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洋河股份的問題,券商和投資者讓經銷商“背鍋”,但根源在產品力

洋河股份的問題,券商和投資者讓經銷商“背鍋”,但根源在產品力

作為長期持有五老的人來說 ,說洋河,其實不太合適,一個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嫌疑;另外,能夠三年前重倉買五老,肯定沒有看好洋河。

所以說洋河,容易招人罵;但是又要說,其實,我認為,探究洋河業績的下滑的原因,是能夠慢慢去摸清白酒行業當下的發展規律的。而這個規律,在白酒領域,是能夠幫助未來幾年選出優秀企業或者說幫助持股的,當然,不要指望一篇分析,就能徹底說明白這個規律,只能說拋磚引玉。

我們先看一張圖:

洋河股份的問題,券商和投資者讓經銷商“背鍋”,但根源在產品力

洋河,以銷售起家,尤其又是在南京打下根基的,可以說,整個蘇南,或者說整個江蘇都是洋河的大本營,而且他在江蘇還不是在四川或者安徽,洋河的地位,這麼多年,按理說,是不會被撼動的,但是從數據上看,被今世緣這個不算後來的後期之秀甩開了。根據數據,2017 年以來洋河省內營收增速保持在小兩位數,今世緣省內營收增速持續高增長,2018 年增速更是達到 28%,較洋河高 13pct。從重點市場看,今年以來今世緣在重點市場表現亮眼,2019H1 今世緣在南京市場增速達 50%,在徐州市場增速達 60%。

在強勢的省內市場增速下滑,包括自己起家的南京,洋河的業績下滑,肯定是問題了?

那麼看看大家都怎麼說,包括券商,基本都是公司渠道庫存太高,產品價格倒掛,經銷商不賺錢,積極性下降,還有不少紛紛倒戈。

我其實一直有疑惑,洋河是靠營銷起家的,對於銷售的把握和掌控,在白酒行業不敢說第一,至少也是名列前茅,怎麼一下長板變短板了?

根據券商數據,我們還是以江蘇省內為例,洋河省內目前有經銷商2100個左右,網點覆蓋很全面,而與之在省內對標的今世緣,因為做團購起家,網點密度小,更多依靠大經銷商。而分析都認為,洋河經銷商利潤薄,今世緣經銷商利潤高,所以,今世緣經銷商的積極性高,洋河低,在省內市場能夠很容易打敗洋河。

所以,很多分析的結論就是洋河病在渠道建設沒有處理好。

其實,洋河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多年的渠道扁平化建設,因為渠道扁平,公司能夠很好的把控終端,價格控制的住、竄貨少,而今,這麼牛的渠道建設,怎麼飽受詬病?

要知道,現在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做的改革,恰恰做的都是渠道扁平化建設,比如五糧液,建設的千城萬店,老窖,改革以往的柒泉模式,改成事業部制。

大家都噴洋河,這種扁平渠道導致經銷商不賺錢,但是,從五老的經銷商情況看,依然保持了還可以的利潤,當然這個利潤不可能與茅臺相比,但是經銷商利潤多年還是保持了一個穩定的水平。

那麼洋河的經銷商怎麼賠錢,五老的經銷商就賺錢了,五老沒壓貨?恰恰相反,這幾年,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五老壓貨的擔憂。

洋河沒有提價?五老,尤其老窖提價兇,大家都知道,洋河其實也在提價,但是大家看看毛利率變化就發現問題了,我直接用瀘州老窖和洋河做比較,因為瀘州老窖的產品線和洋河產品線較為接近,我們從近4年來的毛利率情況,就能看出,2016年,洋河的毛利率是要高於老窖的,但是經過三年,通過提價,明顯老窖的毛利率不斷提升,也站穩了80%以上,而洋河,從2018年,開始就下滑了,問題就很清楚了,價格提不上去了。

洋河股份的問題,券商和投資者讓經銷商“背鍋”,但根源在產品力

具體來看,自 2015 年白酒行業復甦以來,洋河對中低端產品進行了多次小幅提價,同時對高端產品也進行了多次階段性提價,早期的提價措施較為有效,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終端價和渠道毛利率的回升,保證了經銷商的利益,自 2015~2018 年,洋河毛利率從 61.91%提升至 73.70%,增長了 18.9%。但自 2018 年春節以來,在提價過程中卻出現了利潤快速縮窄的現象。2018~2019Q3,毛利率從 73.70%下跌至 71.67%。

有分析認為,毛利率下滑,主要是新版海天上市前,老版產品的社會庫存和經銷商庫存均較高,終端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價格相對低的老版產品,因此新版產品銷量不佳,提價措施難以見效。但如果看第八代五糧液上市,情況就不一樣了,第8代上市後,第7代五糧液,至少在北京市場,是很快上漲的,根本沒有出現洋河這樣,老款價格不如新款的問題。

其實,洋河的老款不如新款,就能反映問題了,其實,經銷商都是兩頭吃的,廠商和消費者,你廠商提價壓貨沒問題,終端只要能夠賣的掉,老百姓能夠接受這個價格,是沒問題,五老就是這個麼情況。

所以,把洋河的問題全部推在經銷商身上,是不對的。其實,在老榕樹看來,

好像大家都不願意說根子上的問題,產品力建設!

說到產品力建設,早些年,洋河能夠成功是在整個白酒行業處於黃金期,而且總量增長下的博弈,所以打造棉柔型,打造男人的情懷都沒有問題。今天的白酒市場,不一樣了,總量不但不增長,還在下降,只有高端市場保持了增長,白酒高端市場的定位需要什麼,需要歷史沉澱,需要品牌的悠久性來打造產品力,或者就是往高大上走,來打造,比如國窖,比如國緣,有了個國字,自然定位又不一樣了;又比如,青花汾,反正走高大上路線,越高大上,越正確。

洋河股份的問題,券商和投資者讓經銷商“背鍋”,但根源在產品力

我就問幾個問題:

M6這樣的時尚名稱,怎麼能看出高端?

夢、海、天,這三個字,那個更高端,能確定?

在細說,就是產品力建設的一大堆東西,就不細說了。反正,洋河的問題,我始終認為是根子上,產品力的問題,由產品力一級級傳導的問題,如果,只看到經銷商這一層面,從企業角度看,我個人認為會跑偏,如果從投資角度看,我個人依然認為會跑偏。所以,拋磚引玉,大家看待洋河,或許要多個視角。

寫在最後:

點擊頭像關注;

來確幸股票APP,查看基建、養豬、券商行業的深度分析,挖掘潛力股;選股欄目裡,還有每隻都靠譜的投顧優選組合~

今日雄文:職業做T者的一些經驗分享(在確幸股票APP裡首頁領取,輪播圖第二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