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金庸與莫言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泥河真人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弄明白一個概念,什麼是文學造詣?

以我的理解,文學造詣就是指作家在寫作過程中,駕馭語言文字的本領,以及通過個人思想把語言文字組合後,讓作品展現出來的格調、境界和情懷的高低。

從這一點來看,金庸和莫言兩人都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因為他們的作品都有龐大的讀者群,都獲得了文學界專業人士的認可,僅憑這兩點,就不能懷疑他們的文學造詣。

但問題是,文學界歷來有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之分,莫言是嚴肅文學領域的大師,金庸是通俗文學領域的泰斗,他們兩人的文學創作不屬於同一類型,讓他們比較,就像拿張飛跟李逵來比較,到底誰更武藝更高,很難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決。

或者說,拿蘋果跟橙子來比較它們誰好吃,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甲說好吃的水果,在乙的味覺裡,未必就是好的。

我們再來看看文學的作用究竟是什麼?主要有兩大點。

其一,教化、批判作用

作家通過組合語言文字,把形而上的思想理念凝注在文字中,以此來引導人們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審美趣味。如果遇到違反公序良俗的人事,作家要堅守自己的立場和信仰,用更激烈的言辭來批評,這些就是教化作用和批判作用的體現,更是作家人格的集中展現。

其二,娛樂、休閒作用

實際上,文學的娛樂作用在文學誕生之初就已經生成了,在古代長期沒有報紙、雜誌、網絡的環境下,人們在茶餘飯後,常常通過聽說書,聽民歌,吟詩作對,等方式來給自己找樂子,像我國許多經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金瓶梅》等小說,都是在民間故事、說書的基礎上,由作者整理加工而成的,它們包含的娛樂性和休閒性非常突出。

文學這兩大作用實際上是一體的,它們相輔相成,只不過到後來越來越細化,教化作用放大後,變身為嚴肅文學,娛樂作用放大後,偏向於講故事,成為通俗文學的代言。

但在實際創作中,很難把這兩點分開。

就拿莫言來說,他的文學語言幽默俏皮,喜歡用許多修辭手法和創作技巧,並帶有批判性質,引人發省。但他小說中的故事性並不弱,情節往往起伏跌宕,很能引人入勝,再配上他的精妙的語言,讓文學性大大增高。

而金庸同樣是語言大師,他能深入簡出,把大道理融入到通俗的武俠故事中,塑造了許多英雄好漢形象,通過這些英雄人物,把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展現得非常透徹,讀他的小說,同樣能引人深思,他的文學造詣也不低。

如果非要比較他們誰的文學造詣更高?就讓讀者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畢竟,他們都是當代作家,如果數百年後,他們的作品仍然能流傳下來,到時,就能真正比較他們了。


鴻鵠迎罡


我可以毫不客氣的告訴你:都比我強!可能也比你強……他倆都寫了不少的書,但他們的追求(也就是追求)不一樣,一個為了讓你知道吃了西紅柿炒雞蛋後雞蛋和西紅柿是誰種、誰收的、為誰種、為誰收、怎麼種、怎麼收以及種和收的意義;一個為了讓你知道西紅柿炒雞蛋好吃嗎?誰會炒、怎麼炒、用啥鍋、用啥油、怎麼品、配啥伍以及此菜適宜的對象!但有一點是有共性的,就是:他倆既懂西紅柿,還懂雞蛋,還了解怎麼炒,更懂得如何賣出去,還會讓你意有不足……因為:這倆傢伙都讀了好多書……


新鄉海鼎-戴鵬飛


莫言算國際人物!但他的作品我一點也不感興趣!純屬個人意見


五星平凡


造詣高不高,要看誰對中國人影響大,持久性長,共鳴多。很顯然,金庸完勝莫言。莫言雖然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只能說明他的文學作品符合歐美人的胃口,並不能說明他的作品就有多麼高大上。但金庸的作品,在文學歷史方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雖然是小說,貌似行俠仗義、嬉笑怒罵、打打殺殺,但裡面蘊含了大量的知識,文學邏輯嚴密,值得研究。所以,莫言根本和金庸不在一個層次。就好比,霍金和楊振寧的物理成就,楊振寧甩霍金十八條街。


幷州蝸牛


莫言的文學作品,請恕我愚昧無知,真的沒有看過一句半個字,我想不止我一個人吧,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不知道有幾個人看過,若是做個調查,結果肯定會讓莫言害臊!金庸金大俠的武俠小說全部14部不但看過,有的還看了多次,所拍的的電視劇電影幾乎都是看過,也是看過多次。我只看過莫言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兩部電影,看不出莫言的作品有什麼過人之處,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社會風氣、地方風俗被莫言自己限制在黃土高原的山旮旯裡,人物形象除了農民就是地主,主人公(男一號)在柯爾蒙爆發下和寡婦、地主小老婆搞上關係。金庸金大俠何等眼界,文筆馳聘天南地北,時空穿越春秋滿清,高貴的皇親國戚,趾氣高揚的權貴,豪氣沖天的江湖豪客,低調的大俠,妖豔的貴婦,柔情似水善解人意的佳人,小鳥依人的師妹。唉呀呀,窮詞啊!總之,莫言只不過是有點文化的農民而已,如大衣哥吧,KTV裡多的是,走紅拿什麼鳥獎,運氣而已。金庸只有一個而已。


知命追夢


文學成就金庸高,社會影響金庸大。


春雨7919


毫無疑問是金庸先生的文學造詣更高。

莫言先生除了《檀香刑》中有一點宮廷文化、《生死疲勞》中有一點佛家輪迴文化、《紅高粱》中有點民俗文化和戰爭文化,其餘著作都是大白話。要麼是百姓身邊的家長裡短的寫實,要麼是憑空想象的虛構,談不上文化。

縱觀金庸先生的作品,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易家文化、中醫文化、禪文化、農耕文化、兵家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隨處可見,無所不包,並且不是那種死搬硬套,而是將諸多文化元素以武俠江湖作為載體蘊含其中。

不能因為莫言先生獲得了諾貝爾獎就否認他文學造詣不高的事實。再說從作品對人群的影響力方面的差距也是巨大的。金庸先生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一家人祖孫三代都是金庸迷這種家庭都很多,

一句話,中國人的心中,可以沒有莫言,但不能沒有金庸,也不能沒有金庸的俠義精神和多彩的江湖。


水滴國學


莫言從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且是唯一一箇中國人(目前為止),才逐漸進入中國普通百姓人家視線並得到官方和媒體認可,知名度大增人氣爆棚,而金庸(查良鏞)靠的是紮實的文化底子,勤奮加上天賦,一點一滴用作品說話,一步步上位成為文化大咖,也開創了中國武俠小說金庸時代,筆下一個又一個耳熟能詳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鮮活武俠人物,讓億萬金庸迷們痴迷。

若論文壇影響力,兩個人不分伯仲,都是難的文化大咖,要是喜歡我偏向金庸,通俗易懂,開心快樂閱讀是我這個普通百姓最幸福的事情。


蒼茫大地一棵草


答:

一定是金庸的影響大些。

國人凡閱讀得了書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知道金庸小說的,可以講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而莫言的小說呢,可以講要不是得了個什麼諾貝爾文學獎,知道莫言的閱讀者比金庸少了許多。

金庸小說許多被拍攝成了電影或電視連續劇,有的還一拍再拍,對其小說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莫言呢,就知道一個早期拍攝的紅高粱,後來好像還拍有三部,其影響力微乎其微,彷彿沒有一般平靜。

更何況,就網上也不難發現,許多人們對莫言小說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不予讚賞,貶低的甚多。原因何在,自有百姓評判。

因此,金庸影響大於莫言!


河堤鎖岸


金庸的文學造詣高!

今天不想用“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等看似永遠正確的話來敷衍;也不想用金庸、莫言的小說分屬兩個不同的類別,無法比較來搪塞。說金庸的文學造詣高於莫言,我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的,即詩詞歌賦的繼承和傳播、結構小說的手法、對祖先文化的理性繼承和尊重。

(說來也奇怪,在高度商業化的香港,金庸卻塑造出了王語嫣、小龍女等不食人間煙火和冰清玉潔的女性形象!)

一、在中國傳統文化——古詩詞的繼承和傳播上,金庸做的比莫言好。

我們在閱讀金庸武俠小說時,金庸先生引用的古詩詞比比皆是,且恰到好處,這些古詩詞都能很好地烘托和渲染故事情節。如《笑傲江湖》裡引用的元好問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幾句,則奠定了小說的情感基調。

那麼,咱們再反過頭來看莫言的小說,引用過古人的詩詞嗎?(也許有,但我沒有看到。因為,我沒有完整地讀過莫言的小說,這麼說也許有些武斷。)並不是說,誰的小說裡有古詩詞,小說就一定好,但從繼承和傳播中國古詩詞上說,金庸比莫言做得好。

(而在內地,莫言卻寫出了高粱地激情和豐乳肥臀這樣扎眼的情節和小說。)

二、結構小說的手法。

金庸武俠小說的結構,繼承了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的某些成熟的手法;莫言借鑑了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說得具體點就是,在莫言的小說裡不難發現,他模仿了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這兩種寫作手法,本身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但具體到中國,考慮到國人的閱讀習慣,則章回體小說的結構手法更喜聞樂見,更受老百姓歡迎。如果老百姓是評委,我想,金庸勝出是大概率事件。在這一點上,可能由於我的孤陋寡聞,我一直認為,詩詞歌賦的創作和小說的創作,咱們沒有必要一味地模仿外國。咱們應該有這點文化自信——將祖先的文化繼承併發揚光大,即可領先世界文學潮流。

(小龍女劇照)

三、對祖先文化的理性繼承和尊重。

在金庸的小說裡,道家、儒家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無處不在,在繼承前人的思想成果同時,又摻入了現代人的是非觀念和審美觀念。謳歌的同時,也沒忘了善意的批評。但在莫言的小說裡呢,他的是非觀和審美情趣,則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揭老祖宗的短,迎合西方人想象中國人的灰暗心理等。如果以此為標準,讓老百姓來做裁判,金庸勝出也是沒有懸念的。

(金庸為莫言簽名)

以上從三個方面簡單分析了金庸和莫言的文學傾向性,或者說是文學造詣,誰高誰低的問題。其實,如果從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誰多誰少和閱讀普及率上看,金庸也完勝莫言。這是我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