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讓我們一起做永泰鄉村振興的“追夢人”

2018年8月16日上午,永泰縣文化中心“永陽講壇”,來自臺灣的卓銘榜、鄭美淑夫婦為我們帶來《農村產業時空轉換的價值思維》《文創導入結合在地風土資本創造農村新生命》為主題的鄉創演講。隨後,參加臺灣遊學的17位致力於永泰鄉村振興的創業青年們也分享了他們在臺灣的遊學體驗與心得。此次分享會由中共永泰縣委宣傳部、縣委文明辦、縣科技文體局、縣文聯、縣社科聯 、村保辦、永泰縣鄉村復興基金會主辦,永泰縣圖書館承辦。永泰縣副縣長張青雅、永泰縣政協副主席張培奮、永泰縣科技文體局局長張衛忠及對鄉創事業感興趣的人士參加了這次分享會。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2017年11月,由永泰縣村保辦與正榮集團共同籌備發起的永泰縣鄉村復興基金會(點擊)正式成立,隨之成立的還有永泰鄉建聯盟。在這之前,我們就在思索一個問題,永泰有這麼多致力於鄉村建設與發展的年輕人,如何才能把他們的力量匯聚起來,形成一股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這是我們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奮鬥目標。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今年三月底開始的“愛永泰計劃”鄉村青年創業培訓,開啟了永泰縣鄉村復興基金會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質性的第一步;與福建青創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對符合條件的永泰青年及其項目進行專業評審,實現專業資源對接與免息信貸資金輔助,這對既缺資本又缺人脈的、處於事業草創階段狀態的永泰年輕人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組織鄉創青年代表去臺灣遊學,引來臺灣民宿大咖來永泰講學,形成良性的互動交流,引進臺灣的“在地創生”理念與我們的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學習臺灣的先進農業文創理念促進永泰本地農業生態的轉型升級,吸引青年人回鄉創業立業,為傳統村落與莊寨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這是我們不變的初衷。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唐代韓愈在《師說》裡提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放眼今天永泰的鄉村振興產業,我們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成績,但發展中的困惑依然存在,而這些困惑也是海峽東岸的臺灣經歷過和正在經歷的,比如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村青年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我們應積極借鑑其經驗教訓,結合30個產業主題村打造特色產業鏈,避免農業休閒區、民宿以及文創產業等過分同質化發展、惡性化競爭,學習其長處,最大限度挖掘本地文化特色,並把這些特色做成我們獨有的品牌。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來自臺灣的卓銘榜與鄭美淑夫婦(以下簡稱“卓也夫婦”)在到達的當晚,獲得縣委陳斌書記的親切接見並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卓也夫婦經營的民宿“卓也小屋”從臺灣74個農業休閒區,1萬多家民宿中脫穎而出,走的是“民宿+文創”模式——“卓也小屋+藍染”,然而,他們的民宿不只是民宿,而是與周邊的村民和環境共榮共生——自己生產,自己銷售,所有生產都是生活,讓人一下又回到“農耕社會”那種自給自足的放鬆狀態。同時,他們又把“藍染”這種傳統的染布技藝發揮到極致,自己種植大菁原料,嚴格把好每道工序,融入現代設計元素,讓客人參與到手作體驗中,看著粗布如層林浸染又如青山遠黛,享受屬於自己製衣的樂趣。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為了尋找“藍染”的源頭,讓“藍染”臻於完善,他們踏訪了貴州苗寨的蠟染、雲南的扎染以及烏鎮的型染。幸運的是,某些扎染的工序以及高超的繪畫工藝得以完整保留,但不幸的是,染布的原料卻早已被成本更為低廉的化學制劑替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卓也先生提到的烏鎮染布坊,很多傳統染布設施都成為了擺設,沒有很好地有效利用,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傳統的茶油壓榨技藝——“油杭”,這種傳統的壓榨技藝,現在也被束之高閣,很多都成為供人參觀的擺設,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卓太太鄭美淑女士在演講中提到,我們很多時候都容易忘記自己的初衷,什麼賺錢就做什麼,被一時的獲利迷惑,而常常忽略了自身特色與品牌的經營,淪為在風口上那些沒有“翅膀”的豬娃娃,最終被市場淘汰。而只有那些敢於開創自己特色,積極提高品牌影響力的長有翅膀的“豬娃娃”才能成功飛躍發展的“風口”。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據悉,卓也夫婦此次還參觀了梧桐慶豐莊,同安愛荊莊、仁和莊、嘉祿莊以及九鬥莊等莊寨,與永泰本地創業青年親切互動,併到“金野農場”、凹碧山園等實地走訪,尋找在永泰鄉村實施項目合作的可能性。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不知為什麼,看到他們夫婦倆,筆者腦海中總會忍不住想到嵩口古鎮“鬆口氣客棧”的方玲和石浩男夫婦,同樣是天作之合,他們都把對方的追求融進自己進取的事業,或許今日卓也夫婦的成就就是未來“方玲夫婦”的樣子也未可知。再反觀我們當下的鄉村青年創業氛圍,其實我們已經有了一些良好的案例開端,只是大多數還在尋找出路的草創階段,真正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卓也夫婦今天的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次的簡單的分享,更是一種積極的思考,這種思考將伴隨我們創業過程的每一步。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最後,我們向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小夥伴們發出召喚——家鄉在等我,讓我們一起回家吧!一起做永泰鄉村振興的“追夢人”!

圖片來源:永泰的村子,岑曉華,岑子,賴澤樟、方玲等

end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永泰莊寨既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也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還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

让我们一起做永泰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