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南宋·葉紹翁《遊園不值》)葉同學進不了園子,就推想老朋友(園主人)大概是愛惜園子裡的蒼苔,怕被別人踩壞。這點小心思,恰恰洩露了實則是他自己愛惜蒼苔。瞧見了沒有,人家對蒼苔是“憐”呀,一個“憐”字,直抵心底。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蒼苔,青色的苔蘚,俗稱青苔,常貼在陰溼的地方生長。記得小時候,一群小夥伴到處玩耍,經常會在古老的井臺上、老房子背陰的地方、小河邊的石縫中看見它們的模樣。它們小小的,擠擠挨挨地平鋪在一起,這兒一大片,那兒一小塊,茸茸的、綠綠的,著實讓人喜愛,常常會忍不住用手去撫摸一下。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這是清代袁枚的一首詩。我沒有見過開放的苔花,但讀著這樣的詩句,倒可以想象出,苔花開放時那神氣的樣子。苔花不像牡丹那般雍容華貴,苔花雖小,卻以自己的方式,開得陽光燦爛,芳香怡人,將生命的美麗盡情地綻放,就這點而言,又何異於牡丹呢?如此想來,其實每一朵小花,每一葉小草那麼執著地生長、開放,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份美麗,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住進了樓房。不接地氣,又成了住進樓房人們的一大遺憾。這種遺憾,讓人們跟大自然親近的慾望愈加強烈了。選擇小區,綠化也成了吸引人們的重要因素。其實,人,是行走的植物,當然不能與大自然隔離開來。於是,綠植盆栽讓人們愈加喜愛,大家都忙著往家裡端。有時我想,一些喜水的盆栽植物,泥土上如果有了青苔,豈不更加綠意盎然。我有一塊吸水性很好的石頭,記得多年以前,曾經試著弄來幾片蒼苔附於其上,無奈沒過多久,它們就乾枯了,大概是我栽植得不得法吧。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前不久,到一家賣盆栽的花店去轉悠,發現了裡面有不少青苔。一打聽才知道,花店居然早已開始把青苔當作商品出售了。在感嘆自己孤陋寡聞的同時,真的懷念小時候,那是隨處可見、賞心悅目的青苔啊!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三月青苔露綠頭,四月青苔綠滿江。”其實,生長在江河內或靜水池塘中的青苔,也是人們喜歡採食的野菜(海水裡也有海苔呀)。青苔富含綠色素、葉黃素、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還含有人體所需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將附生在無汙染的江河、池塘水底的石塊或岩石上的青苔採集洗淨後,加上各種配料、佐料,可烹製各色菜餚,如青苔鮮湯、清蒸青苔等,也可製作成各種幹品,如青苔片等,可烹製油煎青苔和烘烤青苔。青苔不僅是綠色天然保健美食,而且有其藥用價值,可以治療火傷、外傷、馬蜂蜇傷等,對消化不良、肺炎、氣管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我不知道,古代的文人們有沒有吃過青苔烹製的菜餚,但無論如何,文人們靠近青苔的生活,實在是有點奢侈了。袁枚還另有一首詠苔詩:“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苔》)為了強調青苔是貼在陰溼的地方生長,袁老夫子竟說青苔從來沒有見識過斜陽之美。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其實,沒有他說的那麼誇張。“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唐·王維《鹿柴》)在終南山下過著半官半隱生活的王維,卻看到了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線光亮,給林間青苔帶來一絲陽光。“何物是斜陽?”至少,王維眼中的青苔是知道的。

當然,除了奢侈,也折射出他們各自別樣的滋味。一花一世界,一詩一情懷,小小蒼苔,承載著古今多少文人的情懷。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人們耳熟能詳的,應該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碧綠的青苔,長到了臺階上,青蔥的草色,映入簾子裡,該是怎樣一種綠色之美,寧靜之美,幽雅之美,一份心遠地自偏的感覺啊!在這樣的環境中,自身有美德,再加上有鴻儒們的落座、談笑,還“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這哪裡是陋室,簡直就是文化沙龍嘛!這種對生活、對生命的感悟和理解,你不覺得,沒有咖啡,劉禹錫的日子也挺小資的?試想:心之不陋,何以陋之?心靈的高貴,是並不要花費多少銀子的。

蒼苔,染綠了文人的情懷

小小蒼苔,染綠了古今多少文人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