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三坊七巷 ——福建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

三坊七巷 ——福建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

三坊七巷街口

過去有人講,沒有上過鼓山就等於沒有來過福州,登臨鼓山後感覺到確有價值。鼓山是福州市民假日登高望遠的一個好去處,作為省會城市近郊難得有這麼一座氣勢雄奇的山峰。

南后街兩旁分佈著三坊七巷

福州城裡鼓樓區南后街有一處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花了多半天走馬觀花,發現果然有文化有看頭,在全國各地的歷史文化街區裡是很有規模有特色有看點的一個去處。

三坊七巷 ——福建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

三坊之一:衣錦坊入口

實際上,沒有去過“三坊七巷”等於沒有來過福州。看了“三坊七巷”就知道福州過去是一副什麼模樣了。

北京傳統的四合院,有些明清王府的貴氣,敦實厚重大氣;上海遺留下來的石庫門,是傳統住宅改良後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增添了許多洋派元素;揚州古街區的四合院民宅小巷,整體上保存的最多最好,當地普遍注重院內造園,加強了居所的休閒觀賞性;西安的四合院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已經基本消失了,即使僅存的幾院,看上去還是有些逼仄簡樸,如同縣鄉的農家小院。

“三坊七巷”據說是唐宋以來形成的,少說也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位於南后街西側的三片稱三坊,自北向南依次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路東七條小道稱七巷,亦自北向南以此為: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和七巷中間隔著的就是一條南后街,兩邊的面積差不多,三坊如同三大塊街區,之間還有小巷相連,七巷只是並行的七道小巷,其中的楊橋巷已經拓寬成楊橋路了。

踏遍“三坊七巷”,方知此處有名不僅是建築精巧考究,而且自古以來許多名人居住於此,使不會說話凝固的建築有了鮮活的生命。

南宋與朱熹、張軾比肩東南三賢之一的呂祖謙,曾在福州留下了一首詩: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這是詩人對當時三坊七巷的生動寫照,讚歎此間讀書人發奮夜讀的景象。

清道光年間文人劉心香亦有詩云:七巷三坊記舊遊,晚涼聲唱賣花柔。紫菱丹荔黃皮果,一路香風引酒樓。三坊七巷連稱始於此。

民國初著名詩人陳衍留下的名句: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便使得“三坊七巷”更加膾炙人口,令人刮目相看了。

一個街區被詩人墨客反覆吟詠,必然有其與眾不同的過人之處。

“三坊七巷”街巷縱橫,石板鋪地;山牆曲線,白牆瓦屋;匠藝奇巧,佈局嚴謹。院落不僅有花草假山,還有亭臺樓閣,門窗榫接而成,鏤空精雕,石刻的柱杆柱礎,臺階門框,極富閩南民居特色。

一清朝官員故居陳列著清代夏日官帽

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和資產階級思想啟蒙家嚴復、前清兩任欽差大臣民族英雄林則徐、“戊戌六君子”林旭、獻身共和的革命先驅林覺民、前清末代帝師陳寶琛、近代造船航運海軍事業的奠基人沈葆楨,以及鄭孝胥、林紓、郁達夫、陳岱孫、冰心、林徽因、郭化若、鄧拓等幾十位各界著名人物都是從“三坊七巷”走出來的,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代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

三坊七巷 ——福建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

福州著名的風景區鼓山入口

三坊七巷 ——福建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

于山堂廣場有偉人全身雕像

三坊七巷 ——福建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

福州西湖一角

(照片均為本文作者關中堯先生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