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踏着弯弯的青石路,你就来到我的家,摸摸古老的石牌坊,你也深深爱上她。登上高高的云顶寨,剪朵彩云贴窗花。走进悠悠的古宇湖,看鱼儿出水水如画……”这就是隆昌,一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名字:兴隆昌盛。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隆昌川东第一县,古人赞誉她是:“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东北徂安岳荣城,西南往黎雅僰羌。”且能够:“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成渝、隆叙铁路,成渝、隆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南来北往的山珍奇货在这里集散,东奔西忙的行商过客在这里停留,这里历来是一个天然的商贸之地和客货中转站。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可就在这片美丽的热土上却严重缺水。由于隆昌地处四川盆丘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形成冬干、春旱。全县境内没有大江大河可供水,几条小河蓄水不多,如遇冬干、春旱之后,常有暴雨陡降,导致溪河洪水泛滥成灾,严重妨碍着百业的兴隆,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翻开隆昌近四百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的都是十年九旱的记载。由于缺水,隆昌失去了很多可以发展的机会,许多大型企业青睐隆昌的地理位置,但对水却望而止步。与隆昌毗连的内江沱江水就在不远的地方奔流,可怎么才能引沱江水,造福于隆昌人民。早在1945年国民政府就有此计划,可连年内战民不聊生,根本不能实现这个愿望。建国后50年代中期,人民政府也有此规划,可终因条件有限而没有实施。随着工农业的大力发展,水成了隆昌生存的生命之源,引沱江水补充隆昌水源是唯一的出路。于是盼水、想水、望水就成了隆昌人民最大的心愿。

也就在这时,位于河南林县太行山脉的红旗渠修建成功了,它给了隆昌人民极大的鼓舞。发扬红旗渠精神,早日引来沱江水,成了当时全县人民的共同行动。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讨论,勘测,报告,层层上报直中央。经过二十多年的酝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从中央到地方的支持和关心,终于修沱灌的喜讯传来了。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1972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可以写进隆昌历史的辉煌日子,四十多年前的这一天,隆昌自古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沱灌,终于破土动工了。这无疑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十年九旱饱受缺水困扰的74万隆昌儿女,就要在这片缺水的土地上引沱江之水灌溉这万顷良田了。沱灌工程,它地跨内江、隆昌两县,是在全国位居第二,全省位居第一的水轮泵提水灌溉工程。它从1972——1985年修建,历时13年。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1972年的盛夏,一个生产队保管室前的晒坝上,坐满了全村的男女老幼,队长正准备动员青壮年报名去修沱灌,队长还没讲几句,全场就沸腾起来,报名的盛况是前所未有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大家情绪高涨,争着要去。经过热烈讨论,选出了二十名壮劳力,明天就开赴工地。像这样的会那一夜在全县各个生产队都在召开,那争先恐后的感人场景在不同的地方上演,全县一夜之间调集了一万多人的队伍。真可谓轰轰烈烈,盛况空前啊!

青年农民小舒要结婚了,什么都准备好了,只等待好日子的来临,可他却毅然要求去修沱灌。父母要他完婚后再去,可他力劝父母,做好了未婚妻的工作,并表示不引来沱江水誓不结婚的决心,成了沱灌工地上第一个推迟了婚期的人。

当时活跃在石燕桥沱灌工地上的一支铁姑娘队,闻名整个工地。这是十几位女知青组成的修渠队,队长却是一位退伍的志愿军老战士。在队长的带领下,姑娘们向战场上的勇士们学习,起早贪黑,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得到了铁姑娘的美誉。

农民徐兴炳在一次施工时,不幸遭遇塌方,他被活活打死。当时他的小儿子才刚刚出世不久。可妻子掩埋了丈夫,擦干了眼泪,要求自己上沱灌工地,继承丈夫遗志继续修渠。有了这些可爱的隆昌儿女,怎不鼓舞人们的斗志,怎不激起人们更大的热情?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那一幕幕,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何止这些。工地上,修沱灌的大军差不多都是青年人,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景。首先要在内江的石盘滩修一条大坝,把奔腾咆哮的沱江拦腰截断。江水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奔腾着、怒吼着,要冲破人们对它的禁锢!然而经过一番挣扎,它终于老实,平静了,拦河大坝修筑成功了,一座高高的水轮泵发电提灌站矗立在了江边。然后长长的渠沟开始挖了,小伙子挑起担子你追我赶,姑娘们歌声、笑声响成一片。人们不觉得苦,不觉得累。休息时候,读报员会放下扁担拿起报纸读给大家听。工地上知青们自发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把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编成快板、相声、对口词、三句半、歌曲等给大家表演,鼓劲。为了早日有水,工地上常常挑灯夜战,那对水的渴望战胜了一切。早日通水是沱灌大军那时唯一的信念,力量的源泉。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修沱灌最简单的工作是挖水沟,最复杂的工作是砌石头。那从专门的采石场采来的石头,有的重达几百斤。没有一切机械化设备,全是人们用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一块块石头垒上去,砌得平平整整的。那时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稍有不平的地方,都要返工重来,工程真正做到了质量第一。沱灌渠道除了主干之外,还有密如蛛网的支渠覆盖全县。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工程穿山越岭渡槽凌空飞架,渠道峰回路转,蜿蜒盘旋,若城垣,似长虹,蔚为壮观。特别是古宇湖水库不仅是蓄水区而且成了著名的风景区,库区内环山抱水,丛林葱郁,鸟影翩翩,野鸭灰鹤成群。近看楼峰耸翠,远眺古塔钻云,卧龙屿、湖心岛、娃娃山、三堆石、乱石包、响水崖、千年岩墓群,湖光水山交相辉映风光旖旎,环境优美。隆昌几代人梦想“引沱江水入隆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啊,隆昌人民就是当代的李冰,沱灌就是隆昌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见证。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历时十三年之久,闻名遐迩的沱灌工程就这样历经艰难修筑成功了。十三年,斗转星移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人们起早贪黑,不辞辛劳。那挥洒的汗水,那翻飞的银锄,那激越的劳动号子,是十多个春秋艰辛的写照啊!为了有水种庄稼,为了家乡的繁荣富强,再苦再累英雄的隆昌儿女都心甘情愿。还记得剪彩放水那一天,沿途的人们奔走相告,那奔腾而来的沱江水,不仅灌溉着隆昌万顷良田,滋润着广袤的庄稼,也滋润着几十万庄稼人的心田。二十多年来,每到播种插秧的季节,沱灌就放水来了。滔滔奔腾而来的水呀,那是流淌的麦浪,那是翻腾的稻海,那是丰收的欢歌,那是富饶的家园。


媲美红旗渠影响三代隆昌人,这就是隆昌人民的骄傲沱灌工程


沱灌不仅是一条渠,它代表着的是一种精神。亘古至今,能写入历史的已经不多。无论是李冰父子修都江堰,还是林县的红旗渠,他们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显得有些遥不可及,而隆昌的沱灌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的一段历史。那个年代的许多事情都可以忘记,但惟独不能忘记修沱灌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忘记为了修沱灌,为了造福于子孙后代而英勇捐躯的36位民工,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引来了沱江水。我们要牢记、发扬、彰显这不朽的沱灌精神。沱灌——隆昌人民的骄傲!

作者——邓训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