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推動線上醫療,互聯網複診納入醫保支付打造“醫聯成都”模式

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鼠疫》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疫病迫使居民同病相憐唇齒相依,同時卻割斷了他們傳統的聯繫,使每個人重新陷入孤獨境地,因而造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這場發生在半個世紀前阿爾巴尼亞小鎮阿赫蘭的虛擬疫情傳遞的群體焦慮感,在今天讀來仍然能激發出些許的感同身受。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對走進醫院的擔憂,讓互聯網醫療這種存在了多年的低頻需求在人們的封城以及居家隔離生活中驟然變得高頻起來。生活軌道偏離往往會帶來新習慣的建立,或許在疫情結束之後,人們會逐漸習慣於把一部分線下的醫療需求轉移到線上,享受由互聯網醫療帶來的高效與便利。

2月28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佈《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 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等要求,推動“互聯網+”醫保服務有序落地。

無獨有偶,2月28日,成都市醫保局聯合企業探索醫保個賬網上支付,醫聯旗下的成都高新海爾森互聯網醫院(以下簡稱“醫聯互聯網醫院”)醫療服務也在成都地區正式打通在線醫保個人賬戶支付,為當地居民提供“線上問診購藥,居家醫保支付”的全流程互聯網醫療服務。

成都市民在醫聯互聯網醫院上看病買藥通過醫保卡支付,就可實現線上看病醫保個人賬戶支付。該功能的上線及打通,對於疫情期間的成都市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意味著成都市民可以“看病不出門,問診不排隊,線上可購藥,支付可醫保”,既降低了外出去醫院看病遭遇交叉感染的風險,也大大節約了市民們因在醫院排隊掛號、問診續方購藥所花費的時間。

具體來說,成都市民可通過關注“醫聯健康”公眾號,點擊底部菜單欄的“慢病用藥”按鈕,進入成都市民醫保就診專屬通道。市民不但可以用醫保卡自行購買一些OTC(非處方藥),慢病患者還可以向醫生在線諮詢溝通,由醫生為其開具電子處方,支付時可直接用醫保卡里的個人賬戶進行支付,然後便可以在家坐等藥品直送上門。可以說以前成都市民跑趟醫院需要花3個小時看病的過程,在醫聯互聯網醫院上3分鐘就可以完成,看病購藥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醫保政策明晰 催生互聯網複診為多地首批“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


2019年8月30日國家醫保局發佈了《關於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國家《指導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按照線上線下公平的原則配套醫保支付政策,並根據服務特點完善協議管理、結算流程和有關指標。

根據國家《指導意見》,設立“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應同時符合以下基本條件:一是應屬於衛生行業主管部門准許以“互聯網+”方式開展、臨床路徑清晰、技術規範明確的服務;二是應面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務;三是服務過程應以互聯網等媒介遠程完成;四是服務應可以實現線下相同項目的功能;五是服務應對診斷、治療疾病具有實質性效果。不得以變換表述方式、拆分服務內涵、增加非醫療步驟等方式或名義增設項目。

此外,國家《指導意見》確立了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醫保支付等的制定原則,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實行以省為主,國家、省和市三級管理。

按照三級管理要求,國家醫療保障局負責規範立項原則、項目名稱、服務內涵、計價單元、計價說明、編碼規則等;各省級醫療保障部門負責根據醫療技術發展和本地區實際,設立適用本地區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地市級醫療保障部門受理收費立項申請,符合准入條件的,提交省級醫療保障部門集中審核決策;

截至發稿,寧夏、山東、河南、廣東、四川、陝西、天津等省級醫保部門已經制定發佈了國家《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其中,福建、四川、遼寧、廣西、山西(徵求意見)則明確了第一批“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和試行價格。互聯網複診、遠程會診、遠程病理等項目紛紛出現在各地明確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中。

疫情推動線上醫療,互聯網複診納入醫保支付打造“醫聯成都”模式


2019年12月12日,四川省醫療保障局發佈《關於完善我省“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實施意見》。就在此前一天,四川省醫保局發佈《關於公佈四川省第一批“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試行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稱,根據《實施意見》和相關文件規定,四川省醫保局開展了定價程序和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論證程序,制定了四川省第一批“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的試行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第一批項目包括:互聯網複診、遠程會診、遠程病理會診、遠程胎心監測4個項目,明確了項目內涵、計價單位、計價說明和醫保支付政策。首批項目自2020年1月15日起試行2年,試行期滿,由省級醫療保障部門在評估服務效果和成本收入等情況的基礎上公佈正式價格。

疫情推動線上醫療,互聯網複診納入醫保支付打造“醫聯成都”模式

四川省第一批“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試行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表


其中,《通知》明確,“互聯網複診”的項目內涵是指,醫療機構通過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由滿3年以上獨立臨床工作經驗的醫師直接向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在線詢問病史、獲取患者主訴,查看檢查、檢驗等醫療信息,記錄病情,提供合理合規的診療建議,如提供治療方案或開具處方等。

疫情期間,上海、江蘇、浙江、天津、四川、廣東、寧夏等多個省市臨時將在線問診,複診續方項目納入醫保支付。通過對全國及各地的政策梳理,我們可以看到從國家到省級層面,醫保部門都在不斷為改善就醫成本效率和就醫體驗做著新技術、新模式上的嘗試,這也給予了互聯網醫療行業更寬鬆的發展空間。


“醫聯成都”模式首次實現常見病、慢病複診患者全覆蓋


此次在成都市醫保局的指導下,醫聯互聯網醫院打通成都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實現了常見病以及慢病複診患者的全覆蓋。市民不僅可以在醫聯互聯網醫院上進行常見病的一個問診用藥,慢病患者更可以在醫聯互聯網醫院上獲得完善系統的慢病管理服務,與醫生進行在線溝通,在醫生開具電子處方後,用醫保個賬來對所需藥品進行直接結算,為患者帶來極大的便利。

醫聯創始人兼CEO王仕銳表示,“醫聯互聯網醫院積極響應國家鼓勵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的政策方針,通過先進的互聯網醫療技術手段,讓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到在線複診、續方、購藥,藥品配送到家等一體化醫療服務。目前由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續當中,市民們還是應當減少外出的次數,做好居家隔離防護,保護好自身的安全健康。醫聯互聯網醫院上有來自全國各地各大醫院的醫生,能夠全天候在線坐診,為市民提供問診購藥和慢病管理等服務,同時成都市民還能通過刷醫保卡內的個賬支付,直接在線購藥享受送藥到家的服務,這對成都市民來說是非常便捷和安全的。”

而據動脈網整理公開資料發現,除“醫聯互聯網醫院”之外,四川省在疫情期間還有兩項將在線問診納入醫保支付的舉措。

疫情推動線上醫療,互聯網複診納入醫保支付打造“醫聯成都”模式

2020年1月31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發佈通知宣佈已開通互聯網醫院“門特專區”,成都市門特在華西醫院定點治療,且治療方案在有效期內的續方患者,針對特定病種採取線上記賬,順豐配送至登記地址的方式,配送範圍以大成都地區為限,配送時效48小時。不過,華西醫院同時要求,門特患者治療方案到期後,需到院辦理結算手續。

2月21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開通並正式上線省本級門特患者“線上問診、開處方、坐家裡等藥”服務。根據規定,四川省本級參保的門診特殊疾病患者,在一個自然年度內選定四川省人民醫院為定點醫院後,通過省醫院互聯網醫院“省保門特網絡續方”發生的門特處方費用,可通過下載使用“四川醫保”APP直接完成醫保結算。

門特,即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殊病種,指國家醫療保障管理部門規定的,在參保人員患病後,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需長期在門診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較高的疾病。根據四川省醫保局規定,門特疾病分為兩類35種,包括糖尿病、高血壓(II III)、結核病、慢性腫瘤等。此外,醫保對門特患者實行三定管理,定醫療機構、定就診科室、定診療項目和藥品範圍。

“此次醫聯互聯網醫院作為在四川地區首家打通個賬醫保在線支付的線上醫療機構,是醫聯對互聯網在線醫保支付的一次探索和推進,這可以看做是互聯網醫療機構在醫保在線支付中的‘醫聯成都’模式,是值得互聯網醫療行業去進一步研究與探索的。”有業內人士如此說道。

民生問題一直是各地政府非常重視的,疫情期間,作為成都新經濟企業代表之一的醫聯,其旗下的實體醫院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打通在線醫保個賬支付功能,也是政府與企業聯合起來的一次積極的探索,為成都市民打造一個“居家問診購藥,線上醫保支付”這樣一個安全便捷的就醫通道,成都市醫保局也將聯合企業繼續探索及完善醫保在線支付,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民生便利。

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取得互聯網醫療資質的互聯網醫院共有近180家,其中39%由互聯網醫療平臺主導,33%由公立醫院主導,28%由單病種專科、醫生集團等其他類型主體主導,這些互聯網醫院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疫情期間人們“不見面”的醫療需求,也不斷得到公眾的認知和認可。隨著醫保體系越來越多診療項目與互聯網醫院實現對接,落地“三醫聯動”,互聯網醫療在全流程健康管理中或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