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美德觀察」孫成昊:美國指手畫腳,德國人有多煩?

孫成昊:美國指手畫腳,德國人有多煩?

作者:孫成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

近日,一份由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和德國科貝爾基金會公佈的輿論調查再次把美德關係以及美歐關係置於公眾視野之下。根據調查結果,64%的德國居民認為德美關係正在惡化,而只有2%的人認為柏林和華盛頓的關係不錯。

這份調查反映了美德關係的最新窘境。雖然美德為同盟關係,而且美國在德國有著大量駐軍,但二者之間的互嗆和分歧在特朗普執政後頻繁浮現,近日美國駐德大使和德國經濟部長的“互撕”就是典型案例。特朗普政府還多次威脅要對德國汽車加徵關稅、要求德國儘快提升北約軍費、以“限制情報合作”施壓德國拒絕華為參與建設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等。美國對德國的指手畫腳已從同盟關係延伸至德國內政,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態度自然引發了德國政府的反彈和民眾的不滿。

究其根本,美德關係的一路惡化並不只是由上述幾個具體問題構成,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在美國對外戰略中價值日漸萎縮,是其態度轉變的根本原因。

首先,冷戰結束至奧巴馬執政前,歐洲對美國全球戰略的價值雖受質疑,但因戰略慣性而基本穩定。冷戰結束後,在穩固冷戰勝利成果、將蘇聯勢力範圍納入西方軌道的戰略目標下,歐亞大陸仍是美國戰後重要的戰略板塊,歐洲則是重要的戰略伙伴。老布什提出並由克林頓繼承的美國對歐戰略——“整體和自由的歐洲”,構成了這一時期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

其次,奧巴馬執政後,美國的“亞太再平衡”則與“撤出歐洲”同步,歐洲在美國全球佈局中的地位下降。美國對歐洲內部和周邊危機均保持相對淡漠態度。在歐洲應對歐元危機、難民危機等內部重大挑戰時,美國基本上置身事外。這與克林頓乃至小布什執政期間積極幫助歐洲應對內部挑戰形成鮮明對比。在歐洲周邊,美國撤退態勢更加明顯。美國在利比亞戰爭中倡導“背後領導”;在烏克蘭危機中將斡旋任務“下放”給法國和德國;在敘利亞危機中沒有兌現“紅線承諾”;在阿富汗問題上為美國撤軍提前設立“時間表”等。

第三,特朗普執政後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升級版的“印太戰略”,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也在持續,歐洲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則進一步滑落。同時,白宮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雖然提及維護西方同盟,美國高官也多次呼籲保持跨大西洋同盟關係穩定,但應對印太地區的戰略競爭仍是美國對外戰略主導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引下,美國從歐洲撤退的態勢不僅難以逆轉,還由於特朗普個人原因呈現“破壞式撤退”態勢。這對歐洲的觀感衝擊更為猛烈,對歐洲的實質傷害更為深刻,甚至可能危害歐洲利益,導致美歐同盟關係趨於鬆散。

第四,更令德國失望的是,特朗普正逐漸摧毀戰後美歐同盟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的戰略共識。隨著英國選擇啟動“脫歐”進程,歐洲一體化遭遇巨大挑戰,德國作為歐盟“領頭羊”有責任和義務繼續維護和推動歐洲一體化成果。在此關鍵時刻,特朗普政府卻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表態模糊,甚至主動示意支持英國“脫歐”,挑動歐洲大陸民粹主義思潮,違背二戰後美國支持歐洲一體化建設的基本戰略主張,打破了大西洋兩岸對歐洲前進方向的戰略共識。

這些美德以及美歐關係中的新變化,都導致雙方的彼此認同度持續下降。然而,必須看到的是,美歐同盟的基石仍然是以北約為基礎的軍事同盟,業已形成的安全及情報合作機制成為維繫跨大西洋關係的重要紐帶。在安全問題上,德國對美國的依賴決定了雙方同盟關係不會徹底破裂。儘管對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有諸多不滿,但面對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論”,德國政界均持批評反對態度。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不能認同“法國的極端看法”,強調北約是德國國防的中流砥柱。其言論體現了德國在安全方面將繼續依賴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而不是以法國為主導的歐洲安全框架。這裡面既有德國對自身軍事安全戰略的考慮,也有德國經濟放緩而存在的現實制約。

美國也不會輕易放棄德國這一重要的歐洲盟友。隨著對外戰略轉向“大國競爭”,美國已然把中國當作首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其對華政策將從“全政府”“全社會”逐步升級到“全世界”,發動盟友力量共同應對中國發展,成為美國未來對華政策工具箱中不可缺少的一樣道具。在這一戰略取向下,塑造共同對手或將成為下一步美國確保同盟體系“形散神不散”的重要手段。

「美德观察」孙成昊:美国指手画脚,德国人有多烦?

數字經濟智庫

「美德观察」孙成昊:美国指手画脚,德国人有多烦?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