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臨滄市臨翔區聚焦四個重點 解難題 惠民生

核心速讀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臨滄市臨翔區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任務重點研究,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整改突破口,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聚焦群眾看病難、出行難、辦事難、接送難四個重點,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問題,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破解“看病難”

讓群眾看病更容易。針對群眾反映的“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的問題,臨翔區大力推進緊密型區域醫共體改革,派出25名專家骨幹,下沉基層,駐鄉(鎮)開展專家門診、教學查房、手術帶教、醫療業務培訓等工作。目前,圈內、平村、博尚、螞蟻堆4個鄉(鎮)已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做到“大病不出區,小病不出門”。臨滄市第二人民醫院針對群眾看病掛號費時的問題,在公眾號上開通掛號功能,啟用了排隊叫號系統,讓群眾看病更省心。臨翔區婦幼保健院延長服務時間,將超聲科、檢驗科、中醫科工作時間調整為每日8:00—20:00,週末、節假日不休,採取“早上早一點、晚間延一延”的服務舉措,確保群眾醫療需求。

破解“出行難”

讓群眾出行更方便。針對出行難、停車難等關係群眾日常生活的具體問題,臨翔區建設立體循環停車項目1個,新增停車位88個。新開通1條公交路線,新採購20輛能源公交車將於11月中旬投放使用,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覆蓋更加全面、居民出行將更加便捷。各基層黨組織也把解決群眾出行難作為主題教育整改重點,忙畔街道忙角社區爭取項目支持,在背街小巷安裝路燈80盞,讓群眾夜晚出行不走黑路;博尚鎮永泉村對村內公路沿線的25戶違章建築進行拆除、還路於民;邦東鄉衛平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千人義務護路活動,讓群眾出行更安全。

破解“辦事難”

讓群眾辦事更省心。堅持把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繁、多頭跑等問題作為立行立改重點來抓,在窗口單位全面推行“馬上就辦”“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務。區人社局開辦“企業一窗通”社保業務,涉保業務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辦理,群眾“兩頭跑”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區公安分局全面推行“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實行戶籍業務一站式辦結、戶籍窗口延時、錯時、預約服務等制度,開通綠色通道為特殊人群提供優先服務等措施,博尚派出所為39名因行動不便、精神異常等原因而來不了派出所辦證的特殊人群上門辦理了身份證,用自己多跑路打通為群眾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鳳翔街道啟動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改造建設,建設“一站式、一體化、一門式”的黨群服務集群,方便群眾辦事。錦鳳社區以“智慧社區”平臺為載體,推行“社區服務週末不打烊”“幹部通訊24小時不中斷”,保障群眾辦事隨時進得到門、找得到人。

破解“接送難”

為家長解決後顧之憂。教育問題永遠是群眾最關心的“揪心事情”。臨翔區南屏小學把解決家長的“揪心事”作為主題教育立行立改的“頭等大事”,在全市率先試行開展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採取校內統一用餐、統一午休、統一輔導、自願參加興趣班等,充實課後活動,確保學生進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導、晚走有管護。自10月8日正式啟動課後校內服務以來,該校已有2622名學生自願參加了“校內課後服務”課程,佔全校學生總數的82.9%。蟻堆鄉針對學生往返交通安全問題,開通了7條從螞蟻堆中學到各行政村的學生包車專線,保障學生回家返校的路線暢通、安全。目前,7條“學生專班”累計投入車輛900餘輛次,共計送學6000餘人次,獲得了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

雲南網通訊員 張光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