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頸肩痛是骨科的常見症狀,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頸肩痛的經歷,大多數情況往往休息一段時間或者過幾天就好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病程的延長,有些朋友頸肩痛常伴有上肢的疼麻,症狀長時間難以緩解。這種情況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可能頸椎上的“骨刺”在“欺負”神經。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這是一名62歲男性患者,平時幹活是一把好手,身體也結實,一般“小病”從來不放在心上,之前也出現過頸肩痛的症狀,但這一次左側胳膊疼麻的實在受不了,才不得不來門診。患者認為自己可能是“肌肉拉傷”,希望跟往常一樣吃點藥就回家,但是通過詳細檢查,我們發現患者頸椎問題還真挺嚴重,可不是“吃點藥”就能解決的。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頸椎共有7節,由於第1,2節頸椎之間沒有椎間盤結構,一般不算做一個節段,因此頸椎一共有5個節段,從片子上看,頸5-6,頸6-7節段椎間盤已經變性且向後方突出,脊髓受壓,椎體後方出現骨刺(骨贅),左側神經根嚴重受壓。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也許在有的朋友印象中,“骨刺”多出現在膝關節,頸椎“骨刺”很少聽說,其實在骨科中,嚴格來講並沒有“骨刺”的稱法,這種情況常被稱為骨贅形成或者骨質增生。當頸椎椎體後方或者側後方出現了骨贅時,這就說明脊柱存在出現長時間退變,失穩,導致神經受壓。藥物,理療等方法的療效並不好。

人體脊柱構成中,頸椎體積最小,運動度最大,因而容易退變。尤其是對於長期低頭,不良生活習慣,外傷或者發育型椎管狹窄的患者,頸椎更容易退變。有研究表明,頸椎間盤在20歲左右即可開始退變。長時間的退變就會導致頸椎形成骨贅,當骨贅形成嚴重時,往往就會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疼麻等症狀。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因此,當骨科醫生看到頸椎骨質增生,尤其是後方骨贅形成時,心裡對患者的病史和症狀往往能推測個八九不離十。

頸椎為什麼會形成“骨刺”?

頸椎骨贅形成是一個慢性的過程,頸椎在退變早期,表現為頸椎椎間盤髓核中水分減少,髓核周圍的纖維環破裂,進而髓核從裂隙中突出,此時可出現頸肩痛,上肢麻痛等神經根刺激症狀,而神經受壓長不嚴重。隨著時間的延長,機體產生反應性骨組織修復,出現軟骨下骨硬化和骨贅形成。與此同時,椎間盤變性破壞,椎間高度下降,使頸椎失去穩定,機體為了保持脊柱的穩定,也會在椎體周圍出現反應性骨化,常形成凸向椎體前方或凸向椎管內的骨贅。此外連接頸椎的韌帶,也常會出現增生、肥厚,甚至也出現骨化。因此,頸椎骨質增生可以算是一種機體的自我修復表現,只不過當這種修復出現在神經走行處時,無疑會引起神經通路的狹窄。

頸椎出現“骨刺”怎麼辦?

人到了一定年齡,頸椎多多少少都會有退變,可以認為頸椎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象,說明人已經不再年輕。如果頸椎骨質增生沒有症狀,完全可不必把它當作“疾病”來看待,市面上有很多偏方號稱專門針對所謂“骨質增生”,比如用醋燻蒸,吃藥軟化骨刺,貼膏藥消除骨刺。其實,通過這些“治療”,骨刺大多還是老樣子,症狀消失也並不是由於骨質增生消失,而多是源於自己的自愈能力。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頸椎“骨刺”的危害有哪些?

在頸椎C5-6、C4-5和C6-7節段,此處頸椎運動範圍大,易受勞損,因此也最容易形成骨贅,骨贅以鉤突關節為多,其次為椎體後緣及前緣。在一些關鍵位置的骨刺會減少頸椎管和椎間孔容積,引起壓迫症狀。比如當骨贅向後方椎管內凸入可壓迫脊髓出現四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當鉤椎關節骨贅形成時,易使頸椎間孔處神經根嵌壓出現神經症狀;當骨贅發生於頸椎橫突孔附近時,可壓迫椎動脈或刺激交感神經支,引起腦供血不足以及交感神經紊亂。椎體前緣的巨大骨贅,甚至可壓迫食管引起吞嚥不適或吞嚥困難的症狀。因此當頸椎這些位置出現了“骨刺”,就需要小心了。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當頸椎骨質增生引起了神經,脊髓,血管等組織受壓時,那就需要積極治療,儘量延緩疾病的進展。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避免長期低頭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人成為了“低頭族”,長期低頭會造成頸後部肌肉、韌帶組織勞損,長時間屈頸狀態下椎間盤的內壓大大高於正常體位。這種情況無疑會加重頸椎的退變,因此無論是看手機,或是工作,學習,都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可以想像面前有一張白紙,脖頸當筆桿、下巴作筆尖,在“白紙”上反覆書寫“米”字。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有助於頸椎病緩解

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時間和舒適的體位,對頸椎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良好的睡眠姿勢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人感到舒適,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使全身肌肉鬆弛,容易消除疲勞和調整全身關節生理狀態。具體來說,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全身肌肉即可放鬆,因此睡眠時最好採取側臥或仰臥,儘量避免俯臥。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枕頭不宜過高 具體來說,健康睡眠應以仰臥時頭與軀幹保持水平為宜,枕頭置於頸後下,保持頭部輕度後仰的姿勢,側臥時則枕頭宜與肩同高,這樣可使頸肩部肌肉形成放鬆狀態。枕頭高度須根據個人生理弧度、睡眠姿勢和年齡而定,並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3~6歲枕高為3~6釐米,7~11歲為7~10釐米,14~15歲為9~12釐米,成人一般為12~15釐米。枕頭的長度一般以超過自己肩寬10~16釐米為宜。

頸推牽引 頸椎牽引能夠有效限制頸椎活動,減少頸椎的負重,還可以使頭頸部肌肉鬆弛,解除肌肉痙攣,進而減輕頸椎間盤的壓力。輕度頭後仰位的牽引還有助於維持頸椎正常前凸的生理曲度,恢復頸椎正常序列和小關節功能。

頸椎牽引應注意什麼?

牽引體位:坐位或者躺著都可以進行牽引,一般建議臥位牽引,因為這個姿勢比較舒適,可耐受長時間的牽引。臥位牽引可以是間斷性牽引,也可持續性牽引。

牽引重量:頸椎病坐位牽引一般1.5~2kg。臥位時一般1-1.5kg左右,根據自我耐受能力可以進行適當調整,但最大牽引重量不得超過3kg。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頸椎制動 頸椎制動技術目前主要是指使用頸託,圍領等支具使頸椎獲得固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頸椎牽引也屬於制動技術的一種,但是牽引需要臥床或者保持坐位,會限制患者的活動,因此,頸椎制動往往易於接受。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理療 理療是治療頸背不適的傳統方法,其可消除或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改善軟組織血液循環,消除軟組織的炎性水腫和充血,改善脊髓、神經根和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症狀。理療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超短波療法、短波療法、干擾電流療法、間動電流療法、高頻電療、離子導入、石蠟療法、水療等,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頸椎長“骨刺”怎麼辦?

藥物 藥物並不僅僅能起到止痛的效果,合適的藥物還可以抑制炎症,改善神經功能,能夠顯著緩解症狀,對疾病的治療具有積極的作用。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比如西樂葆、樂松、布洛芬膠囊等。其中臨床上建議使用COX-2特異性抑制劑(塞來昔布等),這類藥物具有較好的消炎鎮痛的效果,而對消化道和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小,副作用小。維生素類藥物比如彌可保,維生素B1、維生素B12,這類藥物能夠改善神經功能。

很多患者朋友認為頸椎病通過非手術治療不能“去根”,其實非手術療法是頸椎病的基本治療方法,又是手術療法的基礎,手術療法是非手術療法的繼續,術後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非手術療法以求康復。

骨科對於頸椎病手術適應症的把握同樣十分嚴格的,對骨科醫生而言,如何選取手術病例,也是手術療效好壞的前提,常常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因條件所限,未能及時手術,以致病情進一步發展,造成神經功能的不可逆性損害。另一部分病人則出於對手術的恐懼,延誤手術時機。

一般來說,當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就需要手術治療了

  • 存在明顯的脊髓、神經根受壓表現、經非手術治療無效;
  • 外傷或其他原因的作用導致頸椎病症狀突然加重;
  • 頸椎不穩,頸痛明顯,經正規非手術治療無效,這種情況即使無四肢的感覺運動障礙,亦應考慮手術治療以中止可以預見的病情進展。

更多骨科健康知識,歡迎關注@骨科曉王醫生 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