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拍攝室內晚會,單反相機該怎麼調參數?

飄逸風20


拍攝室內晚會,從我拍攝舞臺攝影的一點經驗分析,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的相機的感光度範圍一定要好,最好可以很好的使用ISO3200或者ISO6400這個級別的感光度,那麼你就可以遊刃有餘的拍攝晚會,而不使用閃光燈了,就是你可以直接使用現場的燈光拍攝室內晚會了。

一、提前及時測試你的相機的感光度的極值範圍,我一般使用長焦拍攝晚會現場,當然也有廣角拍攝大場面。以下是幾張類似室內晚會的舞臺攝影作品:

上面這張就是我的K10D相機的極值感光度了,不是很理想。

上圖拍攝參數如下:

廠商: PENTAX Corporation

型號: PENTAX K10D

軟件: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6.8 (Windows)

日期 / 時間: 2016-10-20 19:51:24

曝光時間: 1/200 sec

曝光程序: Manual

曝光補償: 0 EV

光圈: F 7.1

最大光圈: F 1

ISO: ISO 800

閃光燈: Flash did not fire [off]

焦距: 100 mm

相當於35mm鏡頭: 150 mm

測光模式: Spot

上面這張就是最新的賓得K1的感光度,你看看美不美,是一張秦腔舞臺照,也類似於室內晚會。

拍攝參數如下:

廠商: 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

型號: PENTAX K-1

軟件: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Classic 7.0 (Windows)

日期 / 時間: 2018-04-16 21:06:32

曝光時間: 1/400 sec

曝光程序: Manual

曝光補償: 0 EV

光圈: F 7.1

最大光圈: F 1

ISO: ISO 2000

閃光燈: Flash did not fire [off]

焦距: 230 mm

相當於35mm鏡頭: 230 mm

測光模式: Center weighted average

二、拍攝室內晚會也可以攜帶你的閃光燈,具體的參數配合以你的相機與燈的同步參數配合為準。一般設置快門在1/200秒即可,即快門優先或者就是閃光燈檔拍攝室內的晚會。

總之,我喜歡使用相機的原生感光度來拍攝室內晚會,幾乎不使用閃光燈,儘管有感光度的顆粒,但是我更喜歡顆粒帶來的膠片的感覺,您呢?

謝謝欣賞歡迎關注我的驪泉影像今日頭條!


宋渭濤驪泉影像


快到年底了,不少單位會搞一些迎新春聯歡會之類的演出活動,要拍攝這樣的室內晚會,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主要是演出時的光線相對較弱,同時還必須保證一定的快門速度進行抓拍,捕捉演員的動作神態,這和平時在室外自然光環境下的拍攝完全不同。依據本人的拍攝經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不是相機拍攝參數的調整,而是相機鏡頭的選擇。在光線相對較弱的室內演出環境下拍攝,同時又要保證一定的快門速度,最好是選用一支大光圈的鏡頭,最大光圈在f/2.8或以上為佳。

對於鏡頭焦距的選擇,則要看你拍攝的任務是什麼?如果只是想自己拍攝一些作品,以選用中長焦鏡頭為佳,可以是85mm,105mm或更長焦距的定焦,或者變焦,總之要能夠拍攝到演員的近身特寫為宜。如果是為單位拍攝,需要把照片作為單位的檔案資料留存,則採用24-70mm f/2.8的變焦鏡頭較為合適,因為作為單位的資料,更多的是需要節目的全景,完整的造型等等,廣角是必須的,變焦鏡頭更適合取景抓拍。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配備2臺相機,鏡頭涵蓋廣角到長焦。

(24-70mm f/2.8鏡頭適合拍攝中景全景)

2.要提前熟知晚會節目的情況,在彩排的時候就參與進來,一方面熟悉燈光、場地大小等情況,對曝光參數大致有數;另一方面熟悉節目情況,特別是舞蹈、曲藝類節目,記住每個節目在什麼時間點、有什麼樣的造型需要拍攝,從哪個角度拍攝,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帶妝彩排,就要像對待正式演出一樣拍攝,萬一正式演出時有哪個鏡頭拍攝的不理想或沒抓著,還可以用彩排時的照片來“頂替”。

(1/30秒的快門可以拍出動感畫面)

3.關於相機參數設置,主要是相機測光和曝光。相機測光,對於拍攝中景、全景採用評價測光即可,對於演員近景,特寫拍攝,可以採用中央重點測光,或點測聯動測光,必要時配合曝光補償。相機曝光可以採用M手動加ISO自動的模式。光圈的設置,大場景或中景,可以設置f5.6或f8,保證一定的景深,演員特寫可採用鏡頭最大光圈或收縮一檔,以獲得虛化的背景,突出主體;快門依據鏡頭焦距和演員動作幅度的大小,以及自己手持相機拍攝的經驗,一般以保證獲得清晰的照片為前提,可能需要1/125S或更快,但有時候可以嘗試用1/30S左右慢門來表現如舞蹈等動態的效果。如果想偷懶一點,也可以用光圈優先配合ISO自動確保安全快門的曝光方式。

(彩排期間,別忘了拍攝一些花絮)

(大光圈虛化背景,突出主體)


寒光的攝影生活


看了這麼多問題的回答,真的想吐血,真的不要害死提問者,誤導閱讀者!什麼用AV擋,用機頂閃光燈,用長焦……唉,到底拍攝過舞臺晚會沒有?

首先要知道幾點,第一舞臺很大,你們的機頂閃光燈夠不夠力度覆蓋舞臺!第二,拍攝舞臺不是拍攝蠟像,都是動態的,用AV擋?想出廢片嗎?第三,你的相機ISO可以調多高,你的長焦是300/2定吧?舞臺動態追焦拍攝?牛!

好了,讓我說說舞臺會議拍攝的相機設置吧,覺得有用點贊一下當支持!

舞臺的燈光,除非是開表彰大會,否則每一秒都是千變萬化的,用AV,TV能拍好,不出廢片的絕對是大師中的戰鬥機!所以,切記要用M擋,舞臺雖然燈光千變萬化,但是人物不是翻跟斗,飛躍的,面部測光變化不會太大,所以用M門固定快門速度(這個非常重要),保證人物不模糊的前提下,用光圈調整曝光準確性。(這裡為啥不提議用TV擋,因為舞臺光線變化,你的光圈會自動變化,你拍攝時候根本顧不上控制,會出現廢片)。

其它調節,ISO建議調自動,在保證快門速度,曝光正確的前提下,ISO是會用最低的。如果用手動調節,還是那個問題,光線變化大,拍攝緊張,一個顧不上,又會出廢片!機頂閃光燈,能不用千萬不要用,第一影響舞臺上的人表演,第二,你的燈沒有600W以上吧,怎麼跟舞臺燈光搶光。第三,如果用不好會打到舞臺上的表演者大白麵,只剩下黑眼睛。所以用真的因為舞臺人物過黑(其實舞臺有追光燈,根本不會黑)一定要用閃光燈,都切記不能用自動模式TTL,一定要用手動模式。

最後說鏡頭,我習慣用17-40/4或24-105/4(窮,只能用工作鏡),那些變焦的長焦不要用了,就算是小白也是白耗的。如果,需要人物特寫用定焦,用定焦,用定焦!

希望,我的意見給到大家正視聽!








攝影佬陳


哎~!看了看,沒什麼營養。

我用的是尼康810+16-35+機頂閃,850+70-200無閃。這是我的配置,兩機兩鏡一燈。

首先說鏡頭,舞臺沒有時間給你換鏡頭,所以兩機一個廣角,一個長焦(當然一般的大變焦也行,看你想拍什麼了),大光圈。

然後說說機頂閃。我閃光燈是裝在廣角上的,舞臺用不上,主要是為了拍臺下近距離的嘉賓和觀眾。作為工作拍,嘉賓的片子必不可少,所以需要閃光燈補光。

再來說說用法。長焦主拍演員特寫(包括全身),可以偶爾提高iso拍嘉賓特寫。廣角是拍舞臺全景和多演員的大景,以及觀眾和嘉賓,還有合影。當然拍舞臺是不需要閃光燈的,舞臺有追光和各種效果光,完全夠拍。

下面說下設置。個人比較常用的是S檔(尼康為例),iso在800以下,一般640夠用。快門在250~160左右。光圈是自動的。我以前用過M檔,根本沒時間調。S檔只要設置好,基本不用調節參數,有時追光不到位或者主演臉上有陰影,可以調一下快門。這樣拍攝反應速度會大大提高,保證精彩畫面的捕捉。那麼,快門為什麼不調高點,因為快門調越高,大屏幕越容易出現頻閃的現象。注意照片要用RAW格式,

以上設置後期無壓力。

最後加一些人員配製建議。如果一人兩機兩鏡的話,兩個人足夠,一個站臺前,一個在觀眾席。如果一人一機一鏡,最好4個人。

以上是我拍舞臺演出的經驗分享。會議的話M檔 S檔都可以。相對於演出的拍攝容易些。








STEMPS


拍攝室內晚會,單反相機該怎麼設置參數?


現在,室內晚會拍攝的需求和機會大為增多,比如,室內表演,大廳婚禮,劇場演出,也包括禮堂會議,等等。這類環境和場景的拍攝,有別於一般的室外拍攝,最大的障礙和困難就是光線的相對不足和光線的變幻莫測。

我們知道,在光線相對不夠的場合,可以用加大光圈和提高感光度的辦法來彌補,以保證同一時間內得到更多的進光量和更高的感光“效率”,但是,這種做法往往都是以犧牲成像畫質為代價的。如何在拍“成”基礎上,更加拍“好”呢?


第一、較大的光圈拍攝。光圈的大小決定了瞬間的進光速度,同時也決定畫面的景深。選擇了較大光圈,是的進光效率大為提升,但是,會有人擔心,大光圈糊帶來小景深。其實,這個擔心基本沒有必要。因為這些場合之下的拍攝,往往是“大場景”、遠距離為主,隨著拍攝距離的增大,景深也會隨之增大,即便是較大的光圈,最後出現的畫面景深仍然較大,我們對於這一點完全可以“不予理會”。多大的叫做較大光圈呢,在這時,可以放到3—5左右,景深都是有保證的,不必持有更多的擔憂。


第二、討巧的速度設置拍攝。什麼叫做討巧呢?一般人手持拍攝的“安全速度”大約在1/50—1/100秒左右,老道的人1/30秒也能拍成。問題是,現在的晚會類拍攝大不同以往,我們會遇到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舞臺的電子大屏。電子大屏的畫面輸出頻率大約是50赫茲,就是說,每秒鐘有50幅畫面的輸出(一般的大屏是這樣),如果這時候我們採用高於1/50秒的速度拍攝,必然會把變化中的、不連續的畫面拍下來,定格之後,就有前不斷、後有連的呈現,就是看到花屏、雜影,出現不和諧的橫線和豎線,只有當我們的拍攝速度在1/50秒及以下時,上述的現象才不容易出現。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強烈推薦——使用1/50秒左右的速度、速度優先模式、感光度設置成自動實施拍攝。這樣做的好處是,有效消除花屏、雜影的出現,同時也使用了儘量低的感光度。壞處是什麼呢,壞處就是如果你在1/50秒左右的速度把持不穩的話,就會出現由於拍攝速度導致的拍糊、拍虛的結果。

第三、儘量低的感光度拍攝。雖然上面提到了感光度的問題,但是,如果你用其他拍攝模式的話,也必須充分體現這個原則。

第四、使用閃光燈補光拍攝。閃光燈的使用可以達到了一到兩檔的曝光優化,要領是適時掌握好閃光的強度,尤其是閃光照射的上下角度。如果我們把閃光燈燈頭平行照射叫做角度小、豎直照射叫做角度大的話,我們掌握的原則就是:距離遠照射角度小,而近距離照射角度大,這是閃光燈的使用技巧之一。


第五、藉助三腳架穩定拍攝。這個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拍客張光林


接近年關,各種年會活動開拍,很多攝影師可能第一次拍攝這類活動照片,對於照片參數有些迷茫,其實,參數並沒有太大意義,晚會照片拍攝主要就是人多,拍攝起來需要鏡頭配合!

人多的拍攝儘量選用小光圈,這樣才可以保證整體照片虛實度,F4甚至更低的光圈即可。說實話,我很少用到大光圈拍攝晚上的活動,雖然晚上光線不是太容易控制,也避免大光圈!閃光燈瞭解一下。


我就是用的神牛系列860二代,晚宴拍攝正常都是倆枚或者三枚閃光燈,倆邊架一個,還有一個備用,這樣可以保證拍攝的光線充足!除非某些特定的領導特寫,都是小光圈足以支撐!


婚禮攝影師Tanke


晚會拍攝類似於婚禮拍攝,最大的特點也是最挑戰的就是--你只有一次機會!所以應注意以下事項:

1.事先拿到活動的流程,並熟記於心,對各種場景能做出預判。

2.器材建議選擇兩隻機身,一隻掛24或35定焦頭,一隻掛70-200變焦頭,這樣可以保證現場不用換鏡頭,避免錯過拍攝時機。廣角定焦交代大場景和部分特寫,變焦頭交代遠距離抓拍和特寫。一到兩隻熱靴閃光燈(加柔光罩),晚會現場一般光線不好,儘量避免用高感拍攝,否則影響連拍速度和畫質。

3.事先去現場確定現場燈光,手動設定白平衡。建議用M檔拍攝,這樣可以和閃光燈可靠結合。


峰攝佳影


可以採用相機AV模式,也就是光圈優先模式,設定好了最大光圈的參數,相機會自動設置快門參數,感光度設定在最大感光數一半,白平衡打自動。要是有一定基礎最好還是採取手動模式。光圈值設最大,快門參數1/125 s,感光度儘量設在最低感光度。


光影阿布


每年春節前單位都會舉辦聯歡會,雖然這類型的圖片拍攝非常少,但是也拍過,前幾天還拍攝了單位的迎春晚會。不敢說經驗,但是拍過幾年的晚會,自己也有一些心得。

關於舞臺場景的拍攝,一般來說燈光都比較暗(與自然光相比),因此寬容度高的相機比較合適,我使用過佳能5D2、5D3,這次(如圖)使用的1DX-II,與前幾次拍攝相比,降噪效果顯著,再加上後期的處理,基本上能接受。

實際上,即使光線條件差,我覺得也儘量使用低一點的感光度,低到什麼程度?儘量不能出現曝光不足的“死黑”,這裡說的低,是相對的,我一般用1000-1600,再高沒用過,再低曝光不足;為了確保能夠拍攝清楚,也儘量使用較低的快門;光圈值儘量大一些。三腳架是必須的,手持拍攝因人而異,大多數人的手沒有這麼穩,所以還是上架吧。至於快門線,要不要都可以。

另外就是一般用中長焦鏡頭。當時為了拍攝大場景,我換了16-35試拍,效果不理想,所以一直就用70-200f/2.8拍攝,根據需要調整焦距。











第3視角


室內晚會拍攝,其實同舞臺攝影差不多。我只能談談自己拍攝的經驗,舞臺攝影,光線較暗,而且光源變化快,光源類型多。所以必須使用RAW格式,後期可以進行調整,如果用jpg格式,白平衡設置自動擋,後期色彩處理就困難了。

這是WAR格式,後期處理,色彩還原相對還是比較正確的。

在相機設置上iso先設置1600,使用AV檔,光圈5.6-8,看一下快門速度,至少要1/100秒,才能將動態動作固定住,如果不到1/100秒,可以將iso設置成3200,使用70-200變焦鏡頭,有更長焦距,當然更好,快門速度也相對應的提高。




快門速度高,能將動態的形象凝固住。
當然
要表達動態的畫面,可以使用較慢的快門,但是成功的概率也較低,這張照片1/30秒,光圈5.6,iso3200。

一些拍攝的經驗,希望能夠給你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