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开 栏 语


为鼓舞士气,激励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创先争优,奋发进取,推动新时代检务保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夯实检察事业创新发展根基,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下发《关于表扬全国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的通报》,对表现突出的120个集体和240名个人通报表扬。重庆检察机关共有2个集体和5名个人获通报表扬,其中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事务保障部、涪陵区检察院办公室被表彰为“全国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突出表现集体”,市检察院事务保障部副主任吴明宇、合川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何志安、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事务保障部副调研员胡良涛、彭水县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李方庚、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事务保障部主任科员吴毅被表彰为“全国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突出表现个人”。


“一线有你,检务保障有我”。如果把检察院比喻成一个大家庭,大家的运转有序,离不开这群充当管家的检务保障工作者。从即日起,本微检察追梦人专栏将连续推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这群默默无闻的检务保障工作者们,如何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的业绩。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资料图


“一口清、一摸准、活账本、铁算盘,通信息、懂操作、善管理”,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了全国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吴明宇从检以来的全部画面。从检28年,一直从事检务保障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市先进会计工作者、荣立三等功、多次被市检察院和最高检计财局通令嘉奖表彰,并多次荣获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凭着对检务保障事业的执着和热爱,用平凡的一点一滴书写着“红管家”不平凡的“春夏秋冬”。


90年代他穿梭于“蜀道”调研,以支持库区检察院尽快重建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资料图


翻开检察院的资料档案会发现,90年代的检察院,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硬件条件较差,而贫困区县的检察院更是有些“寒酸”。从破旧的平房到如今的规范化大楼,其中的变化更迭,少不了吴明宇的付出。


9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吴明宇进入市检察院工作。回忆90年代的工作经历,他把它称作是青春挥洒热血获得的宝贵财富。


90年代末,位于三峡库区的检察院面临搬迁问题,而时间紧张,任务繁重。早已听说当时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等几个区县基层院的基建条件差,为了尽快申请到国家专款,解决基层最迫切的需求,吴明宇决定把需要重建的检察院走个遍,收集足够的材料以向相关部门汇报。


那时,对于重庆主城人来说,走一趟巫山、巫溪、奉节、云阳这些区县中的一个,路上就得花几乎一天的时间。“去巫溪检察院的路上,我看着车子爬完一匹山,又是一匹大的等着我们。”吴明宇说,那时真实地感受到蜀道难于上青天。


当一路颠簸终于抵达目的地,吴明宇却没有丝毫的解脱与兴奋,看着眼前近乎残破的基层院,忧愁才下眉头,又上了心头。吴明宇回忆称,房子大多是解放初建的,空心的砖瓦加上木头搭建而成,“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他感慨,作为国家机关,这样的条件接待老百姓来办事,有些惭愧。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90年代初巫溪县检察院办公环境(巫溪检察供图)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巫溪县检察院现用办公大楼全貌(巫溪检察供图)


3个多月的时间,吴明宇不断地辗转在这几个区县里进行调研,偶尔抽空回趟家取些换洗衣物,便急匆匆地又出门。那段时间,他成了家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调研结束后,吴明宇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汇报后申请资金。专款因此迅速到位,重建工程启动,这批检察院成功按时完成了迁建任务。


后来全市的检察院又经历了大约两轮的基础设施建设,直至如今的规范化办公办案专业技术用房全面建成,每一轮变迁,都有他倾情参与。


除了办公办案环境,从90年代的通信基本靠吼,开摩托车、挤面包车下乡办案,到如今办案车辆充足,专业技术装备上阵辅助,全市信息网络化、智慧检务建设取得成效,办公办案条件的变迁也是一部检察科技装备变迁史。


“那时候资金有限,我们做财务的,只能尽最大努力保障大家办案安全方便。”吴明宇说,从吃“皇粮”、收支两条线、分类建立最低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到省级财政统一保障,从争取国债建设资金、中央政法补助专款、到政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每一轮经费保障政策的变迁、投入的加大,都代表着党、国家、人民对检察机关的厚爱。为了保障政策红利落实落地,用足政策、用好经费,他早已走遍了全市所有区县,摸清每个基层院的家底,以让钱花到需要的地方。“就是要让钱花刀刃上”。


他推动实现财务报销网签化 为广大干警提供便利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资料图


目前,全市三级检察院已实现了网上报账流程,也是全国检察系统最早一批采用网上财务报销系统的。


对于网络化带来的便利,吴明宇深有其感。最初,基层院提交财务报表,主要通过传真机报送。为了接收基层院发来的报表,吴明宇时常在单位打地铺,等着一张又一张的报表缓慢地从传真机中流出。


吴明宇也曾亲身体会过干警们财务报销的不容易。1994年,吴明宇下派到荣昌区检察院,成为反贪污贿赂侦查科的一名干警。那时,东奔西走办案,免不了需要公务报销。自己先垫钱,拿着报销发票走流程,遇上事耽搁,一时半会报销不了也是常事。


随着时代发展,全市检察院的财务系统也开始网络化。然而,由于没有规范统一化的软件,实际操作起来,效率不尽如人意。


2017年初,最高检为了规范计财工作,提升检务保障水平,提出建立检务保障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网络核算、报销。吴明宇说,有了这样的利好背景,他们迅速行动,与专业软件公司沟通搭框架,与财务科、装备科的同事一起梳理软件流程,加班加点的设计沟通试运行,全面培训基层财务人员,最终,覆盖全市检察系统的财务系统上线运营。对于财务报销网签化,广大检察干警都表示方便了很多。


如今,各个检察院财务工作人员手中,都有一本《市检察院财务制度及八项规定政策解答汇编》。用财务新手的话来说,这本书可谓是“百科书”。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而这正是吴明宇按领导要求主编这本册子的目的。吴明宇说,一直以来,领导和同事们都感到,关于财务制度相关的文件、规定不少,但是比较零散,不便于实操,最好能系统化编制一本手册,涵盖实际操作中涉及的财务制度、工作流程,让大家有疑问,翻翻册子便能找到答案。


历经两个多月,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财务制度汇编几易其稿最终完成。“大家反映有了这个,对财务流程有了更清晰地了解,跟着册子里提到的流程走,省心又省时。”他说,随后,各个区县检察院也以此为蓝本,制定了自己相应的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更加精细、规范。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资料图


他是同事们眼中的业务专家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资料图


在同事们眼中,吴明宇有着典型的财务人气质。“他寡言低调,总是埋头做事。”和吴明宇大学同门,如今也是同事的事务保障部副主任汪国群说,吴明宇有着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还爱钻研,在相关专业知识、政策把控上称得上是业务专家。


而对于自己的家事,吴明宇却极少对人说。汪国群回忆,吴明宇主编财务制度汇编的期间,他的父亲去世了,吴明宇一边料理家事,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大家很难看出这人正经历着生死离别之痛,只会发现这人变得更沉默了。”汪说,吴明宇就像是一面镜子,帮助周围人更多地反省和精进。


财务科科长陈敏,算是市检察院财务工作的年轻力量。她说,在年轻人眼里,吴明宇是老前辈,更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老师。有任何财务方面的疑难杂症,第一反应便是向吴明宇求助。


陈敏说,和她一同进入市检察院从事财务工作的一批年轻人,是在吴明宇的带领下学习成长。“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人需要不断磨练的品质,务实、严谨,以及永远保持着正能量。”


追梦检察人,不变的赤子心


【检察追梦人】吴明宇:一生打好“铁算盘”,当好检察院的“红管家”

资料图


如今,是吴明宇在检察系统工作第28年。在他大学毕业时,会计专业的本科学历正是香饽饽,吴明宇的大多数同学也选择进入国企、银行等单位,为何他偏偏选择了检察院呢?


吴明宇说,这是缘于他的检察情结。


吴明宇的父亲,曾是一名检察官。他说,父亲退伍转业后从公安部门转战到法院,一家人便住在法院大门口的家属宿舍里他说父亲负责办理民事案件,很多时候下班时间当事人直接找到家里。


“父亲帮他们调解纠纷,我那时还小,在旁边听着虽然挺懵的,可看当事人皱着眉进来,乐呵呵出门,觉得从事法律工作的人特别有用。”


吴明宇说,后来,父亲便调到了检察院,工作近20年,直至退休,也正是因为如此,检察官的形象刻进了他的脑海里。儿时植根于心中对检察官的好感,对法律工作者的向往,还有父亲对他关于为人正直的教育,当他毕业面对数个诱人的工作选择时,他义无反顾地踏进了检察院的大门,开启了他的检察工作事业。


吴明宇说,他会一直坚守和传承着父亲对法律和事实的敬畏,为检察事业的运行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