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彩妝是社交電商的“親女兒”?丨品類觀察③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向生活低頭,那就要看他有沒有給你發過拼多多的砍價鏈接。這是網友玩起的一個拼多多的梗,以“好友砍價互助”+“拼團模式”讓流量快速裂變的拼多多,現如今已經成為社交電商平臺巨頭,以它為第一梯隊的社交電商行業也正在迅猛發展。


社交電商的興起,進一步帶動化妝品消費的增長,艾媒諮詢數據顯示,61.0%的消費者表明社交媒體平臺成為他們“種草”化妝品的重要陣地,其中95/00後受到“種草”的概率為76.6%。


在社交媒體中,美妝行業絕大部分的KOL 都涉獵彩妝領域,彩妝品類受社交電商影響增長速度尤為顯著,難道彩妝是社交電商的“親女兒”?

彩妝是社交電商的“親女兒”?丨品類觀察③


彩妝得以快速發展,社交電商功不可沒


社交電商借助社交網站、微博、社交媒介、網絡媒介的傳播途徑,通過社交互動、用戶自生內容等手段來輔助商品的購買和銷售行為,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新的衍生模式。


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過去5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為60%,去年成交額達1.2萬億元。相關數據表明,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規模達6268.5億元,環比增長255.8%。目前,我國社交電商消費人數已超過5億人。

彩妝是社交電商的“親女兒”?丨品類觀察③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42.0%的受訪中國社交電商用戶傾向購買美容彩妝類商品。隨之而來的,是消費佔比的提升,2012年以來彩妝消費佔比從7.3%提升至9.5%;2018年面部彩妝佔整體彩妝市場的比重為58%,口紅佔比達到37%。


在微博營銷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8微博彩妝行業白皮書》中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彩妝市場規模約佔全球彩妝市場規模的50%,增速依舊領先全球。微博聚焦社交媒體彩妝核心興趣人群,彩妝年度討論量增長率達35%。海量用戶與高活躍度,使微博成為彩妝品牌營銷的主戰場。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社交媒體是消費者獲取彩妝產品信息的重要渠道,讓消費者進行社交種草和購物決策,彩妝市場得以快速發展,社交電商功不可沒。


彩妝是“被偏愛”還是“趕上時代”?


社交電商對彩妝是“偏愛”,還是彩妝趕上了這趟時代快車?我認為兩者皆有。


社交電商核心是利用社交關係傳播刺激用戶購買,呈現出“去中心化”的結構特點。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電商擁有體驗式購買、用戶主動分享、銷售場景豐富等獨特優勢,用戶既是購買者,也是推薦者。基於用戶個體之間的傳播,效果好、性價比夠高的產品就更容易通過口碑傳播。

彩妝是社交電商的“親女兒”?丨品類觀察③


比起需要一定週期使用才能體現出產品效果的護膚品類來說,彩妝品類使用效果是“立竿見影”,而且色彩豐富,搭配方法和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在鏡頭面前呈現更加容易抓住眼球並獲取流量,受到美妝達人的青睞。


流量的湧入,對社交電商行業本身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社交電商對彩妝品類的“偏愛”也是無可厚非。反之,社交電商對彩妝品類也有推動作用。


隨著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興起,在美妝達人的影響下,消費者的愛美意識開始增強,化妝包“配貨”越來越全面,達人的帶貨效應在逐漸培養起消費者的彩妝消費觀念。如今,風頭正盛的“口紅經濟”也是社交電商催生的產物。


龐大的流量池吸引了更多的彩妝品牌入局,“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對於美妝行業來說,只要“巷子”深了,“酒”再香也是無人問津,因為行業裡從來都不缺好產品。如果不會選擇正確的渠道,不用合理的營銷方式把自己的招牌打響,品牌很容易砸在手上。


社交電商的誕生,讓很多品牌看到了機會,社交電商在品牌培育方面優勢明顯。過去,在傳統市場培育一個全國性知名品牌,需要十幾年乃至更長時間,社交電商的興起則大大縮短了這一時間,只要產品好,品質過硬,會營銷,成為爆品可能只是在一夜之間。


彩妝品牌批量進駐,美妝達人會有更多的產品資源向消費者推廣,雙方同時都獲得了流量曝光,循環往復,形成一條良性的生態鏈,品牌也成功搭上這趟時代快車。


今年8月,經濟日報一篇《社交電商迎來茁壯成長新春天》被中央人民政府官網轉載,隨著“互聯網+創業創新”的推進,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社交電商的廣闊的前景似乎已經被官方“蓋章”,不禁讓人對社交電商的未來更加看好和期待,彩妝品類還能迎來更大的爆發增長點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