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农村露天大酒席—以往青菜萝卜稀汤寡水 如今海鲜当家无肉不欢


在中国北方的乡村里,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生日庆典,甚至是杀年猪,都要大摆筵席招待客人,这就是民间习俗。

近几十年来,大家共同的习惯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搭上临时灶台,聘请做大灶的厨师来料理。

在农村,无论是办喜事和是办丧事都是人情来往的集中体现,众亲朋好友都来赶礼,主人家宴请宾朋作为答谢。婚事和丧事都同样是酒肉伺候,往往在丧事的酒宴上体现不出一丝的伤感。

现在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除了红白事以外,家里的老人的生日、婴儿满月、孩子升学和杀年猪等等都是大摆筵席的由头。

在乡下,有很多的专业大灶厨师专门招揽这样的生意,他们会为主人家提供不同层次的菜品套系,还会提供所需的餐具,甚至也会提供搭建大棚和提供乐队歌舞表演的服务。

做大灶菜肴和做小灶菜肴有很大的不同,一般饭店的厨师根本无法胜任。大灶菜的烹饪方法有时候跟小灶菜的制作方式完全不一样,很多做农村大酒席的厨师都是大单位的炊事员。

由于需要准备几十人到上百人的食物,因此,准备工作往往要提前一天就开始,洗菜、改刀和粗加工等工作都是由亲朋好友或邻居来充当。

八九十年代时,大家生活都挺困难的,在农村的酒席上,大部分都是当地产的时令蔬菜。桌上的主菜就是指少数带肉的菜,有酒有肉才欢快。在东北,猪肉炖粉条绝对是硬菜,要知道那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肉的。

当时喝的酒是简易玻璃瓶装的白酒,通常一两块钱一瓶。啤酒就算上档次了,但是也是大桶的散装啤酒。很多人家提供的是带酒精度数的汽酒,一般一两毛钱一瓶。

八九十年代的东部地区经济要发达一些,人们的温饱基本可以解决。那时候的西部偏远地区情况就差多了,办红白事情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酒席这一说,大家聚到一起无非就是吃一碗带荤腥的面而已。

现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早已不满足于吃好穿暖了。乡村酒席上的最大变化是鸡、鸭、肉等肉菜几乎无人问津,这就是吃腻了的表现。

水产品大受欢迎,尤其是海鲜格外受到热捧。在沿海地带的乡村中,酒宴上的主菜都是海产品,大虾、海螺、鱿鱼等等都是常见食材,海参鲍鱼也经常出现。

在内地的农村宴席上,如果没有海鲜就显得档次太低了,通常至少也要有大虾和带鱼等,这或许也是海洋资源枯竭的原因之一吧。

农村的大酒席喜庆而热闹,美酒甘甜菜肴淳朴。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酒宴都有着地方特色。

时代不同了,餐桌上的食物也不同了,但是,从以前到现在一成不变的就是这种约定俗成的乡土习俗——在自家院子里举办露天大酒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