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老年人能不能吃阿司匹林?

劉禹祺---


對於老年人能不能吃阿司匹林的這個問題,主要看是什麼樣的老年人。對於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高風險的老年人來說,服用阿司匹林會從中受益。但對於身體健康,沒有相關疾病的老年人,則不推薦服用阿司匹林。

一、阿司匹林的作用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阿司匹林是一種保健品,年紀大了就要吃一點來“保養”身體。實際上阿司匹林是藥品,有相應的適應症與不良反應,不能亂用。阿司匹林是環氧化酶的抑制劑,與血小板結合之後,會產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逆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生成。

但是在產生藥理作用的同時,阿司匹林會同時抑制前列腺素對胃黏膜的保護功能,影響胃黏膜的完整性,所以阿司匹林典型的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反應,長期應用時,有可能引起胃潰瘍、胃出血等症狀。因其影響凝血,還有可能引起人體自發出血,常見皮下淤青、牙齦出血,以及腦出血。

二、什麼樣的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應用於抗栓治療的抗血小板藥物,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其對缺血性心腦疾病的預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現在醫學界對於應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的爭論,只在在於評估獲益與風險哪個更大,如何權衡利弊上。目前支持人數最多的理論,是健康人服用阿司匹林弊大於利,無需服用。而已經發作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以及有發作高風險的危險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的利大於弊。

也就說是,已經患有腦梗死、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外周動脈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應該服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沒發作相關疾病,但是有高血壓合併糖尿病者,高血壓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患有“三高”的50~69歲人群,其他的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者,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預防的獲益大於風險。

三、阿司匹林要怎麼吃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與劑量相關,有臨床研究表明,大劑量應用阿司匹林(每天大於325mg)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大幅上升。而在小劑量應用時(每天75~150mg),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並不多。我國推薦的服用方式為每天100mg,大多數患者都可以較好的耐受。

為了減少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推薦服用腸溶片,在空腹時服用。這樣可以使藥片迅速通過胃部,在腸內崩解,避免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但服用阿司匹林普通片的患者,就要在飯後服藥,使藥物與食物混合,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無論腸溶片或是普通片,藥效是相同的,所以不要超量服藥。

對於服藥時間沒有特殊要求,早上或是晚間的固定時間都可以。人體每天都會產生新的血小板,而阿司匹林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每天需要新的阿司匹林來“中和”新的血小板。當停服阿司匹林超過48小時,阿司匹林對身體的保護作用即消失。

四、阿司匹林要服多久

從統計數據看,阿司匹林用於50~69歲之間的人群預防時,益處最大。在70歲之後,是否需要應用則需要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評估。不推薦80歲以上,沒發生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但是發作過血栓性相關疾病的人,只要可以耐受副作用,則建議一直服用。對於大多數人,阿司匹林需要長期用藥,但不一定需要終生服藥。

綜上所述,老年人群如果身體健康,沒有發作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無需服用阿司匹林。而有相關疾病風險的人群,尤其是已經發作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就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預防血栓的發生。服藥時請按照醫生指導規律服用,如果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請及時聯繫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你身邊的藥劑師。


藥師華子


對於阿司匹林大多數中老年人都有用的,而且也是臨床抗血小板聚集常用的藥物之一,對於預防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有很不錯的效果。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楊酸”,是屬於解熱鎮痛類的藥物,對於緩解輕中重度的疼痛(頭痛、肌肉痠痛、牙痛、神經性疼痛、風溼痛)及退熱(感冒、發熱)等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對於血小板的聚集有很不錯的抑制作用,臨床上也常用於心肌梗死、短暫性腦缺血及其他術後的血栓形成都有抑制作用。此藥物也是應用最早的解熱鎮痛的藥物,抗血小板的作用是後來發現的,藥物起效快,過敏反應極少。



阿司匹林雖然對於中老年人有很好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作用,但是是藥三分毒,所以長期服用也是有副作用的,首先老年人主要是年齡因素導致全身各臟器處於衰退期,所以是很脆弱的,阿司匹林對於壽命沒有影響,但是對於各臟器都有傷害。

阿司匹林的應用也是很有講究的,長期服用會導致出血,首先服用期間不能喝酒,對於不同的疾病要和別的藥物搭配效果更佳。但避免與糖皮質激素及巴比妥類等藥物合用,會降低藥效,甚至出現不良反應。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上腹部隱痛不適、出現哮喘及鼻息肉、頭痛耳鳴、肝腎功損壞、貧血、瑞氏綜合徵等副作用,所以中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是應該小劑量適當服用,不建議長期服用,服用期間定期檢查。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老年人不見得需要口服阿司匹林,這需要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態而定。

以往有人聲稱,在西方國家的老年人通過口服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這是謬傳。的確,阿司匹林有著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作用,但是不恰當的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造成諸多的不良反應,包括出血等。

所以,服用阿司匹林主要包含兩大類人群。其一,已經罹患缺血性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都需要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每天的劑量為一百毫克,堅持長期服用,諸如冠心病,腦梗塞之類的患者。

其二,預防缺血性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這就需要醫生根據專業的心血管評分系統來判定是否需要口服服用阿司匹林。

比如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如果年齡大於50歲,並且合併相關靶器官的損害者是可以考慮口服阿司匹林的,比如高血壓合併微量白蛋白尿者。

再說糖尿病患者。大於40歲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考慮口服阿司匹林。

但是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胃部飽脹感,胃部不適感等,這時候需要警惕消化道疾病,因為阿司匹林可能會損傷胃黏膜,造成胃部不適感,在必要的前提下,可以聯合服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來預防胃出血等疾病。


惠大夫在江湖


答,阿司匹林,是稀釋血液的功能,有人己經缺血,就不能再吃阿司匹林了。


兩隻紫燕


心血管疾病是我國人群病死、致殘的首要原因,阿司匹林是臨床廣泛應用的抗栓藥物,對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的獲益已為多項大型臨床試驗和薈萃分析證實並得到廣泛認可。但近年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的地位受到質疑,相關臨床證據多來自歐美研究,尚缺乏老年人獲益的可靠證據。老年人是出血的高危人群,阿司匹林相關的出血風險隨年齡增長明顯增加,因此,老年人是否能服用阿司匹林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老年人能不能吃阿司匹林?

近年來,基於阿司匹林臨床研究的證據,國外指南及專家共識對使用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推薦趨於保守,建議根據患者的年齡、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等進行評估,強調在獲益超過風險的前提下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老年人各臟器功能衰退,胃腸道黏膜防禦能力下降,機體內環境發生改變,對藥物的耐受性較差,容易出現消化道不良反應。隨著年齡增長,阿司匹林相關的出血風險增加。此外,老年人常患多種疾病,臨床用藥情況更復雜,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尤應加強評估和監測。

應根據患者的血栓風險、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合併症及聯合用藥等決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對於需使用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個體,應進行出血風險評估並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於既往有消化道潰瘍或出血病史、合用其他抗栓藥物、糖皮質激素等消化道高出血風險的個體,建議聯用質子泵抑制劑(PPI)或H2受體拮抗劑。空腹服用阿司匹林可能縮短胃內停留時間,有助於減少對胃黏膜的損傷。對於胃排空慢的患者,建議空腹服用腸溶阿司匹林。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間,應關注消化道出血、皮膚瘀斑等不良反應,以期在獲得良好療效的同時降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風險。此外,對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個體,無特殊理由不應停用阿司匹林。

所以,老年人是否能吃阿司匹林,應根據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聯合用藥、出血風險等進行綜合評估,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個體,在獲益超過風險的前提下,合理選擇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用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