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關於江蘇“獨角獸”企業,這篇文章說透了!

省委書記婁勤儉多次強調,未來江蘇產業發展著力點要放在控制力和競爭力上,把豐富的產業、科技、人才資源整合起來,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釋放出扶持新經濟發展的強勁信號。

目前,江蘇新經濟正呈現出規模壯大、技術驅動性更強等新亮點,發展勢頭愈發強勁。“獨角獸”企業作為新經濟的典型代表,正成為江蘇推動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獨角獸公司被視為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代表著科技轉化為市場應用的活躍程度。作為引領變革的代表性群體,獨角獸企業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創新能力強弱的評價指標。

江蘇“獨角獸”企業現狀如何?如何營造適合“獨角獸”企業成長的生態體系?近期,《群眾》雜誌刊發《培育“獨角獸”企業 為江蘇新經濟增色》一文,對此作出了回答。以下為摘編。



關於江蘇“獨角獸”企業,這篇文章說透了!



江蘇“獨角獸”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公佈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顯示,江蘇已有7家“獨角獸”企業,主要分佈在物流、電子商務、交通出行、大健康和雲服務行業領域,總估值97.25億美元。在互聯網領域還擁有10家準“獨角獸”企業。此外,江蘇中小製造企業隱形冠軍中也擁有一批潛在企業。

江蘇發展“獨角獸”企業的優勢在於:

一方面,江蘇是全國第二經濟大省,製造業第一大省,區域創新能力第一大省;

另一方面,教育、研發、創新經過上個十年的積累和籌備,能夠在當下帶來“工程師紅利”。“工程師紅利”的形成有利於江蘇高新尖行業的發展,引導江蘇製造業升級和做強,有利於江蘇“獨角獸”企業的培育。


江蘇“獨角獸”企業發展也受到制約

首先是資本市場對江蘇新經濟的支撐力度不夠足。發達的資本市場是獨角獸企業的重要支撐。北上杭深的獨角獸企業各具特色,但相同點是其都具有發達的資本市場,區域內的各類私募基金、創投基金、天使投資人集聚,行業信息資源發達,具備挖掘好項目、培育大項目的獨特優勢,從而成為獨角獸企業的落戶首選地。而資本市場對江蘇獨角獸企業的支撐力度,相較北上杭深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江蘇金融資本偏好贏利預期明朗的成熟企業、進入上市流程的種子企業,對初創企業、新興領域的風險投資偏少

其次,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江蘇創新成果轉化的最大問題在於經濟、科技、教育、市場的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很好地讓企業唱主角,四者結合缺乏有機性和有序性。院校資源沒有全盤激活,高校工科偏弱,實驗室沉澱的科技成果沒有完全轉化出來,豐富的科教資源沒有充分利用起來。企業缺乏高級研發中心,創新鏈和產業鏈沒有很好地實現融合,研發總部建設力度不夠,導致核心科技支撐創新型企業發展、加速推進自主創新產品應用的進程較為緩慢,不利於獨角獸企業向技術創新型領域發展。

再者,對照當前國務院明確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易產生獨角獸的行業,江蘇在大健康、生物醫藥方面具有優勢,但是仍缺乏超級獨角獸企業;在軟件應用方面大而不夠強,在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領域有待更大的突破。

江蘇獨角獸企業成長路徑上還面臨“兩大矛盾”:

一是我省擁有數量眾多的高新區、創業基地等創業創新集聚區,但缺少像北京中關村、深圳南山等集聚效應顯著的地區,吸引國內外創業創新資源集中集聚,支撐獨角獸企業成長。

二是蘇南地區全面突破與區域分佈不合理不協調的矛盾。由於江蘇經濟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特點,目前江蘇的獨角獸企業幾乎全部分佈在蘇南地區,區域分佈不盡合理。

培育新型“獨角獸”企業成長的生態體系


培育獨角獸企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需要政策聚焦、力量聚焦、資金聚焦,圍繞獨角獸企業成長的生命週期,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優化開放式創新網絡,營造“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通過“政府扶持+市場驅動+金融支撐”,推動資本市場與創新企業結合,逐步形成符合獨角獸企業成長規律、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構建培育“獨角獸”發展壯大的產業創新體系

著力引進平臺型企業。根據自身產業結構,聚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符合未來新經濟、新技術發展戰略和潮流,面向生物醫藥、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打造一兩個行業頭部領導型企業。同時,大力引進孵化獨角獸的平臺型企業,在聚焦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上,著力發展上下游產業,構建適宜獨角獸發展的生態圈,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群。要依託高新區優勢培育發展獨角獸企業,讓企業當好主體,進一步集聚創新資源,圍繞產業鏈培育創新鏈,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構建有利於獨角獸企業爆發式成長的創新體系。

積極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良好成長性的初創期企業,向物聯網、光伏、新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引導成長,通過持續支持,增強企業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形成江蘇的拳頭品牌。

制定分層分類的“獨角獸”企業成長支持體系

建立“獨角獸”企業培育庫。基於江蘇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在選擇、確定和培育獨角獸企業上應堅持揚長避短、優中選優、定向攻關的原則,以符合未來產業、技術方向為衡量基準。對於納入獨角獸企業培育庫的企業,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定向扶持政策,具體在研發投入、投融資、人才等多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加快創建梯度培育機制。根據產業成長空間、發展潛力、區域基礎,對全省優勢領域、主導產業、龍頭企業進行精細梳理和準確定位。按產值能級、成長目標、企業影響力等不同因素,合理區分出瞪羚、準獨角獸、獨角獸、超級獨角獸4種成長梯度,劃出產業佈局圖、成長路線圖、發展規劃圖,研究確定企業梯隊培育方案。

建立培育”獨角獸”企業的科技支撐體系

加大產業領域科技研發投入。技術驅動型獨角獸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作為基礎支撐,江蘇已有的獨角獸企業無一例外地在研發投入上佔比較大。加快構建人才支撐體系。從政策、資金、信息等多維度上支持獨角獸培育企業引進“種子”人才,發揮“酵母”作用。實施“建巢引鳳”工程,利用世界智能製造大會、物聯網博覽會、軟博會、互聯網創業大賽以及“智造江蘇”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拓寬人才招引渠道。

打造培育“獨角獸”企業的多元化金融支撐體系

江蘇金融資本市場總量很大,但資本偏好於盈利預期明朗的成熟企業、進入上市流程的種子企業,對初創企業、新興領域的風險投資偏少。要加快培育多元的創業投資機構體系:

一是

發揮金融資本正確的導向作用。引進培育優秀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對合法經營的獨角獸企業要堅定不移地予以支持,利用好眾創空間、孵化器、民間投資機構等共同組建的投資基金,通過“孵化+創投”的服務模式,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獨角獸培育企業進行創業投資。

二是發揮社會資本投資基金作用。培育本地創投力量,鼓勵引導我省資本中介參與面向獨角獸企業的投資基金,設立商業化創業投資母基金,解決獨角獸培育企業與資本市場脫節的問題。

三是發揮本土資本中介力量。密切關注證監會、香港交易所等針對獨角獸企業的政策動向,加大政策宣講。啟用專項調節機制,選擇合適上市路徑,加快推進培育企業境內外上市工作。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5期,原標題為《培育“獨角獸”企業 為江蘇新經濟增色》

作者:步國旬(作者單位:南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江蘇“獨角獸”企業,這篇文章說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