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在農村18年生產的晚稻1.1元一斤都賣不動,怎麼辦?

吳國龍106


現在化肥農藥種子各種成本在不斷的上漲,但是糧食的價格一直不漲,我記得十幾年前100斤稻穀都賣80多。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價格卻並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成本卻大大增加了,再加上一家人就那麼幾畝地,根本沒多少收入,只能混飯吃,談何養家餬口奔小康。

關於現在農村去年生產的晚稻連1.1都賣不到,我只能說兢兢業業種地的農民值得佩服和尊重,因為他們守住了我國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但是同時我又為他們感到不值,因為辛苦種的糧食如果連1.1都賣不到,那麼註定是虧本,就算賺也賺不了多少錢,可能只能混口飯吃了。

按照目前的糧食價格來看,中晚稻的價格維持在1.2左右,這其實也是水稻最低的保護價格,粳稻的價格在1.3左右,局部地區高質量的水稻可能特別,有些賣到2.5-3元左右,這個一般是在東北生產的優質五常大米,產量少。如果說2018年生產的晚稻在今年連1.1都沒賣到,那可能是因為糧食售後商家刻意壓低價格,賺取中間價。因為現在國家儲備糧食的稻穀收購價格最低都是1.2,收購商大量收購糧食壓低價格,也是為了利益最大化,但是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農民。

農民辛苦種植的糧食大多數都是全部批發銷售給收購糧食的商家,所以價格基本是由他們說的算的,加上現在國家儲備糧食已經達到飽和,糧食價格確實會造成一點下降,但是絕對不會低於保護價1.2.所以如果1.1賣不到可能是因為稻穀有問題,質量較低,或者是商家黑心壓低價格。

稻穀如果經過二次加工的話,價格肯定是會大大提高的,不過對於普通的農民來說,可能更願意直接了當的賣糧,而不會想到加工。我覺得如果價格這麼低,建議該農民將稻穀碾成稻穀,只要質量沒問題,到市場上去零售,價格可能就可以賣的比較好。現在市場上最便宜的大米都賣到2塊多了,所以生產成成品大米利潤會好一點,大家覺得呢?


少三番


今年開春後,往年糧食上漲的現象變成下跌,晚稻1.1元每斤,還要質量好的,求人收購,真的讓人無語。為什麼會出現這情況呢?主要是連年豐產,而由於大米消費量降低,加之從東南亞大量進口優質米,所以今年開春晚稻價格下降。當然國家針對2018年水稻價格太低,在全國水稻主要產區發放水稻種植補貼,減少種植的虧損。

種植水稻虧本,那種植戶特別是種植大戶怎麼辦呢?你說不種,流轉的土地和農業機械怎麼辦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辦法:一是資金不多,再也不願種植水稻的,可以通過跟土地流出方協商,將土地再轉租給別的種糧大戶,農機具也賣了,轉行做別的。二是繼續流轉土地,形成更大規模效應,可以使成本降低,或許不會虧本,但技術和管理要跟上。三是跟加工企業簽訂單種植優質稻或專用稻,可以保證一定的利潤。

糧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特別是大國,自己不能供給依靠別人是不行的,所以如果種糧食賺不到錢的話,國家肯定會改變補貼政策,繼續託底糧價,使大部種糧大戶不會虧本,所以2019年可以繼續種糧。


阿新飛


現在農村18年生產的晚稻1.1元一斤都賣不動,怎麼辦?



看到這個問答題感覺到心酸酸的,作為一個農民的確不容易,總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眼淚在眼圈裡轉的感覺。晚稻的價格只有1.1元而且還賣不動,只能個人自己安慰自己,今天是愚人節,但願題主在拿稻穀的價格在開玩笑而已!

糧食豐收了,農民卻不增收;糧食欠收了,農民卻虧本了。其實目前找到的價格在1.1元左右每斤,中晚稻的價格在1.18~1.23元左右每斤,粳稻的價格在1.3元左右每斤,超級稻的價格在1.46元左右每斤,黑豆的價格在1.8元左右每斤,東北五常地區的水稻價格應該是最高的,在2.7元左右每斤。

去年,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早秈稻的價格為1.20元左右每斤,中晚秈稻的價格在1.26元左右每斤,粳稻的價格在1.3元左右每斤。 而國家開啟水稻的儲備糧收購時,價格基本上是在這個範圍之上。所以水稻的價格沒有達到1.1元左右每斤的行情,但是水稻儲備收購計劃已經完成,或許導致了,現在水稻價格下跌,也或者是水稻價格質量有問題才有這麼低的價格。



今年2月份,發改委又公佈了最低收購保護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也就是說水稻的價格在儲備糧收購期間不會低於1.20元左右每斤,但是水稻儲備量是有一定的收購數量的,不可能全部收購掉市場上的所有生產的水稻。而且去年生產的水稻比消費多出了1802萬噸,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也就是生產水稻總量過剩導致了水稻價格下跌。

可是最低收購保護價是一種託市收購,也就是說市場上種植戶所賣的水稻價格是低於最低收購保護價的,因為託市公司還需要賺到一部分利潤,還有一部分運輸費用。這讓農民的確是汗顏了,這麼低的水稻價格將會直接打擊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如果這麼低的價格持續下去,將會影響到國內水稻的生產總量。

目前國家正在對水稻的儲存量進行統計,而且在逐步的打算減少庫存量,也就是上市場上出售稻穀,讓稻穀深加工企業進行拍賣,一般庫存的稻穀拍賣的價格都略低於市場價格,而且,投放市場的量是特別大,這會影響到市場稻穀的價格。所以今年稻穀的價格,也是不容樂觀的。



總之,對於農村18年生產的水稻1.1元每斤還賣不動的話,建議只能夠儲存,或者是加工成大米,價格就會增加了,而且賣的也特別快。可以通過網絡市場,也可以通過農村集市進行出售,畢竟農民一般都喜歡低價的大米,而且又是自家生產的更放心。大家對於農民1.1元的,新水稻賣不掉,請下方留一個建議讓題主參考。


宗元三農堂


看見你這個標題 首先是有點心痛,這個價格,如果是真的,老百姓種植水稻的人工成本都不夠。

但是轉念一想,你這沒有說是哪一個地方?所以,不知道你說的這個地方在哪裡。

按照我上上一篇問答中回答中說到,稻穀的成本構成由土地,種子,農資,機械設備,人工工資等構成。按照三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1300元左右每月計算,這種單價和產量對比,人工成本都是虧的。所以,真是這樣 可以看看當地的國家糧食收購機構,他們最低收儲價格是有保護的。

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麼看看將這些稻穀做深加工,比如釀酒,可以賺取產品附加值,這樣可以彌補價格低帶來的傷害。下一年可以根據當地情況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草莓,走一些差異化特色道路。此處給出的只是建議 實際還是需要因地制宜。

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版納社工漢有哥


這是地域區別,你是那個地方的。如果種的地多也沒什麼搞頭,自己吃還行。一季水稻按一畝來計算,肥料、農藥、打田、收割三四百,自己下田勞作還不算,畝產好的800斤,不好的更少。

我們這稻穀都賣兩元多一斤。市場經濟,多就便宜,少為貴。一種產量稍低一點的百香米賣到4至4.5元,餵雞用的陳米都賣到2元。

不知你1.1的稻穀口感怎樣,如果好可以往廣東銷,我們這邊有很多廣西米賣三塊多,中間有運費要考虛。


啊聰


望超市逛一逛,大開眼界,1塊1……

……生意人睡馬路…………廟寺和尚不吃稀飯……?


虎嘯142216643


農業補貼害了農業!


96一兵卒


我覺得國家還是要補助補助農民,實在太窮了


琴姑哩嘚哩


商品,應該尊重市場規律,隨行就市,不應抗價拒售,否則會賣不出去,到時就不是價高低的問題了,而是虧本的問題了!


普光如來


在給外國支援,或救災的時候,國家能不能把這些稻穀買去,送給外國災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