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喝風辟穀”事件再調查:免費背後的10000000元生意經

11月中旬以來,陝西西安曲江新區官方的補貼公告,將西安喝風辟穀國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辟穀文化”)捲入了輿論漩渦。少為人知的是,同樣受到波及的還有30多公里外的小山村。

走還是留?是暫居秦嶺北麓下祥峪溝村的“辟穀文化”學員討論的重點話題,一切變得未知起來:有的拉著行李箱離開,有的還在堅守。

這些場景,對於祥峪溝村的村民來說不足為奇。近10年來,他們迎來送往了大量學員,雖然第二年再來複學的人並不多。只是這一次與以往不同,村民開始擔心這場風波會影響到自家收入。

與全國各地來此求學辟穀的學員不同,祥峪溝村的村民很少有人相信“辟穀的奇效”,即便他們大多數也曾上過免費的辟穀課程,“咱還沒有達到人家那個境界……”

上游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從起家到如今對外宣稱年銷售額過千萬元,“辟穀文化”及其創始人張衛與這座小山村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被舉報、被檢查過後,“辟穀文化”奇蹟般由小變大。

山村四支辟穀機構,“辟穀文化”靠免費起家

西安市長安區祥峪溝村,位於西安市區30多公里外,是距離祥峪森林公園最近的一個村莊。

這裡有山、有水、有風景,依託祥峪森林公園,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

對於缺少耕地的村民來說,因地制宜開辦農家樂,讓當地逐漸形成了“以旅遊為龍頭,農家樂綜合發展”的致富路徑。

除了遊客,村民們也漸漸發現,一批以辟穀、養生為名的機構開始在此辦學設點。

與旅遊行業分淡旺季不同,每月都有學員前來辟穀,更有人常年在此定居。

該村負責人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這些學員每年能給村裡帶來“百十萬元”的收入。

上游新聞記者調查發現,2017年“辟穀文化”成立之前,張衛一直以“龍騰辟穀論壇”為名,活躍於聊天室、論壇、QQ群等網絡平臺,真正的線下授課,則在祥峪溝村及周邊。

多份宣傳資料顯示,“龍騰辟穀論壇”成立於2010年。工商資料雖無跡可查,但不影響村民對其發展史的瞭解。

在村內,一家農家樂的老闆自稱,2010年前後,他曾給張衛租過民房用於“開課”。

在他的印象中,那時張衛的學員並不多,半年或幾個月才有一個班,學員都是操著外地口音的外地人。

在村民們的印象中,那時張衛常更換授課地點,類似情況也發生在其他辟穀機構上。

多名村民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僅祥峪溝村及周邊,從事辟穀行業的機構就有4家。

上游新聞記者獲得的多份視頻佐證了村民的說法。視頻中,依託祥峪森林公園大門、祥峪溝村為背景,學員們呼喊著不同地域的方言、練習著不同流派的功課。

張衛之所以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多名村民分析認為,“辟穀文化”免費,其他機構要收錢。

知情者透露,免費僅僅是張衛的一種營銷手段,早期他依靠認捐、打賞等形式獲得酬勞,線下免費課程僅有四天,且多為招式,如果想學到深層次的“心法”,便要面授。

來自全國各地的人越來越多,村民也有了“試一試”辟穀的想法。但一番學習過後,這個擁有近千名村民的山村,僅有個別的人相信張衛的課程。

即使張衛不斷宣稱,如果餓了,感受不好,辟穀也可以吃飯,感受好了再繼續。但村民還是選擇了拒絕。

一名相信張衛課程的村民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通過練習張衛自創的“天行健”和“大愛健身法”,高血壓好了,減肥也成功了,人變得有動力。

“天行健”是快步走,“大愛健身法”是撫摸自己的身體各個器官,默唸或呼喊“愛”,例如,“頭,你辛苦了,你的指令都是正確的,你辛苦了,我愛你……”

有旁觀者嘲笑道,“那跟城裡人天天到健身房跑步不是一回事……”

“反正人家的就是有用……”聽到質疑,這名村民“谷友”也在笑。

“喝风辟谷”事件再调查:免费背后的10000000元生意经

11月24日,祥峪溝村管理中心的四層小樓內,隨處可見張渭廉(“辟穀文化”創始人張衛別名)的口號。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沈度

培訓營的口號:“在我們眼裡,沒有什麼癌症”

隨著參加“辟穀文化”課程的人數開始增多,冷清的農家樂民房突然變得緊俏。

在直播中,張衛也曾勸報名學員,“這期人已經滿員了,下次”,從多張學員合影照也能看到,一期課程有幾百人參加並非謠言。

“辟穀文化”的諸多課程中,“喝風免費辟穀終南山訓練營”最為出名,雖然祥峪溝村與終南山並無關係。祥峪溝村距離終南山有40多公里,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兩地同處秦嶺北麓,外地人很難分清。即使如此,這些都擋不住來自全國各地學員的熱情。

在學員口中,張衛還有一個“村長”的稱謂。名字因何而來眾說紛紜,“辟穀文化”工作人員說,這是一種戲稱,原因是張衛租用祥峪溝村的民房辦學,便有學員稱呼張衛為村長,久而久之這一稱謂開始流傳。

如今,“喝風免費辟穀終南山訓練營”的教學點位於祥峪溝村管理中心的四層小樓內,原本,小樓用於村民召開大會或活動,閒置時被辟穀文化租用。這裡距離村委會僅有200多米。

村裡負責人承認,村裡與張衛簽有合同,每年6萬,租期十五年,張衛一次性付清90萬元的費用,但由於目前沒有對公賬戶及發票,合同一直未履行。

該負責人說,之所以租給“辟穀文化”,是因該公司的工商、經營範圍等證照都合法,並且在公安備過案,“如果不合法,咱不可能租給他。”

在小樓頂層20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喝風免費辟穀終南山訓練營”幾個大字尤為醒目。知情者透露,人多時,教室坐不下,樓道站的都是人。

“喝風鐵律”中寫道,“不唱歌頌喝風或張渭廉(張衛化名)的歌”。但在這棟小樓內,從樓梯口到室內,四處張貼著張渭廉的口號——“在我們眼裡,沒有什麼癌症,只有不想活的人”、“追求完美是種病,得治”、“好女人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就是什麼都不做”……

張衛的話被指是空話和心靈雞湯,“張衛說,我不病我,誰能病我。但如果你生病了呢?那說明你意志不堅決,功課沒做好”。

有多名聽過張衛課程的村民有個共同感受:在授課時,面對明顯的大是大非,張衛會嚴厲痛斥,顯得義正言辭。但對於一些人生難題或疑難雜症,張衛給出的答案總是似是而非,“他的話有矛盾,兩頭堵,看你咋樣理解了,讓你抓不住什麼把柄……”

“喝风辟谷”事件再调查:免费背后的10000000元生意经

11月24日,祥峪溝村管理中心的四層小樓內的一份第十五期辟穀營課程表。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沈度

開天眼改名 “超級學霸”,參加者交25800元

想探訪“喝風免費辟穀終南山訓練營”是件難事,參加者必須經歷“辟穀文化”的16項功課學習才能報名。報名還需提前提供姓名、電話、地址、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

訓練營的一份規定顯示,“辟穀文化”組織結構十分嚴密,遍及全國。

以“第十五期終南山辟穀營課程表”為例,各地有聯網負責107個城市,訓練營按照地域劃分了9個小組,各小組以水果命名,小組配有專門的客服、組長。

課程中要求,“不戴組牌不能進教室聽課,課程不許錄音錄像。無故不上課、不參加小組討論、提前離開闢谷訓練營,終止學習,取消以後在喝風辟穀的報名資格。”

辟穀訓練營通常四天一期,前三天的課程,除了教“蛟龍出海”、“行雲布雨”、“神龍擺尾”、“點穴”及提問討論外,為了讓學員能順利完成第四天課程,課表上明確將第四天課程寫明:“最重要,所有懸念解答都在這一天”。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第四天的課程安排為,“懸疑解密”、“視頻影像”、“學員分享”和“學霸家長”。

“超級學霸”是“辟穀文化”專門針對孩子開設的一門課程。在祥峪溝村管理中心四樓還有一間名為“超級學霸”的辦公室。

“辟穀文化”的公眾號透露,“超級學霸”課程需支付25800元參加導師課程後,贈送給導師子女或直系孫子、外孫參加。上游新聞記者瞭解到,如單獨參加該課程,價格不菲。

知情者透露,這項課程對外處於保密階段,只有孩子參加,至於課程如何安排、如何進行不得而知,“它以前叫開天眼,開天眼不是違法嘛,後來就改名叫‘超級學霸’了。”

村裡多名農家樂老闆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有時來的學員說話都吃力,一打聽才知有重病,而且此類學員不在少數。

雖然“辟穀文化”及其創始人張衛在公開場合宣稱“我們不作任何承諾”。但在其微信公眾號發佈:“做龍騰九式,解決了我失眠的問題”、“我的乳腺癌乾死了,還順帶減肥57斤”、“87歲父親:辟穀救了我女兒,我必須試試”等文章,讓人想入非非。

陷入輿論漩渦後,該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等多個自媒體平臺被關停。

在村裡開辦授學多年,辟穀文化曾經歷過多次舉報,但幾乎每次都轉危為安。

村負責人說,此前“辟穀文化”曾被多次舉報,舉報者中有學員也有家屬。

村民記得,曾有辟穀學員的家屬站在一戶農家樂外不停地撥打報警電話,要求解救,並呼喊該機構非法,但最終不了了之……

村負責人說,派出所、教育局、政府等部門不止一次來查過“辟穀文化”,“人家證照手續都齊全,也沒人被控制,我們也沒辦法……”

即便是這次暫時停業,“辟穀文化”的員工也顯得很坦然,“就是你們媒體報道了,工商才來查,反正我們手續都是合法的,是真是假,到時候就知道了。”

村民們也發現,當週邊的非法機構被一一取締後,像“辟穀文化”這樣的“合法機構”逐漸變得壯大。

筆記中的營銷套路,辟穀要像處對象

與網絡上對“辟穀文化”質疑不同的是,在學員間廣為流傳的是所謂的陰謀論——專科醫院想把人往醫院趕,才有了這場輿論;有人要變相打壓傳統國學。

在祥峪溝村,見到媒體記者前來,有人直接喊,“你們走吧,我們什麼也不會給你們說,你們說什麼我們也不信。”

村民們也感到費解,明明那麼多專家都說“辟穀文化”存在問題,政府在調查、輿論在聲討,但要求退費的學員幾乎沒有。

多年來,開辦農家樂的村民們迎來送往了大量學員,雖然第二年再來複學的人並不多,日子久了,少數也成了多數。

在“喝風免費辟穀終南山訓練營”的教室內,一本課堂筆記引起了上游新聞記者的注意。

仔細翻看其中記錄內容,可謂是一本針對辟穀的新媒體實踐和市場營銷的教程,內容涵蓋運營手段、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數據支持及客服等。

看過該內容的資深媒體人和市場營銷人員都認為其“手法”專業。

關於“運營手段”。筆記中提到:“活動策劃設置一個選題,設定獎勵,引導大家投票,相似的公眾號相互導量,快速獲取已經被驗證為目標用戶的流量。”“一週使用一次的用戶,一個月使用一次的用戶,集中在哪個時段?如何活躍起來?根據流失用戶特徵去調整,用戶的喜好是在變化的。根據打開率畫出流失用戶曲線圖,分析用戶特徵,通過指標,找到有流失趨勢的用戶,做出對應機制,引導用戶在產品中有所投入。”

筆記中還提到:“如何使用我們的產品,為何使用我們的產品”、“哪一步讓我的用戶流失的最多?”在原因、如何優化後,記錄者打下了重重的問號。

除此之外,筆記中,還有對辟穀傳播的看法:“辟穀要像處對象,欲擒故縱效果才好”、 “大家貌似更喜歡乾貨多一些”、“熱點沒蹭好,不刺激”、“提高流失用戶的召回效率”、“有無必要深入到目標用戶中,成立一個核心用戶群”、“辟穀運用到炒股中,結果令人震驚。”

關於用戶運營,筆記中寫道“產品的存量用戶,1、細分市場切入;2、匹配用戶需求;3、培養用戶粘性;4、捆綁核心用戶。”同時,筆記中提到“吸引更多用戶,提高用戶存量,讓活躍帶動不活躍。”

在市場營銷中,筆記中提到三種方法,即,投放廣告、軟文推廣及事件營銷(蹭熱點)。其中以投放廣告為例,筆記中說“群、線下聚會等目標用戶出現的地方,詳細二維碼,說明功能,手把手(教),事後打印一些二維碼給導師各處投放。”

上游新聞記者調查也發現,“辟穀文化”已擁有整套全媒體矩陣,包括視頻、音頻、文字、直播、社群文案、貼吧等內容。僅以喝風辟穀為例,在多家網絡平臺,喝風辟穀均設有自媒體賬戶,同時,還註冊了多個社群和直播號。

具體推廣方法,以微信推廣文章為例。筆記中對寫作方法、技巧、總結都提出了意見,同時,明確註明“閱讀量與工資掛鉤”,“微信文章要接地氣,樸實的情況下玩花樣,拒絕“假大空”,要以漫畫的形式,或有趣的形式。如何樸實?主要是標題,不要囉嗦。”“選感興趣的選題、選感興趣的日記、選感興趣的標題。”

筆記中寫道:“今日話題設置獎勵,引導留言,對留言進行蒐集、分類,新成一篇文章。”文尾以《30歲,對你意味著什麼?這是628個人的回答》舉例。

對待一些已經刊發的微信文章,筆記中也有總結。

《辟穀愛好者陸毅:挑戰7天、9天、21天不吃飯,還約黃磊一起》,總結:明星效益,題目可以更刺激;《一個女兒的自述:人到中年的苦,從父母生病開始》,總結:“感情牌,還闊以(應為,可以);《張渭廉一句話,讓相親失敗28次,沒錢沒自信的他娶到女神》,總結:平平無奇,《相親28次,沒錢,娶女神》會不會更好。

上游新聞記者還發現了一張手寫的“群爆”統計表。何為“群爆”?公開資料顯示,此種方法又名微信群爆粉。即通過一些話術、紅包等巧,短期內增加微信群的粉絲數量,又能做到不讓人反感,常用於一些微商的營銷手段。

這期訓練營的統計顯示,小組完成最多者為8807人,最少一小組完成任務為1500人。

“喝风辟谷”事件再调查:免费背后的10000000元生意经

11月23日,長安區祥峪溝村,“辟穀文化”學員等不到課程再開的消息,拉著行李箱離開。攝影/上游新聞記者 沈度

“辟穀文化”的野心:計劃上市

除了在祥峪溝村做大,“辟穀文化”還有更大的野心:計劃上市。

今年1月,“辟穀文化”曾召開過一次“2019年喝風辟穀股權激勵大會”。視頻資料顯示,張衛在總結2018年時曾提到,2018年是“辟穀文化”大發展的一年,公司辦公室場地擴大了一倍、人員擴大了三倍,業績翻番,在200多個城市開辦了線下見面,在90多個城市開辦了新的辟穀班、訓練營。

張衛提出,向多位導師、公司骨幹頒發股權認購證書,並與100多位員工簽訂新一年的股權激勵協議,並計劃在2020年底前,對“辟穀文化”完成股份制改造,讓員工成為股東。

他說,他的腦海中已經勾勒了公司上市的藍圖,“那個時候就要衝刺了。”

張衛也在履行著這項計劃。

工商資料顯示,2019年8月,“辟穀文化”完成了增資,將註冊資本從1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並在工商資料中註明了“集團”字樣。

曲江新區管委會披露信息顯示,“辟穀文化”屬於浙文投產業園的入孵企業。在2017年11月5日對外宣傳中,稱“辟穀文化”是“浙文創·新勢力創意中心”項目的首個入駐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浙江文創集團北上進入西安。“浙文創·新勢力創意中心”立足西安,整合全國文創與互聯網創業企業資源,是專注文創方向的創新型文創企業平臺,通過“文創+互聯+服務”的模式,立足於新媒體、文化IP、消費升級、影視、音樂和設計等不同文創方向,整合產業、資金、導師和社群等優勢資源,助力創新型文創企業的成長,著眼於重點扶持技術創新型、模式創新型等文創+互聯網創新辦公空間。“浙文創·新勢力創意中心”成為西安曲江創業城的有力孵化器。

工商資料顯示,入駐時,“辟穀文化”還未取得工商執照。在此之前,張衛開辦過3家公司,涉及的行業分別是網頁製作和健身。

2017年11月24日,“辟穀文化”獲得工商執照,並連續註冊了32個商標。今年11月11日,工商部門批准該“辟穀文化”可以從事國學文化交流活動的組織、策劃,健身管理等。

“辟穀文化”對外宣稱,註冊會員達到13萬,是一個極具活力與前景的多元化、集團化的新型民營企業。

西安曲江人才市場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信息顯示,以“求仁為大、求利為小”為經營理念的“辟穀文化”,截止2019年7月,公司年銷售額過千萬元,上繳利稅百餘萬元。

上市還是被市場拋棄,真相正浮出水面。

上游新聞記者 沈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