐中最得力,最剛強的一個,他幾乎可以說是賈府所有後代中唯一一個成器的人。可惜她是個女兒身,如果是個男孩,如她自己所說,早就“去鑽研仕途經濟了”。

而抄檢大觀園這種事情,在探春看來,是既不吉利,也不必要的,它代表了賈府內部的不和。

抄檢大觀園的本質,是邢夫人藉助繡春囊一事給王夫人難堪,嘲諷王夫人治家不嚴。王夫人為了掙回自己的臉,只能進行這樣一次“內部整肅”活動。

而在探春看來,賈府內部已經衰敗的不成樣子,巨大的危機近在眼前,內部的人居然還在明爭暗鬥。還有王善保家的這種刁奴裡外挑唆,這是她非常痛恨的。

更重要的是,在她看來,這種抄家行為簡直是甄家抄家的一次預演,是非常不詳的預兆。而內部的不和,對於賈府的未來影響也是很致命的,所以賈探春的反抗非常激烈。

薛寶釵之所以走,是為了避嫌。

薛寶釵是大觀園中唯一一個沒有被搜的小姐。

用王善保家的話說,“抄家豈能抄起親戚來?”,這句話表面上是在維護寶釵,但其實有另一層含義——這個東西就算真是你的,我們也不好說什麼。

這層“見外”,就把好意思變成了沒意思。我們都知道,最後鳳姐抄出了繡春囊的主人,可要是鳳姐沒抄出來呢?

如果整個大觀園中除了蘅蕪苑以外,都沒抄出來這個東西,那豈不是證明問題就出在薛家身上?薛寶釵豈不是要平白擔上許多無端的猜忌?

這次事件有了明白的結局,但誰能保證沒有下次呢?如果人們知道薛家是安全的,會不會以後把什麼東西都往蘅蕪苑裡送呢?那是不是證明,以後大觀園裡所有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屎盆子,都要由薛寶釵來擔呢?

所以,寶釵堅決又果斷的選擇了搬出去——我不跟你們趟這趟渾水啦!


小約翰


抄檢大觀園是《紅樓夢》裡非常重要的一章,是賈家沒落的開始,也隱喻了賈家最終的結局,但今天不提別的,單說眾姑娘們對這件事的不同反應,主要是因為所站立場和性格不同造成的。

黛玉——無所謂

抄檢大觀園,首先從寶玉住的怡紅院開始,這裡主要是王善保家的想要為難晴雯,結果自己討了個沒臉就都走了,離怡紅院最近的是瀟湘館,自然第二個就到了黛玉這裡。

到了黛玉這裡,她人已經睡下,知道王熙鳳來了,要起來被王熙鳳攔了,說了幾句也就走了,基本上沒有什麼波瀾,看起來好像不符合黛玉的性格,就像題主說的愛挑理的黛玉怎麼沒反應,其實不是沒反應而是黛玉對這件事無所謂。

這裡黛玉和寶玉的立場是一樣的,王熙鳳和他們說丟了要緊的東西,查一查各處丫鬟,都去去嫌疑,在二人看來這也沒有什麼,家裡丟了要緊的東西,不讓查反而顯得自己的丫鬟有問題。

黛玉在府裡看上去似乎和寶釵一樣,是賈府的親戚,但實際上可不一樣,就拿鳳姐從怡紅院出來和王善保家的說“要抄檢只抄檢咱們家的人,薛大姑娘屋裡,斷乎檢抄不得的”,從鳳姐的話裡可以看出,大觀園裡真正的外人只有薛寶釵。

而黛玉不是外人,首先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府正兒八經的嫡小姐,黛玉是嫡親的外孫女,其次黛玉從小在賈府長大,賈母從來是當親孫子疼的,另外,這次又是王熙鳳帶人來,黛玉也知道肯定這次不是小事。


黛玉雖然態度無所謂,但也不怕她的丫鬟吃虧,因為有紫鵑在,那些婆子們也不敢無故生事,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紫鵑是賈母親自撥給黛玉的大丫鬟,為的就是在各方面都好好照顧黛玉,紫鵑的臉面比同樣是賈母撥給寶玉的晴雯都強不少。

在怡紅院,晴雯就說過王善保家的:“你說你是太太打發來的,我還是老太太打發來的呢”。這話也是有分量的,整個賈府誰也越不過賈母去,晴雯在怡紅院不是主事的,紫鵑可不同,在瀟湘苑是正經話事人。

就算王善保家的發昏想要生事,王熙鳳也不能答應,否者第二天老太太就要知道了,這事本來就是瞞著老太太,到時候鳳姐也走不脫。

探春——主人翁意識

抄檢大觀園最主要的筆墨都在探春這裡,寶玉屬於賈府的閒雲野鶴,從來不理俗事,探春卻不同,凡事都從大局著想,雖然是庶出姑娘,但比起寶玉強出不少,探春作為賈府的主人以及秋爽齋的主子,都沒有落了下乘。

作為賈府的主人,探春從這件事看到了賈府的敗落,所以“不覺流下淚來”,從這裡可以看出探春在這個家裡是最沒有私心的,只是一心的想賈家能更好,更明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偏偏好好地自己家先抄了起來,能不心灰意冷。

作為秋爽齋的主子,探春果斷站出來為自己的丫鬟做主,言辭犀利字字珠璣,連平時能說會道鳳姐,也只能賠笑,到最後也沒人真的敢搜秋爽齋。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探春是賈府姑娘裡最有擔當的一個,真真是生錯了,要是個少爺必定能頂起一片天。

惜春——膽小怕事

惜春年紀小是真,膽小怕事也是真;

惜春雖然是正經主子,但是從來都是個怕事的人,大丫鬟入畫被搜出銀錢,連鳳姐都說如果屬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可惜春就是不行,非要定個罪,連入畫的人也不要了,一點也不念舊情,和探春截然相反。

寶釵——無關之人無關之事

首先,寶釵並不是因為這件事搬出的大觀園;

再來,抄檢大觀園並沒有去寶釵的衡蕪苑。

前面也說了寶釵是賈府的親戚,更是客人,萬萬沒有搜的道理,更何況薛姨媽和王夫是親姐妹,這事兒本來就是王夫人主張的更不可能去搜寶釵處。

就算是第二天寶釵知道了,以她的性格不會多說也不會多問,一來這是賈府的事,她們畢竟是薛家人;二來肯定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不光彩的事,主人家肯定是要瞞著的,再上去問,那不是找沒臉嘛,八面玲瓏的寶釵肯定不能幹這事。


迎春——沒反應

因為二木頭睡了,所以什麼也不知道,不過也能想到她的反應,自然是聽鳳姐的,自己半點注意也無。


姊曉




抄檢大觀園鬧得沸沸揚揚,所有人都心生不滿,其中反應最強烈的是賈探春,其次惜春都站出來不要了入畫,薛寶釵更是搬出了大觀園。唯有林黛玉,對此一聲不吭,令人心疼莫名。


抄檢大觀園,名為搜索繡春囊,實則是王夫人對怡紅院的一次整頓,對賈寶玉管理權的爭奪,甚至直接向賈母叫板。王夫人根本不顧及賈母的面子攆了晴雯,先斬後奏彙報賈母:晴雯被攆走,您選的準姨娘淘氣,懶,病秧子(難道不是林黛玉?)……我不滿意,我親自選好了襲人,告訴你一聲!

賈母對王夫人的意思明白,但卻無可奈何。所以她雖然表達了對晴雯的支持“我看著甚好”,對襲人的反對“豈有大錯的”,但終究沒有駁回王夫人的決定,認可了這個決定。因為賈母也知道,王夫人雷嗔電怒的抄檢了大觀園,主要目的就是針對賈寶玉和林黛玉。寶黛愛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王夫人自然更清楚。無奈之下,賈母只好再一次“掰謊”:

我為此也擔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頭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她們。既細細查試,究竟不是為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



賈寶玉明明早通人事,賈母還睜眼說謊,就是再一次給寶黛二人打掩護,也告誡王夫人此事到此為止,你的擔心是沒影的事。而這其實是賈母能為林黛玉做的最後一件事。

抄檢大觀園,探春怒的是家亂,惜春怒的是無家可歸不得清白,迎春也怒,偏偏自己房中司棋沒臉。薛寶釵更是趕緊捲鋪蓋走人,反正走留都尷尬,走比留更好。連史湘雲都憤怒,但唯獨賈寶玉和林黛玉毫無反應。寶玉無反應是內心惶惶,察覺王夫人可能針對自己。而林黛玉無反應,是無法反應。

抄檢大觀園,林黛玉真切感受到“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窘迫。可她無能為力。她既不能發火,也不能搬走,只能做鴕鳥,將頭埋在土中。所以後面晴雯被攆走慘死,林黛玉也出現在寶玉祭奠的現場,看似巧合,實則正是黛玉心中彷徨無計,急需人寬慰疏解的悽惶樣子。


以林黛玉的聰明,自然能體會出抄檢大觀園的不同含義。尤其瀟湘館並沒有躲過抄檢,顯然有所針對。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林黛玉是毫無反抗能力的。賈母都只能被動接受,林黛玉又有什麼辦法?抄檢大觀園後林黛玉的窘境也暴露了八十回後,一旦賈家給她定親外嫁,她是毫無反抗能力的!很多朋友因為熱愛林黛玉,總覺得可以一死了之。可死並不容易。

如果林黛玉被人求親,賈家答應了,她卻突然死了。那種流言蜚語將徹底玷汙了林黛玉的清白。所以林黛玉絕不可能死在賈家,就算不願意,她也會嫁出去死在婆家。有人說出嫁了會不會身體不潔?還怎麼自本潔來還潔去?我想說哪一個出嫁的婦人是不潔的?難道只跟賈寶玉就潔麼?何況林黛玉也會選擇從與不從,而她最後淚盡而亡,也當與此有關。抄檢大觀園,林黛玉的反應加上八十回前的線索證明她必然會認命的被嫁給外人。而這才是寶黛愛情最後夭折的關鍵!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工筆紅樓夢》清.孫溫


君箋雅侃紅樓


抄檢大觀園是代表賈府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情節,該事始於傻大姐在後山所撿的繡春囊,終於司棋、晴雯、四兒等人的被逐。這一場抄檢,表面看似溫和,實則暗潮湧動。是以處在這場風波中的幾位小姐,反應截然不同,下面以黛玉、探春、寶釵三人為例。

黛玉——平靜

鳳姐等人來到瀟湘館時,黛玉已睡下,才要起來時,鳳姐已走了進來,按住她不要起來。黛玉雖不知她們前來所為何事,但以她的聰慧和王善保家的那番陣仗,必也能猜出三四分。

黛玉之所以不作出反應,一是礙於自己寄人籬下的處境,如她之前對寶釵所說“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嫌的。”

縱有賈母恩寵,黛玉也深知人情世故,不挑,方是聰明人所為。

二是黛玉雖對寶玉有情,但並未有逾矩出格之舉,因此當王善保家的在紫鵑房裡搜到兩副寶玉常換下來的寄名符,一副束帶上的披帶和兩個荷包並扇袋,自以為拿住了黛玉的短,想在鳳姐跟前嘚瑟時,鳳姐不以為意道“這自然是寶玉的舊東西,這也不算什麼罕事,撂下再往別處去是正經。”

紫鵑亦坦然道“直到如今,我們兩下里的東西也算不清。要問這一個,連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身正不怕影子斜,黛玉自然不怕他們會翻出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所以變現平靜。

三是在賈府諸多人眼裡,黛玉是個好弄小性兒的,但多因寶玉而起,故全書都沒有她打罵下人之舉,偶然一次說“盜竊”,本是想打趣寶玉,誤趣到彩雲,她是“自悔不迭”,遂忙划拳岔開;佳蕙去瀟湘館送茶葉,正趕上他們丫頭分錢,黛玉不忘抓兩把給她;寶釵的婆子給她送去燕窩,她亦命人給他幾百錢……於此可見,黛玉並非恃寵,挑剔之人,她懂得體恤下人。

綜合以上三點,此次抄檢大觀園,折射出的是黛玉的聰慧,坦蕩和不尖酸刻薄的本質。

探春——激憤

在抄檢大觀園之前,探春已憑藉逐漸顯露的才能,得到王夫人和賈母的垂青,鳳姐也和平兒背後贊她“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他不錯。”她自己亦曾道“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

迎春的乳母私自去當了迎春的金絲鳳,是探春雷厲風行使人叫來了平兒,她自己一番凌厲的話,更是給了那些刁奴一番警告;協助管理大觀園,趙姨娘進來想為趙國基多要些銀子時,又是探春堅持行使舊例,秉公辦理,沒在眾人面前留下笑話和把柄。

抄檢大觀園是大家族鬧出的醜態,但偌大的賈府,惟有這位“才自清明志自高”的三小姐看得長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探春對抄檢大觀園的激憤,反映了其對家族內部自殺自滅的不滿和痛斥,也看得出她始終都保持著清醒,而空有一腔抱負的她處於這樣的家族末世,卻無處施展,也是令人痛惜的。

她秉燭開門以待,是對當權者的無聲諷刺;她給王善保家的那一記響亮的耳光,則既是對自己尊嚴的維護,也是表達自己對家族走到此番境地的不滿。有聲和無聲的反抗,方是這位有“玫瑰花”之稱的女兒本色。

寶釵——避“禍”

在眾人屋子被抄檢時,寶釵的屋子是倖免的,王熙鳳曾跟王善保家的有言在先“要抄檢只抄檢咱們家的人,薛大姑娘屋裡,斷乎檢抄不得的。”然縱使未被波及,寶釵事後還是找個理由搬了出去。

吃著冷香丸,住著雪洞一樣的屋子,這兩樣事物足以表明寶釵性格有偏冷的一面,故她能對王夫人道金釧是失足落水;不在意柳湘蓮失蹤之事。鳳姐評她“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可謂貼切。

又兼寶釵一貫奉行的是獨善其身的中庸之道,是以滴翠亭事件中,她偷聽到小紅與墜兒的對話,使出一招“金蟬脫殼”,把這一切推給了毫不知情的黛玉,因為怕小紅狗急跳牆,生出事端牽連到她。

抄檢大觀園事情發生後,寶釵已打定主意要搬出去,故李紈說要打發人去蘅蕪苑給她看屋子時,她推辭道“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過去”。黛玉曾羨慕寶釵有母親、哥哥,而對賈府的種種弊端和上層人士的不作為,聰明的寶釵未嘗不看在眼裡,即便她未意識到賈府“大廈將傾”,但藉著抄檢大觀園的契機,伺機搬出去依傍母親、哥哥,不正是寶釵明哲保身的又一舉動嗎?

《清平山堂話本》曾有“畫龍畫虎難畫骨”之說,然曹雪芹的這一出抄檢大觀園,卻硬是將書中眾人刻畫得入木三分,大師如此,可嘆可敬。


少讀紅樓


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這是因為她們性格不一樣,關心的事情不一樣,生活的目的也不一樣。

黛玉本來就是比較淡然的一個人,而且寄人籬下,她也一直小心翼翼,不多事,不惹事。平時顯露得不會很明顯,但夜裡突然來了一群人,這麼大陣仗,聰明的黛玉自然能想到是發生了什麼事。然而身正不怕影斜,何況王熙鳳叫她不必起來,她自然也就知道這麼大陣仗並非針對自己,那就沒必要摻和了。聰明的黛玉,是很懂得和權力中心保持距離和分寸的。

探春就不同了。她是女兒身男兒心,平生最恨的就是生不為男人,而且庶出的身份也妨礙了自己做一番大事業。抄檢大觀園之前,探春協理大觀園的積極勁,已經足夠說明她對家族前途發展、世俗經濟事務的熱衷和關心。既關心,又有想法,在她看來,抄檢大觀園是一件不可理喻的蠢事,自家人抄檢自家人,無論是事件的意義還是對人心的影響,都是有弊無利的,她甚至由此看到了賈府未來衰敗的端倪。所以她才那麼痛心疾首,聲淚俱下。

探春的激烈反抗,說到底是因為她的憂患意識。正因為關心家族命運,才會這樣“先家長之憂而憂”:

探春道:“……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麼處治,我去自領。……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說著,不覺流下淚來。

關於探春在抄檢大觀園中的心理活動,可以看看我之前回答的《抄檢大觀園時,探春為何說:“我但凡有氣性,早一頭碰死了”?》。這其實類似於一位忠心耿耿的高管,對老闆的錯誤決策表示強烈反對。前提當然是在心裡把公司當成家,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所以寶釵不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為她本來就是外人。抄檢大觀園時王熙鳳決定繞開她的蘅蕪苑,理由也是她是客人。所以,寶釵根本不必對這事發表什麼意見。

但寶釵很聰明,而且是行動派。探春能看出來的東西,她當然也能看出來。探春是身在其中,別無他法,只能恨鐵不成鋼,寶釵卻有選擇空間,她可以置身事外,也可以插手其中。

正如當初她和母親投靠賈家,理由是為了選秀暫時歇腳。選秀的事情結束後卻沒有離開,反而長住下來,也沒有更多的理由交代,顯然是因為依附著賈家對她們有好處。努力營造“金玉良姻”的輿論,就更是要和賈家長久捆綁的意思。而現在,抄檢大觀園一事暴露了賈家的運勢開始走下坡路,寶釵應該是看出再和賈家捆綁已經沒有意義,離開就成了她的優先選項。反正抄檢大觀園時沒有抄她的蘅蕪苑,恰好可以給她提供離開的依據,她本來就是不宜介入賈府事務的“外人”嘛。

寶釵善於藏拙,內在其實很精明。她優先考慮的,始終是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寶玉和賈府。

事實上,寶釵搬出大觀園後,王夫人曾經想請她回來。寶釵說了一通理由推辭了,篇幅太長這裡就不貼了,反正可以看出,在一大通明顯是託詞的家庭瑣事的理由之後,寶釵說了一些勸王夫人要裁減大觀園的話,這些話才真正顯出寶釵的見識,其實和探春的擔憂如出一轍。

寶釵笑道:“……所以今日不但我執意辭去,之外還要勸姨娘如今該減些的就減些,也不為失了大家的體統。據我看,園裡這一項費用也竟可以免的,說不得當日的話。……”

聽了寶釵的理由之後,王夫人和鳳姐放棄了讓她回來的念頭。其實寶釵有很多理由不回來,沒必要搬出這麼重的話。她搬出這些話來,就暗示她也跟探春一樣看出賈府走下坡路的趨勢了。只是她很聰明,行動上是離開這個走下坡路的地方,語言和態度上卻還是懇切關心的樣子。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紅樓夢》是描寫封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從賈府的大觀園,描寫了整個的社會。看是表面現象,卻內涵頗深。主要表現在利益上的勾心鬥角。人在情感上的勾心鬥角。這裡林黛玉的性格是最精細的,心眼兒還是有點兒小。她愛賈寶玉,賈寶玉又十分愛她,林黛玉卻從不予言表。而是內涵很深切的生小悶氣兒啊!這也正是他的命運所在。本來整個《紅樓夢》所有人。都是為賈寶玉林黛玉而來的。

林黛玉本是一株仙草。受賈寶玉的玉水澆灌,才修成了造化了人形女人體。林黛玉欠賈寶玉的澆灌水之情,無以報答。即便是賈寶玉投胎轉生到人間,我和不跟隨下來。以一生的淚水還他。也還他過啦。這正是老和尚一開始的明言解釋。從這一點看,就不難看出林黛玉的性格為什麼這麼內向?林黛玉的心情和性格是最細緻的,而且林黛玉的書法和文筆是相當好的。只讀過一年書,卻寫得一手好詩篇,真是難得的人才。林黛玉的體香文雅,是多少女孩兒所沒有的。有多少人為林黛玉的才華可惜呀?

說林黛玉是愛挑禮的人。只是他的字會比別人更高一籌。最關鍵的是,在自己的小空間裡。大觀園的點驗檢查。按理說是一年一度正常的順序。林黛玉是親戚,外親戚不錯。只是這事兒與他無關,不願多說話而已。

他很在意賈寶玉說的每句話,在意薛寶釵說的每句話。其他人說點兒什麼她都不太上心,唯薛寶釵是她心中的妒忌。曹雪芹能把《紅樓夢》中的每一個人的性格,描寫的各有千秋,令人賞心悅目。賈探春是賈政的女兒,原是賈府的主人,當然要在意抄檢這件事情啦!

王熙鳳這個人物有嘴有心潑辣無比,按理說,其人性本質還是善良的,但做事有些太過分了。雖然老學究教授先生的孫子對王熙鳳真的是動了真情,真心。一次凍一夜,爺爺的棍棒懲罰。以達教訓的結果。又唆使別人倒他一頭糞便尿水。按手印兒各欠人家50兩銀子。實在是太過分了。一場大病讓其一命嗚呼!王熙鳳是欠了一條人命的。其丈夫賈蓮,好色亂淫之徒。王熙鳳妒忌心起,更是禍亂的大觀園一塌糊塗。最後又欠下丫鬟一條人命。王熙鳳的悲慘結局與他有意無意中所做的惡是有直接關係的。

好色之徒沒有好下場啊!一個是教授老先生的孫子。一個是遠方來賈寶玉家一起讀書的小子。在寺院裡遇尼姑發生了關係。結果也生命不保一命嗚呼矣。好色之徒沒有好下場啊!

下人丫鬟晴文頗有性格,無大無小,以下反上,表現了賈府對下人,人權人格的寬容,是那樣的善良和容忍。這也是曹雪芹反映封建社會人性的一個方面。

薛寶釵的哥哥並不是個善人,先打死馮淵,後又在小飯館裡打死一人。最終沒有什麼好的下場。

賈寶玉的為人是非常善良的,這位主子主人,對下人的寬宏大量。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襲人是賈寶玉的一個貼身丫鬟,如果不是因為賈寶玉最後出家了卻塵緣,是很不錯的夫人候選。不是說賈政的母親老祖宗,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阻止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而是林黛玉,就是以眼淚來還賈寶玉灌溉之情的。而且先逝,大家都瞞著賈寶玉的 。那裡有什麼封建禮教,讓林黛玉賈寶玉不能在一起之說呢?

賈政的母親與劉姥姥的人格特性,曹雪芹描寫的淋漓盡致。這部作品教人怎樣為人做事,尤其是一開始賈雨村在當審案老爺時,小沙彌的一句話點醒了世俗人生,護官符的人際關係。保全不了自己怎麼在這做官為人民服務呢?

賈政為人,讓賈寶玉重有眾多的伺候丫鬟,也不做糟蹋下人的事。這是賈寶玉大愛善良人性的體現。最終還是迴天成就自己的果位了。由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石頭日化成人性寶玉。和尚和道人,安派跟隨賈寶玉出生,保佑賈寶玉一生平安。最終賈寶玉與女媧寶石。歸入佛門以成正果歸原位。這部名著是在幾場夢中開始的,其語言是中華民族規範的最精煉準確的語言。是現代人學習中文語言的榜樣。作者曹雪芹為了避免當時的文字獄,有意將朝代時間模糊,這是曹雪芹的高明之處。

《紅樓夢》層次很高,不是一時能夠全部理解的。所以本篇只作為拋磚引玉之篇。後續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解讀。


關愛文化歷史藝術源泉


誠邀!

之所以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是因為她們所處的位置不同。

先說林黛玉的反應。

林黛玉愛挑理,這在賈府幾乎成了公認的事實。比如在周瑞家的送宮花那次,她就直接鄙夷地說:“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也不給我。”甚至把這花兒擲而不取,當眾給周瑞家的沒臉。而且每每和賈寶玉因為一點點小事鬧得不可開交,所以襲人和史湘雲都認為黛玉小性子,不如寶釵心地寬大。沒錯,黛玉確實在和寶玉的交往中動不動就發脾氣,但那也只是情侶之間特有的表達方式,旁人不理解罷了。若說嫉妒之心,不但林黛玉有,襲人也有,要不然就不會因為寶玉在黛玉房內梳洗了一次就給他臉色看了;寶釵也有,當大家都對新來的薛小妹交口稱讚時,薛寶釵笑著說:“我就不信我哪些兒不如你。”

但是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林黛玉小性子,而不覺得其他人是這樣呢?

問題就在於,黛玉天真爛漫,表現太過,不知掩飾,最終導致落人口實。

可是,抄檢大觀園的時候,黛玉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所處的位置。正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隨著林黛玉的逐漸長大,她不能不感受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那顆敏感的心不能不為此變得千瘡百孔,所以後來想要吃燕窩的時候也不得不擔心這擔心那,還得薛寶釵派人來送。等到抄檢大觀園的時候,這種形勢已經愈發嚴峻了,林黛玉不得不收斂自己的性子,逐漸變得成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別人拿自己當靶子。

再說賈探春的反應。

為什麼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只有賈探春挺身而出?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排除探春因為性格“素喜闊朗”的因素而任性使氣的原因。

儘管在與李紈料理家事的時候遇到刁奴故意刁難,她的處理可謂極有身份,“你辦事辦老了的,這點事兒還記不得,倒來難我們?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現查去?”……一通不軟不硬、綿裡藏針的妙語,把個吳家的說得“滿面通紅,忙轉身出來”,一副當家人姿態。

探春

儘管在與趙姨娘就舅舅趙國基的事情上沒有達成一致,她的“回敬”卻也在情在理,“這是祖宗手裡舊規矩,人人都依著,偏我改了不成?......”讓人無法反駁,封建制度下的嫡庶之別,於此可見更重於血緣。

總之,在與刁奴和趙姨娘的對陣中,賈探春幾乎完勝。每當這些不懷好意、包藏禍心來為難她的時候,她都能針鋒相對地還回去。

其次,她打王善保家的一事本身並沒有違背禮制,是作為主子對於不敬奴才的應有還擊。

在抄檢大觀園的過程中,各位小姐要麼不得不配合,要麼裝聾作啞,要麼趁機出脫。總之,因為認識到自身的力量有限,她們選擇的都是“曲線救國”或者“委曲求全”路線。

惜春

可是賈探春不同,她一開始就表現出了積極主動的“冷眼”姿態。

探春冷笑道:“我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既如此,先來搜我的箱櫃,他們所有偷了來的都交給我藏著呢。”說著便命丫頭們把箱櫃一齊打開,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請鳳姐去抄閱。

探春

抄到後來,王善保家的越來越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上手翻到探春的身上來。王善保家的認為,探春只是認真惱鳳姐,與自己無干,何況一個年輕小姐,哪能有那麼厲害,還想順便跟主子開開玩笑。不想探春早已對此等小人深惡痛絕,此前也只是看在她是邢夫人心腹的面子上不予理會。

這王善保家的可真是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人家一個年輕小姐,豈能是你這種身份的人隨意動手取笑的呢?挨耳刮子真是活該。

最後,最主要的是探春對抄檢大觀園一事本質的深刻認識。

傻大姐和邢夫人

抄檢大觀園一事,起自傻大姐撿到繡春囊,源自賈赦對小兒子掌家權的覬覦,邢夫人也便藉此向王夫人發難,意思你賈母雖然不讓我老大賈赦媳婦當家做主,可你兒媳婦王夫人治下竟然出了這麼大的醜事,你老臉往哪兒擱?

王夫人

於是,表面上她不動聲色把繡春囊給了王夫人,其實是對王夫人的挑戰。被妯娌當面羞辱管理不力,王夫人只好聲淚俱下地去審問鳳姐,因為鳳姐是她欽定的管理者,結果被鳳姐金蟬脫殼,引出了抄檢大觀園這樣的全民搜查,搞得人人自危,不敢掉以輕心。

王夫人之所以讓王善保家的一起來抄檢大觀園,一方面是為了給邢夫人一個交代,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排除異己。

抄檢大觀園

探春是個敏銳的人,她不像其他小姐一樣只關心閨閣之事,而是巾幗不讓鬚眉,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外面的世界,她知道的並不比只知道倚紅偎翠的賈寶玉等人少,所以能在大廈將傾之際,有所預感。她曾經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可惜的是,錯投了女胎。倘若與寶玉得換,賈家決然不會無可挽回地倒下去。

探春與寶玉

雖然抄檢大觀園一事事發突然,很多小姐都沒有心理準備。但是敏感的探春卻早已洞若觀火,她嚴陣以待,一副“我倒要看看你們今天要鬧成哪樣”的架勢。

又到探春院內,誰知早有人報與探春了。探春也就猜著必有原故,所以引出這等醜態來,遂命眾丫鬟秉燭開門而待。

探春

探春道:“......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你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說著,不覺流下淚來。

說到甄家被抄,與賈府被抄一前一後,互相呼應,可見曹公筆法不凡,真真假假,讓人眼花繚亂。

抄家

說到探春最後的眼淚,我相信是真正的痛心。她痛心,前車之鑑還在眼前,後事之師竟然不顧。歷史果然是驚人的相似。

而王善保家的這樣的小人嘴臉,在探春的眼裡早已原形畢露。

王善保家的捱打

探春冷笑道:“我們作賊的人,嘴裡都有三言兩語的。這還算笨的,背地裡就只不會調唆主子。”

對於賈家,她是“愛之深恨之切”。這幫奴才們的嘴臉,她也早有領教。這樣的“內鬥”在她眼裡真的是自取滅亡!

賈府被抄家

到最後,“前日那邊太太嗔著王善保家的多事,打了幾個嘴巴子,如今他也裝病在家,不肯出頭了。”在如此險惡的情況下,探春依然完勝!她迎難而上,面對齷齪小人那一巴掌,真的是打出了節奏!打出了尊嚴!打出了態度!打出了氣概!在這一局中,她勝得漂亮!勝得理直氣壯!勝得正義凜然!

最後再談談薛寶釵的反應。

作為大觀園中唯一的一個“外人”,薛寶釵在這件事中的處境很尷尬。因為這本來就是賈府內訌,互相揪小辮子,一個外人被莫名其妙牽扯進去,實在是不像樣。不搜,明面上是對親戚的客氣,實際上也是見外的意思。意思你一個外人給我們帶來什麼不好的東西,我們怎麼說呢?只能你自己識趣一點搬出去了。如果搜了,好像不把你當外人了,但是倘若搜出什麼來,更是自討苦吃。明明不歸他們管,如今反倒被他們嗔著敗壞了他們的風氣,這對於珍惜女兒名節的薛寶釵來說,實在是不划算的事情。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如果不搬出去再住著反倒彼此尷尬了。因此賈探春對此也說,親戚們縱然好,也不必一直死住著,就是這個意思。別讓我們賈府的內訌影響到你。其實還是在強烈譴責邢夫人等挑事兒的人。


半瓣花上閱乾坤


大觀園抄檢,是繼秦可卿之死、元妃省親、寶玉被打、賈府祭祖後第五件大事,若說秦可卿之死、元春省親是賈府聲勢煊赫、烈火烹油的表現,賈府祭祖是其落日餘暉,那麼抄檢大觀園便是盛而轉衰的一個鮮明標誌。

賈母生日後,其丫頭傻大姐在大觀園假山石後撿到一個繡春囊,邢夫人素來不滿二房手握管家權已久,藉此向王夫人發難;王善保家的為代表的婆子們,則想借機打壓報復園子裡的“副小姐”們;而原本就因賈府生齒日繁、入不敷出苦惱的王夫人,則找到了裁減人員的絕佳機會;妯娌面和心違,姑嫂勃谿,奴僕各懷私怨,主管人顢頇剛愎,抄檢大觀園,可以說是內外有因,大勢所趨。

抄檢大觀園,王善保家的全程興致昂揚,王熙鳳則意興闌珊,不過應付差事,周瑞家的純當陪同,做個見證。所以這場抄檢,確切的來說是邢夫人一房在主導。當夜晚飯後,等眾人入園,王善保家的便請了鳳姐入內,將園子鎖上,帶著上夜的人各處抄檢起來。

最先被抄的是怡紅院,其次是林黛玉住的瀟湘館。

眾人到時,黛玉已經睡下,聽見人聲,剛要起來,鳳姐早已進屋,按住她“睡著吧,我們馬上就走”說了幾句閒話,其他人則在丫頭處開箱倒籠,在紫鵑處還抄出了寶玉的寄名符等小玩意,王善保家的以為得了意,不想被鳳姐笑著解釋了,並稱不信可以拿到老太太面前問去,王家的只能作罷。紫鵑更是不緊不慢笑回:“我們兩下里的賬也算不清,連我也忘了那年那月的了”。

瀟湘館抄檢就此結束。很多人便問了,黛玉素日那麼刁鑽、愛挑理的一個人,怎麼對這等奇恥大辱竟然雲淡風輕了?其實這個問題原本就是偽命題,黛玉的刁鑽和愛挑理,向來只會表現在寶玉和寶釵的身上,而且那是年少時候,“訴肺腑”和“互剖金蘭”後,黛玉便釋懷了,不再懷疑寶玉,不再針對寶釵,而黛玉本質就是個平和超然之人,其品質與瀟湘館的竹林一般,孤高勁直,胸懷坦蕩。這樣的瀟湘館,是經得起查抄的,所以連丫頭紫鵑都同樣光明磊落,坦蕩接受質疑。

再者,黛玉自被接入賈府,一直都牢記自己寄人籬下,故當日說道吃燕窩,還稱一草一紙都是賈府的,儘量不多事惹人嫌。素日勞煩了丫頭婆子們,都是大方打賞,如此小心翼翼,都在說明黛玉是個有分寸,有教養,知進退的大家小姐。她又怎麼會跟賈府的人較真呢?

接下來是探春的秋爽齋

在眾人到來之前,已經有人報與探春了,憑她的智慧,早就猜到了八九分,故秉燭開門而待。在賈府,曾有四個女性很地預感到賈府的衰敗,一個是死去的秦可卿,一個是元春,一個是王熙鳳,另一個則是探春,然秦可卿早逝,元春深處宮牆,鳳姐私心為己,只有探春才幹抱負兼具,但最後卻被迫遠嫁,若得如此裙釵一二,賈府大抵也不會倒得那麼快。

這樣的探春,在面對自家人抄檢自家人,必然是悲憤痛恨的,所以接下來,我們看到了她公然袒護丫頭,對鳳姐冷眼相對,由甄家鑑戒賈家,怒斥王善保家的,最後還一巴掌扇向了這位刁奴的臉上,為眾釵揚眉吐氣。

探春如此激烈,是因為這個庶出的小姐,天生遠見卓識,志向高遠,對家族興衰有天然的責任感,使命感,所以由此預感賈家的衰敗,她是悲憤的、痛惜的。故對於唯恐天下不亂,成天挑三窩四的奴才,必然厲聲怒斥。

至於蘅蕪苑,在抄過怡紅院後,鳳姐便和王善保家的商量了,稱薛姑娘是親戚,斷乎抄不得的,這是有分寸的體現,不由反駁,所以王善保家的也笑稱“這個自然,豈有抄起親戚家的來?”。

然而次日大早,寶釵便來辭了李紈,稱家中僕人生病,要回去陪伴身體不自在的母親。寶釵來得很急,連史湘雲也沒想過安頓,連賈母王夫人都沒有去告別,就走了。可是,無論再急,薛姑娘素來都是知書達理、展樣大方、行為豁達的,怎麼在賈府住了四五年,搬走時連個招呼都不打?這完全不符合寶釵的行為啊。所以寶釵是急眼了,憤怒了,為何?一來眾人的屋子都抄了都沒有發現贓物,獨獨自己的屋子沒抄,這不是置自己於不明不白之中嗎?

二來,若稱寶釵是親戚,不抄親戚的,但是林黛玉呢?她也是外姓女子,也不是賈家的小姐啊,寶釵看出了不僅僅是鳳姐,就算是賈府的下人,也默認了黛玉的身份,而自己住得再久,再曾經協理過榮府,終歸是個親戚,這不是打臉嗎?

所以寶釵離開,是因為避嫌,也是抗議,更是憤怒和失望。

黛玉、探春和寶釵,身份不同,立場也不一樣,黛玉自認寄人籬下,又氣度超然,自然對此置若罔聞;探春身為賈家千金,抱負遠大,才幹精明,當然由不得他人禍亂自己的家;寶釵城府深沉,明哲保身,被區別對待,必然憤而離去。一切都那麼的合乎情理。


微影悼紅


《紅樓夢》抄檢大觀園,愛挑禮的黛玉沒反應,大家非常奇怪,為什麼黛玉對周瑞家的送宮花,覺得生氣,而抄檢瀟湘館卻沒反應?這是因為黛玉從小生在賈府呀,而且來查的人是鳳姐,鳳姐對她說,因丟了東西,所以各個園子的丫頭們的屋子都要搜一搜。


黛玉清楚自己的丫頭是什麼樣的品性呀,所以,她也就同意搜了,這樣也是自證清白呀,何況,她的吃穿用度,皆和他們家姑娘一樣,她所有的東西,都是府中公派的定例,也不怕查出什麼來。

探春之所以發脾氣,原因和黛玉是一樣的,她相信自己的丫頭沒有偷拿什麼東西,而且她和丫頭們的東西也都是定例。但是因為她是賈府的姑娘,本來別人應該給她尊重,為什麼這些人要搜查自己?她發這一頓脾氣是應該的。


作為府裡的各種管家們,平時不注意監管,到出了事,就興師動眾,尤其是抄檢這樣的事,在探春眼裡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也是一家子人不認一家子人的意思,因為,做父母的,不相信自己的兒女,也管不好自己的奴隸。為了一件小事就要窩裡鬥。所以她就說“我就是盜者的總頭目,我的丫頭偷了東西都是給我的。”這裡也是顯示了她的擔當。

寶釵所以要搬走,是因為她肯定也聽說了大觀園失盜的事,其他的姑娘都抄檢了的,獨獨她的住處沒抄檢,雖然這個話說她是客,不便去抄,那麼黛玉也該是客,怎麼就抄了?所以從這裡,雖然是尊重她,但是實際上還是外視了她的,並且,那些下人也肯定有些什麼風言風語。



然而實際上,這個香囊真不是她的。她雖然潔身自好,雖然做到大家都滿意,然而遇事卻是有人懷疑她的,而她為了自證清白,自然是選擇搬出去,意思是,反正我住在這裡,出了什麼事,你們也不相信我,我還不如回去,索性撇乾淨了。

所以,因為三位姑娘各自的立場不一樣,各自的反應也就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