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杜黑:如何在戰爭中達到陸、海、空三軍協調?

杜黑:如何在戰爭中達到陸、海、空三軍協調?

在強調陸、海、空三軍是國家武裝力量構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基礎上,杜黑又提出要充分發揮出陸、海、空三軍整體力量的作用,必須充分發揮三軍之間的相互密切協作的思想。

杜黑認為,戰爭中使用陸、海、空三軍力量,雖然在各個戰場上各自將以不同的武器進行作戰,但仍將為一個共同的目的而協作,這個目的始終如一,就是爭取戰爭的勝利。為了獲得最大效果儘快達到這個目的,這些力量應當充分協同並相互協調。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空軍也應當始終與陸、海軍合作。他比喻說,陸、海、空這三種力量應作為同一產品的配料(或要素),只有適當選定配料比例才能獲得最好效果。但即使三種要素比例很正確,如果它們相互間不能完善地協同,也不能獲得最大效果。各軍種之間缺乏協同從來都是造成嚴重失誤的原因,而在未來造成的失誤將更加嚴重。因為未來戰爭越來越多地吸引交戰國的全部活動,又出現了空中力量這一新因素,協同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增大。每個人都要看到三軍協同的好處,都要能看到各軍種特殊利益之外的東西。為此,一方面要允許陸、海、空軍各自的指揮享有最大的行動自由,同時為了國防利益,要求陸、海、空三個軍種在最高當局領導下實行統一協調的行動。

杜黑特別指出,如果說在空中力量還沒有出現之前,各軍種的協同還只是一種可能的話,那麼,在有了空中力量之後,可以說各個軍種之間的協同就從可能變為現實了,陸、海、空三軍在客觀上終於結合成一個整體。這是因為空軍的活動範圍很大,它可以在整個天空中活動,包括陸地和海洋的上空。這就使“目的一致”這一含混不清的準則完全被“行動一致”所代替。陸、海、空三大軍種,特別是在其必要的組織已經完成的情況下,就有條件行動一致地奔向同一個目的——取得勝利,就可以在一個統一的指揮部下實現陸、海、空三軍的協同。

雖然杜黑是站在空軍的立場上提出實現陸、海、空三軍協同的思想的,但是,他的這種思想卻揭示了作戰指導的一個基本規律。

杜黑還對如何達到陸、海、空三軍協調的途徑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強調要建立一個能夠統一指揮陸、海、空三軍的最高指揮機構。他認為,在空軍出現以前,各個國家大多隻有陸、海軍兩個參謀部,空軍出現後,究竟如何對三軍實施統一的指揮和協調,這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只有成立一個具有權威的統一指揮機構,才能真正使陸、海、空三軍協調起來形成一個整體。1921年,即意大利空軍成立前兩年,杜黑就曾提出成立“一個權威機構成為三軍最高指揮部並協調他們的活動”。他指出,現在不存在這樣一個權威機構,一旦發生戰爭,它們相互間的協同,由於沒有先例也只能是偶然性的。這種協同應當由指導國家全部武裝力量使用的最高當局來計劃。我們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建一個既非陸軍又非海軍的國家機構,它能洞察戰爭的總體,能不帶成見地衡量三個軍種的價值,通過他們的協調取得最大成果。有了這樣一種戰爭組織,就可以看到我們是處於有利的地位,因為我們已經把各軍種融合在一個單一的指揮部之下了。

為了進一步論證自己的這一思想,杜黑在《19××年戰爭》中還專門寫了這樣一段話:德國從1927年起就發動了一次廣泛的軍事改革,建立了國防部和最高統帥部,這就導致取消了各種軍事方面的部。總參謀長的職責非常重要。國防資源分配給三軍的份額取決於總參謀長。因為他了解戰爭的複雜問題,他的任務是確立三軍的重要地位,以便從整體上能產生最大的戰爭潛力。這就是說,由於德國建立了能夠統一指揮陸、海、空三軍的最高指揮機構——總參謀部,從而使三軍真正協調起來形成了一個整體,這是德國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相反,法國在戰爭中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能夠統一指揮陸、海、空三軍的最高指揮機構。他這樣說道:法國的軍事組織有一個主要的缺陷,就是缺乏統一,因為它們不是從一個根上生出來的。法國沒有一個把戰爭作為整體來考慮的機構,它只有三個獨立的當局負責在三個不同的領域來準備戰爭和發動戰爭。這就難免三者的每一個都只關心自己的職責,力圖使自己具有完成任務最好的條件,從自己特殊的觀點上去考慮戰爭。法國的武裝力量三部分立及分設三個參謀長的制度無疑是達到協調比例的最不恰當的制度。

在這裡,杜黑第一次提出了應實行總參謀部超脫陸、海、空三軍的統一指揮體制。雖然“總參謀部”一詞在杜黑時期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那時只是陸、海軍各有自己的“總參謀部”,並無武裝力量統一的總參謀部。空軍作為一個獨立軍種產生後,杜黑認為應該建立一個能夠統一指揮陸、海、空三軍的最高指揮機構——總參謀部,這是一個新的思想。杜黑提出這一思想以後,直至今天,世界各國都普遍建立了超越陸、海、空三軍,並能夠統一指揮陸、海、空三軍的總參謀部。

杜黑提出的陸、海、空三軍必須充分協同作戰的思想,在高技術條件下,特別是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隨著信息技術在戰爭中的廣泛運用,戰爭越來越成為系統與系統之間的對抗,戰爭的勝負已不可能由某一個因素所決定,而是由綜合因素來決定。這也決定了任何單一軍兵種通常都難以完成整個戰爭的任務,而必須依靠國家武裝力量發揮整體威力。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中,陸、海、空三軍及其相應的陸地戰場、海洋戰場和空中戰場是一個整體,需要各兄弟軍種密切協同、共同戰鬥,總體上少了誰也不行,相互間離開了誰也不行。輕視任何軍種的存在和作用都將在戰爭中碰壁。而且現代聯合作戰,軍兵種之間已經不是簡單的支援和配合,而是要求組織複雜的協同,這就更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機構。美國為了加強陸、海、空三軍的統一指揮,於1986年通過了《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改組法》,擴大了參謀長聯席會議及其主席和戰區司令官統一指揮各軍種的權力。他們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總結的基本經驗之一就是:這部法案“確保了各軍種齊心協力地進行同一場戰爭”。

即使是進行杜黑所說的“空中戰爭”,也需要陸、海、空等諸戰場並舉,需要諸軍兵種共同協作。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空軍、海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海軍的艦對岸巡航導彈,在空間的各種軍用衛星保障下,採用“硬”“軟”兩種進攻手段相結合,對伊拉克發動了陸、海、空融為一體的,多軍種武器系統構成的,全方位、全高度、全天候、高強度的聯合大空襲,充分顯示了現代空中整體作戰的巨大威力。因此,現代戰役理論認為,奪取並保持制空權是諸軍兵種的共同任務,空軍仍將起骨幹作用,但同時,需要各軍種的航空兵、防空兵、地對地遠程打擊力量、空降部隊、特種作戰部隊以及民兵、游擊隊的有力配合,以形成強大的整體威力。這一切都證明,杜黑提出的陸、海、空三軍必須充分協同作戰的思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摘自袁德金《杜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