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防疫不仇陸 臺灣學者聯署反歧視

防疫不仇陸 臺灣學者聯署反歧視

新冠肺炎爆發後,民進黨當局一連串的防疫措施備受爭議,從針對陸生與大陸旅客採取關門措施,到武漢包機問題等,仇陸氣氛到達了高峰。為減緩仇恨,臺灣各界學者發起“救無別類,應物無傷”聯署,呼籲社會對抗歧視,不該放縱歧視的言論與政策,讓臺灣恢復“良善有禮”的風氣。

防疫措施備受爭議

為讓臺灣恢復平靜,多位學者合力發起聯署,呼籲民進黨當局誤以防疫包裝歧視、正視臺灣對兩岸四地的責任。聯署人包括,臺灣“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王智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文倩、作家楊渡聯署等。

聯署發起人之一廖元豪表示,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也是在為自己的家園打拼,是我們的同胞,而且依照臺灣地區“憲法”跟大法官的解釋,只要是在臺灣有戶籍的人,回臺灣是不需要許可的,這是一個絕對的權利,既然不需要許可又憑什麼去限制他們,雖然兩岸存在一些問題,但政府應該想辦法,儘可能讓滯留湖北的臺人回來。

不要製造敵對關係

他稱,大部分的陸配將來都會拿臺灣的身分證,他們的孩子也有可能在臺灣繼續工作。他們原先是促進兩岸和平、民間交流最好的資產,結果臺灣政府讓這一批人心裡懷著怨恨,覺得不被尊重受到歧視,是非常不好的。

談及臺灣至今仍使用“武漢肺炎”說法,廖元豪表示,世界各國普遍的都使用正式名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是最早期直覺的稱呼,有關人士想汙名化大陸,對臺灣完全沒有幫助,不必要製造這種敵對。兩岸現在關係不好,現在更應該是把握契機,展現相互合作的態度,才能化解掉緊張的關係。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