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一位古羅馬皇帝的“私人日記”

一位古羅馬皇帝的“私人日記”

大概兩千年前,一位皇帝寫下了他的一本“私人日記”——《沉思錄》。他就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他在位時戰亂不斷、災難頻繁,這本書的大部分是在他鞍馬勞頓之餘寫成的,所以這本書也稱為《馬上沉思錄》。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沉思錄》

馬可·奧勒留∣著 唐江∣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1月推出

作為皇帝的馬可·奧勒留,同時也是一位斯多葛派哲學家,這本《沉思錄》中的文字背後藏著一個渴望理想生活的靈魂,他對於自己所處的世界有獨特的見解,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他盡力去追求心靈的井然有序。

他們也看《沉思錄》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溫總理說:“《沉思錄》這本書天天放在我床頭,我可能讀了100遍,天天都在讀。”

美國教授費迪曼認為《沉思錄》中滲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和高貴。

法國曆史學家歐內斯特·勒南說:“馬可·奧勒留的書,沒有教條式基礎,永遠保持著活力。”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馬可·奧勒留與斯多葛派哲學

想必大家都聽過斯多葛派哲學代表人物——芝諾的“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的故事:

芝諾認為阿基里斯要追上烏龜,首先必須到達烏龜原來的起跑點。當他到達烏龜原來的起跑點的時候,烏龜已經又前進了一段路,於是他又得追烏龜,如此下去,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阿基里斯是荷馬史詩中最善跑的英雄,怎麼可能追不上烏龜呢?其實這是芝諾的一個悖論,他這個悖論對西方哲學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芝諾是希臘–希臘化斯多葛學派的代表人物,斯多葛派哲學的目的是為倫理學建立一種唯理的基礎,它把宇宙學和倫理學融為一體,認為宇宙是一個美好的、有秩序的,並且完善的整體。斯多葛派哲學要求人能夠順應自然,能夠按照普遍的理性或者邏各斯而生活。在這樣生活的過程中,人的理性不僅僅是體現了對自然事物的認識,而且重要的是還包括道德德性的踐履。同時,斯多葛派哲學重視個人的本性,注重個人的德性與解脫。雖然世界的混亂不是通過我們微小的力量就能改變的,但是做一個正直的、有道德的人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能力去追求的。

之後,芝諾等人的思想流傳到了羅馬,馬可·奧勒留深受斯多葛派思想的影響,他自己成為了斯多葛學派的忠實信徒和代表人物,《沉思錄》的內容就是建立在他對斯多葛派學說虔誠信仰的基礎之上的。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馬可·奧勒留騎馬像

《沉思錄》中的人生哲理

▷ 美德需要學習與傳承

我從人們對父親的評說和我對父親的記憶裡學到:為人正直和剛強勇毅。

(第1卷第3頁)

我從母親那裡學到:虔誠、慷慨、戒除惡行,更要斷絕惡念;黜奢崇儉。

(第1卷第3頁)

馬可·奧勒留出生貴族,他的父親雖然在他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但是他認為他的父親不僅勇敢剛毅,並且為人十分謙遜,這在崇尚彰顯個人力量的古羅馬,他的父親顯得與眾不同。他的母親叫多米提亞·魯西拉,接受過教育,並且熟悉希臘語。雖然奧勒留出生高貴,但是他的母親卻教他簡樸,馬可·奧勒留的成長受到了母親很大的影響

行為需要你的熱情與智慧

不要彷徨不定。在每一種衝動中,釐清是非對錯;在每一個念頭中,堅守確切無疑之事。

(第4卷第51頁)

要熱愛你習得的技藝,從中獲得慰藉。

(第4卷第53頁)

青年時期的馬可·奧勒留十分享受戶外運動,這是貴族的特權,他喜歡拳擊、跑步、擲標槍等運動。同時他也喜歡看書,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思考書中的哲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將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用到了實際的軍隊管理過程中。

靈魂需要在本性中生活

萬事萬物的成就,都合乎整體的本性:它不可能與別的本性相契,無論這種本性是在它的內部還是外部,它也不會與任何外在的影響相契。

(第6卷第86頁)

我履行自己的義務,外物無法讓我分心。它們要麼不具備生命,要麼不具備理性,要麼迷失了路途,不知道真正的道路在哪裡。

(第6卷第91頁)

作為皇帝的馬可·奧勒留必須遵循做一名好皇帝的金科玉律,正如他人生的啟蒙者、一生所敬愛的老師——弗龍託所說的要“明白獨裁統治中的猜忌、反覆無常和偽善,會帶來何種後果”。馬可·奧勒留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告誡自己要有仁愛之心,他要讓全體公民都過一種合乎本性的、合乎自然的生活。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古羅馬鬥獸場內景

生活需要你讓它變有序

樂趣因人而異。我的樂趣是讓支配我的心靈保持純潔,不抗拒生活或境遇,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欣然接納它們,或者恰如其分的地運用它們。

(第8卷第137頁)

箭矢往一個方向飛,意念往另一個方向飛。不過意念即使在保持警惕或展開調查的時候,也是直來直去,直奔目標的。

(第8卷第143頁)

馬可·奧勒留當政的時候,羅馬人遭受了洪水、鼠疫、饑荒、戰爭等不幸。雖然他嚮往一種田園式的生活,嚮往尋常百姓生活之樂,但是這些不幸使得他不得不拿起武器,犧牲掉自己所有的時間。他堅強勇敢,他的人生哲學使得意志消沉的人們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

即使無望完成,也需要訓練自己

就算無望掌握的技藝,也要加以練習,因為缺乏練習,左手拙於完成多數任務,卻比右手更能抓牢韁繩——正是練習的緣故。

(第12卷第208頁)

人生的救贖在於看清每一件事物的本質和整體,辨明其物質和因由,全心全意做正確的事,講事實的話。餘下的只有接連不斷地行善的樂趣,中間不留絲毫空隙。

(第12卷第214頁)

即使有著繁重的國事,馬可·奧勒留仍然可以避開人群,一個人享受微風,感受大自然。他經常隨身帶著一本書,閒暇的時候他就閱讀,在散步的時候,經常思考。這樣的時間也是極少的,因為一個心裡裝著整個世界的人,註定不能支配屬於自己的時間。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古羅馬鬥獸場內景2

正確面對死亡

死亡來臨之際,人的身心理應如何;人生短暫;過去與未來綿延無盡;所有的物質又是何等的脆弱。

(第12卷第208頁)

整個重點在於你那其支配作用的心靈如何發揮作用。其餘一切,無論是否出於你的選擇,都只是殘骸與灰煙而已。

(第12卷第216頁)

當馬可·奧勒留感到死神即將來臨的時候,他並沒有感受到懼怕,反而很坦然,他認為一個人的死亡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公元180年,這位羅馬哲人皇帝去世,一顆璀璨的巨星隕落。

斯人雖逝,沉思延綿

沉思於宇宙,宇宙會在你的心中。沉思於理性,理性會滲透到你的生活之中。沉思於美德,你的人生將會掛滿彩虹。

這並不是一本特別時髦的書,但這是一本韻味無窮的書。它給你的生活所帶來的啟示,將會照亮平庸的生活。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古羅馬鬥獸場外景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古羅馬遺址

相關圖書推薦

一位古罗马皇帝的“私人日记”

《沉思錄》

馬可·奧勒留∣著 唐江∣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1月推出

馬可•奧勒留在處理政務、征戰四方的閒暇採用箴言形式,隨時記錄下自己與心靈的對話,一共十二篇,著就這部《沉思錄》。在這部作品中,他探討了自然與社會的關係、宇宙自然與人生的關係、理性與慾望的關係、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展現了他對日常生活的思考。信奉斯多葛學派哲學的奧勒留,認為世界處於永恆變化的過程中,所有一切都微不足道、變動不居、轉瞬即逝,他提倡仁愛和善良,強調抑制慾望,主張接受命運的變幻、儘可能用美好的方式度過一生。

這部作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打動人心,至今被世界名人和普通讀者奉為經典。原文為古希臘文,曾被譯為拉丁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捷克文、波蘭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