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丨扶貧隊給村裡帶來公交車

—分享—

紅網時刻4月5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沁)泉水鎮旱塘瑤族村位於郴州汝城縣西南部,距縣城20公里,是一個邊遠少數民族山區貧困村,2016年,全村退出貧困村行列。

就在去年初,村民們還飽受著公交未能進村,老人趕集、小孩上學十分不便的困擾。2018年2月,汝城縣財政局原黨組成員、黨委副書記盧新生來到泉水鎮旱塘瑤族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你們能把旱塘的公交開通,我才相信你們扶貧隊是來做事的。”盧新生剛上任不久,80多歲的村民鄧菊鳳當著他的面說。

旱塘村距鎮區有8公里路程,城鄉公交車只到鎮區,村裡的老者趕集、小孩上學都十分不方便。能讓公交車開進村裡,是村民迫切的願望。

“要想獲得大家的認可,就必須取信於民,把老百姓急需解決的問題做好。”此後,盧新生帶領駐村工作隊多次到交通部門銜接,爭取項目,組織人員到村裡對路線進行勘測。去年5月,公交車開進村裡試運行,每逢泉水趕集日和週五、週日,公交車都會開進村服務群眾,為村民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現在我們也在努力創造條件,爭取以後每天能有兩趟公交進村。”

2018年全村有318戶1143人,其中貧困戶114戶447人,已脫貧111戶441人。依託村裡的茶葉產業項目,村裡75戶貧困戶310人成功脫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萬元。全村現有茶園面積4850畝,年產茶過百噸,產值達2000多萬元。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邊遠貧困山村,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茶產業發展專業村和新農村示範村。現在,旱塘村318戶村民家家都有自己的茶園,人人都會採茶,賣茶收入已經成為旱塘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大部分村民因為種茶蓋起了新房子,購買了小汽車,實現了脫貧增收致富。“村民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盧新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