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塔爾寺,先有塔後有寺,故稱塔爾寺,在全國來說它不是最大的寺院,但是在藏傳佛教信徒心中,它卻是最神聖的地方~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世上的花花草草本事平凡的,但是經過名人的洗禮就會變得“不凡”,塔爾寺就是其中一個,塔爾寺這麼有名,是因為這裡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也是格魯派6大寺院之一,信徒們為了紀念他,在明朝嘉慶39年,開始建寺,起初只有一個小殿,後來經過400多年的擴建和發展,才有瞭如今的規模。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因為宗喀吧的緣故,塔爾寺子建成之日起就盛名廣傳了,因為它不是一次性建設到位的,所以他的建築風格融合了青海多民族的特點,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比如氣勢磅礴的金頂,小巧玲瓏的門亭,“邊麻”裝飾的外牆,別具一格的藏窗,裝修多樣的柱飾,輪廓多變的藏房,細膩優美的畫廓,造型生動的塑像,精工細作的木刻,豐富多采的磚雕,屹立的各式喇嘛塔等等,無不給人以新奇、別緻之感。

這些建築,融合了青海同仁“五屯”木刻繪畫藝術的精華,吸取了甘肅“河州磚雕”的藝術特點,而且採用了漢式傳統民居和青海地方建築“莊廓”的佈置方式,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大金瓦殿”!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大金瓦殿是整個塔爾寺的核心,也是塔爾寺的主殿,藏語叫做“賽爾頓”,翻譯過來也是“金瓦”的意思,為什麼叫“金瓦”呢,還得說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的緣故!

塔爾寺初建於1506年,後來在1711年的擴建中,信徒們曾用1300兩黃金和1萬兩白銀,直接改屋頂為金頂,並且安置了殿脊的金輪、金幢、金鹿等裝飾品,使殿字更加燦爛奪目,大金瓦殿整個殿宇造型莊嚴大方,宏偉壯觀,在陽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大殿正中又做了12.5米高的銀塔,據說當年宗喀吧大事就誕生在這裡呢,人們在踏上用銀鑲面,並裹白色的“哈達”以示高貴。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金瓦殿外,有一株軀幹高大、枝葉茂盛、濃蔭遮日的古樹,傳說是宗喀巴在這裡誕生時他母親將胞衣埋入地下而生長出來的,喇嘛和信徒們十分崇拜,圍以欄杆加以保護,並陳設金銀燈及象牙、古瓶等裝飾物呢。塔爾寺的核心是金瓦殿,但並不是最大的,建築規模最大的是大經堂。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大經堂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平頂建築,不過目前能看的的,是“重建”後的版本,歷史上這座金堂的面積曾達到1900多平方米,初建於1606年,可惜的是在1913年失火的時候被燒,後來經過幾番重建,才有瞭如今的規模,經堂內矗立著一百六十八根大木柱,柱上雕有優美的圖案,外裹彩色毛毯,綴以刺繡飄帶,裝飾著黃、紅、綠、藍、白五色帽、韓、綵綢及天花布陣藻井,堂內還陳設著珍貴的堆繡、刺繡掛佛,製作精細,色彩調和,把寬綽而肅穆的經堂裝扮得五光十色,堂外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藏族傳統藝術,裝飾有各種金幢、寶塔、寶傘、倒鍾、剎式寶瓶和金鹿法輪。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裡面的壁畫、堆繡、酥油花,被稱為“三絕”!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說完“大”的,在說說小的,那就是“小金瓦寺”,小金瓦寺採用藏漢結合的方式,造型輕盈美觀,別具一格,非常的小巧玲瓏,入門處有漢式琉璃小亭,斗拱四挑,四角翹起。主殿之上建有銅製餾金歇山頂,牆面以“娛蛤牆”裝飾,“邊麻”層塗以棕色,突出銅鏡,以橫平縱高的對比手法,達到了藏漢建築藝術的統一,給人以新穎、獨特、明快之感。殿迴廊上陳列有野羊、野牛、野馬、黑熊等獸類標本,據說是象徵著一切惡魔、鬼魅已被征服哦。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塔爾寺雖因宗喀巴而成名,當時在不斷的擴建中,建築本身已然稱為了“藝術品”,這種藏漢建築藝術的結合是非常巧妙的,塔爾寺的建築不僅造型新穎、獨特、富於創造性,而且細部裝飾也達到了高超的藝術水平。


塔爾寺大金瓦殿的來歷:宗喀巴誕生地,信徒曾用1300兩黃金做金頂


宗喀巴,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青海藏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誕生在“宗喀”地方,故名“宗喀巴”,塔爾寺(宗喀)作為他的誕生地,如果有空,阿青建議你一定有去看看,相信你一定會被神聖的氛圍所震撼的,絕對會讓你有所收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