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對幼兒進行全腦開發、智力開發,就是在透支他們的生命

-

“全腦開發、右腦開發、智力開發,使用這一教程,可以使受教幼童平均智商達到140分以上。”

上面這句話,我相信老師和家長們都並不陌生,許多有關孩子腦部開發的教育機構常常會打出類似的廣告。在各種大型的幼教論壇,我們也經常看到分會場有人到處宣講“全腦開發”。“為了使寶寶更聰明”,老師和家長們都有點忍不住去了解,以便更好地訓練寶寶。

可是像“右腦開發”時髦的這些年,不止一次有科學家跳出來說明:科學上根本沒有“右腦開發”這個事情。然後“全腦開發”又火了,直到2017年,新華社的“新華視點”把一家叫“腦立方”的培訓機構曝光,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全腦開發”的騙局在綁架我們的孩子。

本期幼視野,讓我們看看美籍兒童教育專家,清華大學特聘講師小巫老師早年的一篇文章,瞭解智力開發的真偽,明白兒童智力活動的本質,停止對“智力開發”再抱有幻想吧。

以下文章轉載自:小巫weewitch的博客

01 /

辨別真偽智力開發

對幼兒進行全腦開發、智力開發,就是在透支他們的生命


以前曾得到一個機會,和從事教育工作的三個朋友一起觀看了一場超常記憶、杜曼閃卡、識字卡和珠心算的示範表演,當時不能不說大開眼界。

雖然曾聽說過這些手法,卻也沒有真正見識到它們的“成果”,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它們都打著“智力開發”的旗號。

觀看完表演後,我恍然大悟——其實這些活動,並非在開發兒童的智力。那些過目不忘(國旗)、挑選點卡、識字、珠心算,並不是真正的智力活動,只是在利用人類兒童時期的某些特性,進行譁眾取寵的表演,讓家長賺取一些虛榮心。它們沒有任何長效的益處,反而會損傷孩子的正常發展。

當時,在場的尹建莉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閃卡不是什麼教育工具,而是商品!它不僅開發不了兒童智力,反而會損害孩子。”事後我們私下交流,她告訴我,她一眼就看出來閃卡不是什麼好東西。

我兒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也認識100來個國家的國旗,這是他當時痴迷的事情,我們並沒有拿它當回事兒。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本事”,但是它不能持久,長大一些後就都忘記了。

只是有一些家長誤以為孩子這種遠遠勝於成年人的記憶力,是智力超群的證明。

然而,記憶力遠遠不是衡量一個人智力的重要因素。照相機式的記憶力,對於一個人的智力來說,並沒有很大的意義。在過去信息不發達的年代,用記憶儲存知識是必要的,所以人們會看重記憶力。但是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再需要把腦力當作儲存卡或者記憶棒那樣去使用了。

兒童(也是人類)真正的智力活動在於探索、體驗、觀察、發現、聯想、反覆的試驗(嘗試-失敗-再嘗試)、思考、分析、推理、想象和創造,也就是說,兒童每天進行的正常活動,尤其是自由玩耍和生活料理,已經是在進行智力開發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再強調兒童的親身體驗對其認知的重要性。

雖然我反對過早開發智力,但我那天看到的,卻並不是對孩子智力的開發,所謂的超常表現,不過是一種動物本能的條件反射。

如果有人真正去開發智力,其顯示的結果絕不會是什麼超強的記憶力,而應該是這個孩子對問題有獨特的思考,有獨創的解決方式,有創新的發明,有與眾不同的創造。

換句話說,智力活動意味著獨樹一幟的思考和創造,而不是簡單的背誦和記憶。

我所敬仰的北大學長薛湧先生,在實踐真正意義上的過早開發智力,雖然薛師兄的很多觀點我都非常贊同,但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我不是很認可他的一些做法。在我看來,他對女兒的智力開發有些過火。

比如,他跟女兒討論社會問題,孩子經過蒐羅信息、研究、辯證和分析,得出獨特的結論來,這倒符合智力開發的原則,但卻對孩子造成不符合其年齡段的“喚醒”。

只是稱讚的是薛湧先生並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張光盤,刻錄一些僵硬的數據讓孩子機械地重複出來,而是秉承常青藤傳統,充分發展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幼兒進行全腦開發、智力開發,就是在透支他們的生命


那天演示的現場,一些閃卡從業人士聲稱這是在開發兒童的右腦。然而,據我所知,所謂的右腦開發,已經有科學家證明其是偽科學,原教育部副部長韋鈺院士也早已指出了這一點。

更何況,此“右腦”非彼右腦也!我們平常所說的右腦,是指皮層的右腦,也就是進化後的高級腦。而閃卡開發的,則是兒童的“原始腦”或曰“動物腦”。人類腦的發育,是有順序的,相比有待成熟的高級腦皮層,兒童的“原始腦”更加發達。

但這並非意味著我們需要去“開發”什麼,無論左側還是右側、原始還是高級部位,腦需要均衡的發展,刻意而偏頗地開發某一邊,會使整個腦的發展失去平衡,從而導致整個人的發展失去和諧。

任何被人為過度開發的部位,會侵佔腦的其他部位的發展空間,並帶來災難性後果。如果我們想利用孩子腦部發育的特性,就應該讓他們的童年生活充滿美好的事物,故事、運動、藝術、音樂、動物、植物、大自然等等,讓他們充分享受生活的美。

02 /

兒童是通過運動學習的

對幼兒進行全腦開發、智力開發,就是在透支他們的生命


閃卡和識字卡從業人士說,兒童的學習是通過視覺進行的,這恐怕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科學研究早已證明,兒童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是通過運動進行的。在生命的頭幾年,思維與運動是一體的,也就是說,孩子在活動的時候,腦子才進行工作。

上個月我在給一家兒童健身俱樂部演講的時候,調侃式地說“不運動的孩子跟植物人相差無幾”。其實不僅是兒童,就連成年人,最佳的學習方式也不是坐在那裡看書聽講,而是動手去做。運動佐助思考,遠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和教育家們就熟知這一點,現代的腦科學研究更無數次驗證了它。

順便說,你要做什麼重大決定,最好別傻坐著苦想,而是出去走一走,而且倒著走更好,令人頭腦更清醒。

兒童首先發展的,不是視覺,而是觸覺,是身體的感覺。大家都著急讓孩子的腦儘快建立起神經網絡,生怕錯過某個敏感期。實際上,兒童發展規律決定其首先建立的是肌肉神經傳導,把身體的感覺傳遞給腦,形成網絡鏈接,並逐漸獲得至關重要的本體感(proprioception,這是自我感的生理來源)。

兒童在學齡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掌握自己的身體。掌握了身體,才能夠發展智力,這也是現代腦科學早已經證明的事實。

大部分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都在身體感覺和平衡方面有問題。要解決他們的學習問題,首先要他們先進行一系列的身體運動,發展他們的生命感、運動感和平衡感。通過運動,身體將全方位的感官感覺傳遞給腦,兒童逐漸形成圖像思維。

對幼兒進行全腦開發、智力開發,就是在透支他們的生命


學齡前的兒童,圖像思維正在發展,並不成熟,直到學齡期,才有真正的圖像/形象思維,但抽象思維的萌發則更晚,要等到12~14歲期間。因此,讓學齡前的兒童進行抽象思維,則是在透支他們的生命。

至於珠心算,孩子走了一條捷徑,好像具備超常的計算能力。其實,真正的數學能力是在親身體驗中獲取的。簡便地“算”,孩子並不理解數理關係和邏輯,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那天現場演示的四歲女孩,僅僅算出一道題,到第二道題時,出題老師耐心地述說了三遍,她還是算不出來。如果這就是每天演練、每週兩次課、每課一個半小時的成果的話,那麼還是把孩子寶貴的童年時光交還給她本應該進行的活動吧——用身體和感官感知自己和世界,保持她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的動力和激情。

這個小姑娘,呈現的不是一個四歲兒童所應該具備的正常狀態,而是像一個小木偶一樣等待成年人的擺佈,我們幾個人在一旁看得心酸。

所以可見,閃卡之類的把戲,並不能真正發展兒童的智力。它們其實把兒童的腦力活動(而且是很狹窄的活動)與其感官體驗割裂開,也就是把孩子與他自己的感受割裂開,孩子無法與真正的自我建立聯繫

孩子處於成年人的控制之下,被動地接受刺激和灌輸,並不能形成自己的內在知識。說得不客氣些,孩子像是受訓的動物一樣,個體的生命沒有得到尊重和發展。這樣的孩子,在發展自我方面會遇到空前的障礙,也會造成一系列的身心問題。

還有給孩子進行早期識字訓練的家長,聲稱5歲的孩子在一天之內可以讀完一本10萬字的書。我不知道有哪本10萬字的書是適合5歲兒童閱讀的?如果是成年人的書,孩子無法理解閱讀內容,也只不過是往她的腦袋裡塞了一堆亂碼而已,即便懵懵懂懂地懂得一些,提前進入成年人的世界,對孩子又有什麼好處呢?

教育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因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幼小孩子通過某些強化訓練表現“超常”,只不過給家長炫耀的資本而已,對孩子的健康發展而言,有百弊而無一利。

我們那天看著被展示的孩子,心裡都感到十分沉痛。還是那句話,孩子不是我們的作品,他們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禮物,我們要珍惜要善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