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保定派”的驢肉火燒

在中國人的眼裡,幾乎沒有不能入菜的“食材”。一地人的心頭好在外地人看來可能有些難以下嚥,不過其中的美味也只有自己嘗試過才能理解。

驢肉火燒是河北地區的特色小吃,其中的主角——驢肉據說含(決定鮮味程度的)穀氨酸較多,味道特別美味。本週的專欄由滬上知名的食家沈嘉祿老師主筆,和大家聊聊他初嘗驢肉的回憶以及在滬上發掘的美味驢肉火燒。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在魔都,一天24小時都有吃貨滿世界找美食,但他們對“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一俗俚的領悟不深。也難怪,大上海餐飲市場什麼沒有啊,從雪花牛肉到波士頓龍蝦,從禿黃油撈飯到窩燒溏心鮑,都吃不過來呢,幹嘛去吃驢肉,這多土啊!

是的,驢肉看上去土得掉渣,但風味人間,最令人難忘的也許就是在村口小店的一次偶遇。傲慢與偏見,會使城裡人失去多次美妙的口福。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現涮的驢肉片搭配紅油

本人對驢肉的認識,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那一年,有親戚北上出差,從河北迴杭州路經上海,送了一塊熟的滷驢肉給我們。當時副食品供應匱乏,肚子裡真沒啥油水,一聞到肉味,口水止不住洶湧澎湃,腸子好像也小小騷動了一番。驢肉從沒吃過,不知啥味,如今有機會親口嘗一嘗“梨子的滋味”,內心的魔鬼就醒了。

老爸剛送親戚下樓,我就揪了一小塊驢肉塞進嘴裡,哇,當場吐出來,五香味夾著酸溜溜的餿味,弄得舌尖還有點麻,傳說中的驢肉就是這樣的?又想想,這貨在路上走了大概也有一兩天了吧,又趕上連著好幾天黃梅雨,化學反應在所難免。媽媽捨不得扔掉,浸泡清洗,加料回鍋,忙活了小半天,還是沒能挽回敗局。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全驢宴的其中一種形式

真正領略驢肉的美味要到2002年了,一幫寫作人去山東濰坊採風,接待單位請吃全驢宴,一個陽光燦爛的大院子,正房偏房之外,院內靠牆還搭建了十幾個涼棚,一個涼棚擺上一桌,幾百號人吆五喝六地開吃,那聲勢那排場不亞於威虎廳的百雞宴,把我鎮得暈頭轉向。

驢腿、驢臉、驢耳、驢唇……還有內臟什麼的,記不清了,最對我胃口的要數驢雜湯濃稠而有奇香。可是劇情在此急轉直下,當我在尋找廁所時意外看到院子一角有好幾頭待宰的驢子,它們安安靜靜地站成一排,以極其溫和友善的目光注視著我,似有千言萬語,最終歸於沉默。(此處刪去500字,我也不為自己解釋了,免得有人說我虛偽。)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驢雜湯

但是作為一個美食愛好者兼評論者,體驗美味應該算日常工作吧,所以在經過十多年的沉澱後,我對驢肉的認識又有了深化,這緣於在一家名為“掌櫃”的中原風味飯店裡的品嚐。

這家店來魔都已有十多年了,從風味的角度看,它彌補了上海餐飲市場豫菜的缺位。最近,掌櫃(北方人亦稱老闆為掌櫃)王曉東打聽到開封有一家以老滷驢肉名揚四方的老字號,就提著四喜禮盒上門給老掌櫃請安,從國際形勢談到非遺傳承,最後花了不小的代價買到一張秘方,從此“掌櫃”的菜單上就多了一道白切老滷驢肉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色澤粉紅的驢肉

王掌櫃是屬於那種特別死心眼的人,每開發一道菜,就窮追猛打不留死角。他現如今說起驢肉來頭頭是道:驢肉中氨基酸構成十分全面,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價值特高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於豬肉、牛肉。驢肉為什麼好吃,就因為它的色氨基酸的含量遠遠高於豬肉和牛肉,而脂肪含量幾乎為零。

後工業時代,乾坤大挪移,動物界也不得安寧,牛啊、豬啊、雞啊、狗啊,轉眼工夫就鬧起了傳染病,弄得人心惶惶,但是常被人類嘲笑的小毛驢卻百毒不侵,不管風吹浪打,總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

“驢肉這麼好吃,為什麼上海的餐飲市場上並不多見呢?”我問。

王掌櫃樂呵呵地說:“驢肉火燒、驢肉火鍋現在也有上百家了吧,上海人也不傻啊。”

那天我為了消除心理陰影,就試了一下掌櫃家的老滷驢肉。王掌櫃得到法寶後,再去山東東阿尋找合適的驢肉,兩年以上的毛驢肉專取肋條一段,純瘦,新鮮,滷料醃製六小時,碼在大鐵鍋里加老湯以文火煨四小時,出鍋後晾涼,切薄片,色如桃花,嫩如龍髓,無筋無渣,配白酒最佳。

在潮汕館子裡,老滷湯是店家的命根子,在“掌櫃”裡也一樣得到重視,每天下班前掌櫃都要親自看一看,聞一聞,將它妥善放置到低溫環境裡。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醬驢肉

有了老滷驢肉,就自然會有驢肉火燒。驢肉火燒在中國文學的語境裡是一個強烈的意象,至少在三十年前還是這樣,它代表富足和幸福,還有一點點排他性的風俗性。你喜歡吃驢肉火燒,並且吃上癮,吃出模樣,才能大搖大擺地進入北方城鄉的世俗社會,進入北方朋友的內心世界。

驢肉火燒也有兩大門派:保定派和河間派。保定的驢肉火燒選用的是太行驢滷製,夾肉的火燒是圓的,麵糰抹油,揉成小饅頭一個,再用一塊圓木壓扁後再烙。河間的火燒驢肉選用的是渤海驢醬制,與之相配的火燒驢肉是長方形的,面上抹油後抻成長方形片兒,然後左右向中間折兩次,用麵杖擀薄再烙。

“天上龍肉”,沈嘉祿談驢肉火燒

掌櫃家的驢肉火燒

掌櫃家的火燒取長方形,又加了足夠的油酥在麵糰裡,烙成後開口,塞進滷驢肉,趁熱吃口感更佳,不油膩,不塞牙,鬆軟,酥脆,噴香,回味綿長。

初二那天,我去二哥家拜年,他跟我講故事:當年他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常去十幾裡外的集市向維族老鄉買一頭毛驢,然後屁顛屁顛地騎著回場部,知青們聞訊趕來,殺驢,煮驢,吃肉喝酒,吹拉彈唱,為兵團歲月留下了一節美好記憶。“一頭毛驢多少錢你知道嗎?五角錢。維族老頭數著幾張毛票,阿凡提式的鬍子一翹一翹,高興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