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題記:熱河省(省會承德市)是我國早期東北四省之一,享有“東北日光”之美譽。在清代,我國東北地區有足夠魅力吸引國內外遊客者非熱河省莫屬。放眼望去數千裡,可見熱河省所有山嶺幾無一木,風景優美。而在此地松林之間有著宛如明鏡的湖泊,四周山麓排列幢幢宏偉壯麗的喇嘛寺,猶如沙漠中出現之綠洲。熱河省承德四周群山環抱,內部地域狹小。熱河西部平原位於熱河行宮(避暑山莊)範圍內。承德過去並非重要之地,而自康熙皇帝建避暑山莊後瞬間成為熱河第一名勝之地。自康熙42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47年(1708年)共花費六年時間行宮才大體建成,由此成為清代帝王出行避暑的宮苑。今天,我們就以清代承德避暑山莊為例,淺析清代帝王行宮苑池的8大構造特性。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避暑山莊全景圖,猶如小型的“布達拉宮”

康熙皇帝愛之深切可由御製《避暑山莊記》得知。其中寫道:朕數巡江干,再幸秦隴,北過龍沙、東遊長白(山),未見有如熱河近於北京而風光如此明媚之地。

行宮之所在西北丘陵起伏,東南平曠,遍佈湖泊,樹,林宮闕,亭榭,四面高築石牆,約有十六里餘,可以想見其佔地面積之廣,行宮東面與熱河流水相隔有山,山麓並列溥仁,溥善,普樂,安遠四寺。東北面熱河左岸普寧(俗稱大佛寺),普佑二大寺巍峨聳立於邑落之上。行宮北獅子溝對岸山麓於淡淡煙靄中可見須彌福壽廟,普陀宗乘廟、殊像寺、羅漢堂如圖似畫,猶如一座西洋城市。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康熙帝書寫的避暑山莊牌匾

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

熱河行宮是康熙皇帝每年五、六月至七、八月於此停留處理政務之地。康熙皇帝命名為“避暑山莊”,其以天然形勝之利開一大池苑,營造宮殿臺榭,並親選三十六景吟詩作賦,命群臣相和。乾隆皇帝亦每夏必行幸此地,於行宮內建永佑寺,水月寺、碧峰寺,旃檀林,匯萬總春之廟,鷲雲寺,珠源寺,鬥姥閣,廣元宮等九所寺觀,又另選三十六景。

乾隆皇帝時行宮臻於完美,成為世界屈指之名園。此後嘉慶皇帝亦數度行幸,咸豐皇帝因英法聯軍攻佔北京而逃亡避暑山莊,蒙塵於此,這是史上著名歷史事蹟。其後伴隨清朝衰敗逐漸荒廢。清滅後成民國督軍居所,而自湯玉麟居於此地後破壞更為嚴重。縱然如此其仍不失為東方一大名園。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熱河行宮正殿:澹泊敬誠殿

行宮內建築物行宮於南面開三門,正中稱麗正門,東門稱德匯門,西門稱碧峰門。麗正門內建築系正,內有正殿、東西配殿,廊廡,後殿等,皆木構。該建築簡潔瀟灑,頗有日本情調,應該是康熙皇帝出自山莊需要,故意迴避俗豔裝飾而為。作為中國建築不施油彩,原木建構,實為罕見。

正殿俗稱楠木殿,因為都是由楠木建造。寶座用紫檀與黃楊木,佈滿雕刻,意趣高雅。可惜民國後湯玉麟盜走嵌有翡翠、玉、石珊瑚等珠寶的桌椅等其他傢俱,有很多桌椅又大又重,很難搬運,所以湯玉麟就命屬下撬走鑲嵌在上面的珠寶。湯玉麟又移走康熙,乾隆等皇帝的精美御書匾額,拆除以景泰藍製作的山水等圖案牆板。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熱河行宮正殿澹泊敬誠殿內的皇帝寶座

德匯門位於內宮殿邊上,在清代主要用於宴會場所。清滅後為督軍府佔用。行宮苑池內當時四處建有小離宮與亭榭,然於今大半歸於烏有。行宮內山頭,河谷間與平原立有乾隆年間建造之九座寺觀,為行宮平添諸多韻致。其中位於東北角落平原的永佑寺規模最大,立於寺中之九層琉璃塔高約三百尺,時至今日其黃綠色琉璃磚映照夕陽仍爍爍發光。然寺廟建築全部被毀,因為湯玉麟取磚、牆壁,地面悉數被撬,慘不忍睹。其他寺觀也大多成廢墟,其遺蹟構造也大體殘破不堪。唯一保存稍好的建築就是珠源寺銅殿。柱、壁以至藻井,屋頂,門扉,窗牖等都以青銅製造。湯玉麟的魔手並沒有毀壞這棟建築,實為不可思議之事。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苑池萬樹園

帝王行宮苑池的8大構造特性:

熱河行宮西北山巒起伏,其間有峪,稱梨樹峪,松林峪,榛子峪,西峪。東南一帶為平原,有湖泊環繞,有島有洲有土坡,其間有世稱“水心榭”的亭橋與大小橋樑,相互連接。湖水北面有大平原,點綴以老榆樹,人稱“萬樹園”。與其相對的永佑寺凌空亭亭而立。昔日行宮內山上山下樹木叢生,而於今已損失大半,唯湖泊周圍與河谷之間,柳,榆等大樹尚留村往日風貌。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苑池景觀之一:煙雨樓

1、規模宏大。有山有谷,有清波盪漾之湖泊,也有廣漠平原。其規模之大於今日中國無可比儔。北京近郊萬壽山離宮與著名之圓明園皆無法比擬。

2、水美。利用苑內湧出之水連接大小湖泊,又作形狀各異之橋樑架於其上,平添幾多情趣。

3、山美。利用自然山、谷,於峰頂谷底配設佛寺道觀,巧妙協調自然美與人工美。

4、地形複雜,變化多端。使小丘土坡蜿蜒起伏,湖泊流淌其間。多作出入口使地形複雜,風景變化多端。

5、各處建宮殿、別墅、亭榭、樓閣,使苑池與各處寺觀配合造出景緻。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苑池景觀:銀湖、水心亭榭

6、樹美。植松于山谷間與湖水畔,水邊尤植柳。又於廣袤之萬樹園植老榆樹,可惜榆 樹頗老朽。溪間、山上之老松近年為湯玉麟盜伐,掘樹痕跡歷歷在目。

7、動物之美。糜鹿多出沒山谷原野之間。池沼中棲息各種魚類。康熙皇帝《避暑山莊記》中載“文禽戲綠水而不避,廉鹿映夕陽而成群”,似乎棲息於此之廉鹿與魚類自彼時起即將行宮視為自身唯一之樂土。

8、建築多樣化。行宮一側與街市相近,四周峰巒環抱,猶如大自然的一道屏風。隔熱河東臨溥仁,溥善,普樂,安遠四寺,東北面有普寧,普佑兩寺,北面朝獅子溝,俯視須彌福壽廟,普陀宗乘廟、殊像寺、羅漢堂等寺廟,與四周景觀一道構成一大綜合性名園。

以清代帝王宮苑熱河行宮為例,淺談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特點

行宮內永佑寺琉璃塔

總結而言,以上就是清代帝王熱河行宮苑池的8大建築構造特徵,這座熱河行宮苑池徹底以自然風景為基調,與日本庭園很相似,原先中國庭園一如西洋,強調人工建造,有將自然風景人工化的傾向。如萬壽山離宮,以石垣為湖岸,繞以石欄杆,刻意疊砌假山,劈山築以高大石垣,在其上建樓閣,其餘皆大體如此。熱河行宮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而成我國名園。又因為熱河行宮還充分保留當年的景象,因而成為了東方一大名園。

參考文獻:

清·康熙《避暑山莊記》

《中國古代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