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撰文 | 靳永愛 王 涵

● ● ●

01

當你在某搜索引擎裡面還只寫下幾個字而後面半句話就已經自動出現的時候(如下圖),有沒有想一下這是為什麼?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是的,在一個人人都離不開網絡的時代,你在網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留下了足跡。搜索引擎之所以能夠聯想出你的下半句,那是因為你並不孤單,你想搜索的、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你並不認識的同伴們也在搜索。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於是,有一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程序猿們,專門編制了一個網絡小程序,抓取google的搜索記錄,通過“搜索聯想(google suggests)” “窺探”大家的內心世界。

下面我們就來隨意看一看大家都在搜索什麼。該小工具的使用方法是輸入幾個詞,它就會自動出現跟這幾個詞搭配在一起的常用搜索,箭頭越粗表示每一個搜索相應的網頁數量越多。

02

先是輸入“Professors are”,不搜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出現的詞是useless,lazy,jerks,prejudiced too,losers……有這麼大的愁怨嘛!Overpaid,可能對我們有什麼誤解,依靠“眾籌”買咖啡機的小編老師們告辭了。Out of touch,教授們,請保持手機、微信、郵件24小時暢通!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再換一種方式,Will my professor……?會掛掉我嗎?會讓我通過嗎?會給我提高成績嗎?(師生之間的主要矛盾看來永遠在成績上)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我的導師:是個瘋子、討厭我、不喜歡我、不理我、要走了……(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看完學生的內心,可以說是崩潰的,我們再來看看教授們在搜什麼。我的學生們:不喜歡我,掛我的課了,不聽我的,上課一直講話。短短几個搜索的詞語,呈現出了教授-學生們相愛相殺的故事。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接下來這個故事就更悲傷了,我的論文:悲劇了,太長了……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再來搜個日常生活版的。Should I call……?我可以叫教授的名字嗎(這個國外的確是個問題,特別是在國外的中國教授,我們還曾經嚴肅地討論過這個問題,在國外公開場合,中國學生給中國教授到底怎麼稱呼,直接叫名字非常奇怪,在中國人傳統文化觀念裡會顯得不尊重,但如果叫Professor * * 在外國人聽來也會覺得奇怪,無解……)肇事逃逸後應不應該給警察局打電話?我是應該給她打電話還是發短信?我應該給男朋友打電話嗎?如果他不回短信我應該給他打電話嗎(戀愛中的人真糾結)我應該給HR打電話問一下面試情況嗎?我應該給面試官打電話嗎?面試後我應該打電話跟進一下嘛?(找工作的人真不容易)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03

看多了教授和學生的相愛相殺,讓我們再來看看愛情故事。這個工具最神奇的地方還在於可以兩邊同時搜索,作對比分析。我們在左邊輸入“如何讓我的男朋友……”,右邊輸入“如何讓我的女朋友……”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兩邊共同出現並且頻率最高的是“回心轉意”“愛我/再愛我一次”(小編們好奇的是,這事兒真能從網上找到答案?網上的答案真的有用?)

女生們在搜:如何讓我的男朋友:跟我結婚,更浪漫一點、更成熟一點(真是天下女生的心聲),搬進來和我住,求婚,滾出我的公寓。

男生們在搜:如何讓我的女朋友搬出我的房子,減肥(what?),跟我分手,不要打鼾。

搜索求助的性別差異:女生想關係進步的時候,男生想結束關係的時候 。鐵一般的事實再次告訴我們,當一個男生說分手的時候,那是很難有挽回餘地了,因為他已經動用搜索引擎了。

04

那麼結了婚的夫妻們又在搜什麼呢?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為什麼我的丈夫:叫我baby、如此愛我(是赤裸裸秀恩來的?),總是損我,總在小事兒上生氣,對我撒謊,經常批評我,每晚睡沙發,跟我吵架,更小的字兒請自行辨認^_^(溫馨提示:可點擊圖片放大看)。

為什麼我的妻子:討厭我,不愛我,睡太多,放屁太多,愛我,朝我大叫,總是曲解我的意思,嘮嘮叨叨,打我。

兩邊共同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為什麼我的丈夫/妻子不理我。

05

不得不承認,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獲取知識的方式。曾經,或許需要花費一上午在圖書館檢索的問題,現在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找到答案,極大地縮短了人們獲取一般性知識的時間。我們將大量的常識性知識和焦點問題,放置到互聯網中,利用它超越時空限制的屬性,讓我們可以檢索到超出我們這個時代,以及超越我們生活圈的知識。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同時,在互聯網的發展中,我們也在不斷地塑造出新的生活空間,諸如微博、朋友圈等,雖然他們的存在是虛擬的,但在這個虛擬的空間裡,我們展開了諸多的生活內容,並且逐漸依賴於這種我們創造出的新生活空間。


你的搜索引擎,如何出賣了你……

此外,互聯網的匿名性,讓討論一些很難在面對面的互動中涉及的私密問題成為可能。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很難開口,去問周圍的朋友如何與男票/女票相處,如何應付自己的老闆,或許,有些問題我們想作為自己的秘密,只想困擾自己。曾經,我們會選擇悶在心裡,或者跟密友分享;現在,我們或許就會選擇“百度一下”自己的困擾,然後就會發現,有那麼多的人有著與自己同樣的困擾,接著你會發現在諸如Quora、知乎、天涯等互聯網“生活空間”裡,有那麼多關於私密問題的精彩回答,問題找到答案的同時,沒準兒還會找到一些梗讓自己釋然一笑。或者來到微博,把聊天記錄馬賽克後私信給某著名情感博主,或者在某帽社的post裡搜索自己的問題。不管渠道如何,都會在互聯網中找到一些讓自己滿意的結果。陌生的網絡反而給了我們更大的安全感。

看完這些搜索熱點,不由得讓小編想起了概率理論中的“中心極限定理”,儘管我們每個人都承認自己生活的獨立性,但我們經歷的大多數問題都是極其相似的,由此看來,我們的本質或許真的是“復讀機”。

社會生活而現代化,的確改變了社會的外觀形態。但若仔細考察我們會發現,技術革新只是改變了生活的形式,改變了我們與人互動和交往的方式,然而,構成我們生活核心的,且始終困擾我們的,終歸是生存和人際關係問題。除了養家餬口外,無論是與老闆、領導的關係,還是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還是情侶親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人際關係這些問題本質上一直如此。它只會依據個體身份、社會角色以及生命歷程的轉變而發生變化。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大數據時代為我們做學術提供了很多機遇,網絡的文本數據為我們瞭解社會現象、社會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機會。生命不息,學(ba)術(gua)不止。

還沒有看夠的粉絲們,請上 http://hint.fm/seer/#left=&right= 自行探索。

本文原發表於《嚴肅的人口學八卦》(ID:renkou8gua),《知識分子》獲授權轉載。

本文作者靳永愛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講師,王涵為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社會學博士生;編輯李芷琪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本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