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點贊茂名之名山】莊山

【點贊茂名之名山】莊山

莊山,電白舊八景之首,海拔250米,為大岡嶺餘脈,位於神電衛城(今電城鎮)北1公里處,整片山巒樹木鬱茂,時花常開,鳥語泉鳴。因其揹負青峰,面向海洋,春光秋色,冬暖夏涼,四時可遊,山中又有古寺、亭閣、詩碑、石刻點綴其間,故成了歷代文人墨客覽勝之地。

下面這段文字,足可領略到“舊八景”莊山全貌:

莊山澗石嶙峋,大者如屋,次者如屏,小者如丸。中有巨石橫臥,老樹蟠虯而生,藤蘿垂蔓。溪澗自山頂循石而下,或顯或伏,淙淙作響,至樹旁,爭出石峽,其聲尤喧,泉歸樹下,匯而為壑,清澈如鏡。由於泉水清冽,夏日遊人如織。

泉左側,前人建有洗心亭。依亭仰視俯聽,四山翠滴,軒檻泉聲,終日繞鳴,水光山影,動搖衣袖,使人頓覺塵慮盡滌。由於亭臨山泉,虛明清幽,春夏花木爭妍,秋冬巖谷峭露,情態各異,更令遊者情移意悅。

泉右側,洗心亭西數十步,是著名的古剎山寺,舊稱淨土寺,明建,清光緒十七年重修。寺院巍峨寬敞,氣宇軒昂。寺內花草滿庭,四季爭豔。上龕金身佛像,大小高矮,依次羅出,肅穆威嚴,下龕金身觀音,盤蓮靜坐,端莊慈祥,可敬可親。佇立寺外,依山望海,“廓外高峰對遠潮,碧雲終日掛山腰”,氣象萬千。寺前原豎有“海飛雲立”四個大字碑刻,每個碑刻大字1.8平方米,俊逸遒勁,出自名人手筆,可惜毀為鋪井之用。

山下,原有鐵身韋華陀,手按長,莞爾而立,像高齊人,神態飄逸,傳說是海外漂浮而來,實屬藝術珍品,可惜也被用來鍊鋼鐵了。

民國時期,有人還在山下建別墅,山上建大觀亭,引山上泉水匯流成河,曲折迴繞,增添不少雅趣。

電白莊山這一古蹟名勝,歷代官宦之流題詠很多。明知府孔鏞題句:“孤城負崇崗,碧嶂高千尺,藉此作金湯,永固同磐石。”邑貢生迪貞詩云:“崛沸危峰入望來,登臨贏得曉雲開。靈鍾虎踞千尋勢,翠積龍湫半壁堆。玉氣常懸交地火,枕屏不起漢池灰。等閒種得幽山滿,結隱林中泛酒壘。”

【點贊茂名之名山】莊山

據縣誌記載,1925年重修“莊山寺”碑和洗心亭,並增建雲雨亭、大觀亭,修築上山石徑,闢為莊山公園。“文化大革命”期間,山上寺、亭均遭毀壞。僅存遺址陳跡。登臨山巔,近覽電城古鎮全貌,遠眺浩渺之南海。“莊山碧嶂”,素有“古、奇、美”之譽,山上秀石錯落,古木參天。源於山巔的莊泉全長200多米。其間形成30多個大小不一的天然浴池,掩隱於石群之間,水清如鏡。溪畔明清石刻如“臨流觀化”“海飛雲立”“滌塵”“莊泉”等散佈於石澗、峭壁之上。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莊山寺主體未被毀壞,古色古香,老瓦灰牆,兩扇寺門硃紅褪盡,二進左右側有月門,階前芳草鋪綠,牆根青苔斑駁,西牆外有棵數百年樹齡荔枝樹,山泉繞寺側而過。寺門邊立著三塊半人高石刻,上書“海飛雲”(即“海飛雲立”碑刻),“立”字碑卻被人鋪在寺前老井邊做“墊腳石”。

【點贊茂名之名山】莊山

時人不識文物之貴重,“海飛雲立”題石出自清代著名書法家鮑鎮芳之手。鮑鎮芳為安徽繁昌人,據小城文化名人陸孔堯老先生說,鮑鎮芳曾當過“電陽試院”主考官。電陽試院舊址,即今電城鎮電白四中(原電白一中)所在地。在清朝,電陽試院是電白陽江兩地的鄉試場所,當時主考官都是從外省派來,鮑鎮芳是外省派來的主考官之一。

“海飛雲立”石刻的產生,鮑鎮芳在他的《道光壬辰碑》中有較詳細表述:道光壬辰年十月朔日,喻少白先生招同人集莊山,屬餘書石題名以紀一時。嘉令雲上元李崇仁,嘉應李憲曾,桐城朱弦新、胡國裕,清泉崔元英,江西喻榮生。後至者錫山嵇承敬、海昌陳桂堂、全匱秦文、清泉朱詩範、山陰劉家瑜、會稽陸仲逵、繁昌鮑鎮芳題並書,宜賓王時任同次男樹堂獲觀因題。

【點贊茂名之名山】莊山

這年秋天十月初,鮑鎮芳從安徽繁昌前來嶺南邊陲小城當鄉試主考官,閒暇之餘,應當地名人喻少白之邀,與十餘位來自浙江、江蘇、四川、安徽、廣西、山西等地的同僚遊莊山覽勝。喻少白既是東道主,又是粵籍清代著名詩人詞家。時值清秋,天朗風清,雲靜山閒,滄海渺渺,田園秋色,小城全貌盡收眼底。

茶酒唱和之餘,喻少白提議鮑鎮芳為此行雅集“書石題名以紀一時”,因而便有了後來的“海飛雲立”石刻和《道光壬辰碑》。只可惜,《道光壬辰碑》已失存,“海飛雲立”石刻其中一方,在今新建的莊山寺裡,碎為殘片。

莊山不少人文景觀時過境遷,有些僅存殘跡遺址,有的如細沙漏於時光之指縫,儘管歲月無情,電城人依然將莊山視為他們的“故鄉山”,這裡有著他們太多的記憶和生活痕跡,這座山的一泉一石、一草一木,都難以從他們的情感和內心割捨。

【點贊茂名之名山】莊山

小城上了年紀老人的記憶裡,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莊山泉水依然充沛,飛瀑如注,響聲如雷,在城中也能隱隱約約聽見山中瀑布的轟鳴聲。夏天,他們到莊山天然浴池沖涼,有時順便帶上家中被單、蚊帳或衣物,到泉邊洗滌,在峭壁上晾乾再回家。

民國時,莊山寺前還有茶樓,跨溪而築,飲著山泉泡的茶,後主青峰,眼前古城、滄海,無限愜意。

縣誌裡有過寥寥幾筆記載:“宋端平元年(1234)至祥興二年(1278)這45年間,元兵不斷向南宋進攻,宋廷節節敗退。宋末小皇帝趙被元兵追逼,於景炎三年(1278)五月離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南)渡海南下,駐蹕電白莊山。元兵逼至,在國家民族處於危亡時刻,黃十九對南宋朝廷赤膽忠心,他以文天祥為榜樣,以勒王護駕為己任,率領軍民3000多人,奮戰抗擊元兵,護衛趙脫險。黃十九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於莊山北麓。”

從這段舊文記載裡可知,宋末小皇帝趙南逃途中,曾在莊山小住或歇足。莊山淨土寺雖然建於明代,但山中很可能早就有了年代更為久遠的古剎遺址或其他建築物。

莊山寺東側,隔著溪澗,有座“高群英紀念亭”,亭邊是“高群英烈士之墓”。高群英是電城麻茂村人,1900年投軍清政府防營,後離職報考廣東陸軍將弁學堂。高群英是位進步人士,同盟會會員,參加過推翻清朝帝制活動。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高群英被電召赴粵,策劃討閥龍濟光軍事行動,不幸被捕殺害,時年32歲。追悼會上,朱執信、廖仲愷發來唁電憑弔。他的忠骨埋於莊山,後人為了紀念他,在他墓前建了座“高群英紀念亭”。先生長眠于山中,每年清明,都有後人上山祭掃,獻花憑弔者眾。

如今莊山這片山巒,依然鬱茂蒼翠,大樹成林,溪水雖少了,山澗依然泉水叮咚,沿溪而下,注入山邊的田野,只可惜當年的湖池泛舟、風荷遍野的景色不再。然而,近些年,山徑以石條從山腳鋪至山巔,早晚來山中徒步的小城人,又可登高覽勝,找回他們曾經的夢境。

小城人的故鄉山,今又添了兩處石刻,一處是已故著名書法家陳光宗先生題的“故鄉山”,另一處是文化名人吳兆奇先生題的“古城韻”,二老都是出自小城的書法家和文化名人。

【點贊茂名之名山】莊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莊山不因仙名,不依龍顯,卻也有著它獨特的人文景觀、天然環境,成為廣東百景之一、電白“舊八景”之首。

文 | 張慧謀

圖 | 丘立賀 佚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