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戰爭片一直是好萊塢的拿手好戲,在一百多年的歷史裡,好萊塢出品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戰爭電影,比如反映美國“南北戰爭”的影片《光榮戰役》《愛國者》,反映“一戰”的影片《西線無戰事》《戰馬》,反映“二戰”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反映“越戰”的影片《現代啟示錄》《野戰排》,反映現代戰爭的影片《黑鷹墜落》《美國狙擊手》等等。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黑鷹墜落》

絕大多數的美國戰爭片都在表達“反戰”的主題,有些影片是通過表現戰場的殘酷,來傳達這一主題,比如《野戰排》《我們曾是戰士》都是這類影片,裡面都有對戰爭場面近乎真實的描寫。也有一些影片是通過戰爭給個人造成的創痛,來強化這一主題,《獵鹿人》《生於七月四日》是這類影片中的傑作。說起來讓人覺得可笑,一個“好戰”的國家,卻出品了大量“反戰”的電影,在精神層面上夠分裂的。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生於七月四日》

戰爭片能成為好萊塢電影裡的重要類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前的戰爭片往往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都曾是北美年度票房前十的影片。不過到了新世紀初,伴隨著《兵臨城下》《風語者》等戰爭片接連的票房慘敗,好萊塢出品的戰爭片開始變得越來越少。最近十幾年,能讓人說出名字的好萊塢戰爭片也只有《美國狙擊手》《血戰鋼鋸嶺》等少數幾部。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兵臨城下》

最近,好萊塢似乎又一次燃起了對戰爭片的熱情,而且題材涉及一戰、二戰和越戰。電影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往往能折射現實,今時今日,在老美全面露出“好鬥”本性的情況下,好萊塢的戰爭電影突然多了起來,一點不讓人意外。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決戰中途島》

首先亮相的是二戰電影《決戰中途島》,本片的片名雖然叫“Midway”,但影片實際上涉及了三場戰爭:日軍偷襲珍珠港、美日中途島海戰和美軍轟炸東京。曾拍過《獨立日》《後天》等片的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在《決戰中途島》中展現出了龐大的野心。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決戰中途島》

不過比較可惜,雖然《決戰中途島》的評價還不錯,娛樂性尚佳,但全球觀眾都不買賬。本片製作成本高達1億美元,但至今的全球票房只有9000萬美元,美國本土只收了4000多萬美元,如果要統計今年最賠錢的電影,《決戰中途島》肯定能進前十。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1917》

在《決戰中途島》的“硝煙”尚未散盡之時,另一部反映“一戰”的影片《1917》已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掌舵本片的是曾拍過《美國麗人》《007:大破天幕殺機》的奧斯卡最佳導演薩姆·門德斯。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1917》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戰”最激烈的時候,一支1600多人的英軍陷入危險境地,即將遭受到來自同盟國軍隊的致命攻擊,挽救這支部隊的任務落到了兩名英國士兵身上,他們必須進入敵區,傳遞一份事關這1600多人生死的重要情報……《1917》將於今年12月底在北美公映,內地上映時間待定,本片在爛番茄網站的口碑已經解禁,新鮮度高達91%。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最後一搏》

就在影迷和媒體將期待的目光投向《1917》的時候,一部“越戰”題材影片《最後一博》也放出了首款預告片,叢林、直升機、子彈橫飛的游擊戰……影迷熟悉的“越戰”場景,又一次出現在銀幕上。

好萊塢為何突然“好戰”,接連推出一戰、二戰、越戰題材的戰爭片

《最後一搏》的主演是“復聯”系列裡的“神盾局局長” 塞繆爾·傑克遜和“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在《美國隊長2》裡,差點將局長“整死”的冬兵,不知道在這部“越戰”影片裡,與局長又有怎樣的互動。《最後一搏》將於明年1月份在北美亮相,內地上映時間待定。

大家覺得好萊塢為何突然變得“好戰”呢?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莫秀才拆電影 | 一個有點懷舊的電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