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總是有那麼一些人,平時一聲不吭。但遇到事說話特別好使。這些都是什麼人呢?

毛驢講三農


每個農村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純樸的民情風貌,既然是有各自的風俗習慣、和一些約定俗成的鄉規民約,自然也就有一些不愛受制約,或者是因為不平等等因素造成這樣那樣的矛盾,當然還有什麼日常生活之中遇到的一些零零碎碎的瑣事,都有可能會成為一些矛盾的點火器,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反而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鬧的不可收拾,對於這類鄉里鄉親鄰居或者親朋好友之間的矛盾,外人還真的不好摻和進去,這時候就需要有人來主持公道,也就是那也行平時看起來一聲不吭,但說起話來還特別管用的人,都是哪些人呢?



德高望重輩分極大的人:只要是一個村裡的人,不論是不是一個姓,大家都多多少少的都有一些這樣那樣的親戚關係,有的甚至是很久遠的親戚,久遠的自己都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麼關係,只是知道絕對是老親戚,輩分也就有了高低不等,年紀大的喊人家小孩子叔的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每個村子都有幾位德高望重輩分很大的人,作為輩分最高的不論去誰家調解事情,雙方都是要矮上三分,說話的腔調也要降下好幾度,這些人礙於輩分極高,平時也是很低調,但有些事出面還是很管用的。


有文化的人:高手在民間決計是真理,農村也有一些文憑不高,但對於文化底蘊程度確實是造詣非凡的,更是被認為是明事理之人,對於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公平公正的眼光去看待,也被村民認為是主持公義的代言人,很多村裡一些矛盾糾紛,也只有這些人前去調解說和,才能讓雙方都能滿意,不在有任何的怨言,這些人也是被當做村裡諸葛亮使用,不論大事小事都會前去諮詢一下,心裡才算有了底,也是被公認的最佳調解人和說話管用的人。

有勢力:這個更是非常現實的,在現實社會之中,沒有用不到的人,沒有不求人的事,尤其是我們鄉里鄉親,很多時候對於村裡有權有勢的人,更是要另眼看待,道理很簡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求於人,這個面子不論在什麼時候,也是要給幾分的,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言輕莫勸人,人窮莫入眾,其實這句老話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什麼身份的人,比別人還要低一些的,去勸解別人,自然是不會有人去聽的,這也是一句大實話,作為能夠說話管用之人,自然也會掂量掂量自身的分量才會去的。


農村鄰里、各種各樣的親戚、本家關係,本來就是錯綜複雜,對於處理村裡很多問題,很多時候還真的需要一些說話很管用的人出面才能行得通,你認為村裡都有誰說話管用好使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文字/禪小巖

根據我的分析大抵有三類人:

第一:這些人毫無疑問肯定是村裡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和長輩。

他們在村裡的地位平時都是不顯山露水的,但是一到關鍵的時候,全靠他們出來主持大局和評判是非。

之所以會這樣,我想這無關年齡,肯定和他們平時在村裡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威望和功德所決定。

你比如在我們村裡說話最好使的則是一個老醫生,雖然他現在老了,但年輕的時候,誰家有個頭疼腦熱、發燒肚子疼啥的,都跑到他家裡去看診。

所以,很受人尊敬,說的話大家也都服氣,也都能聽得進去,彼此都毫無怨言。相反那些平時就遭人怨懟和牢騷的人,他們說的再多,大家充其量也都是付之一笑,誰也不拿他們當回事兒。



第二類:他們是那種在村裡年輕有為的新秀和幹部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比如說村長,大家敬畏他手中巴掌大的權勢,所以他說話也好使,願意有人馬首是瞻,唯命是從。

又比如,村裡的首富,大家嚮往他手中的金錢,所以他說的話也跟下牛毛細雨一樣,自然,有財富加持,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和他對著幹。

再比如,第一個在村裡建造工廠的有為青年,每個人都想去他的工廠打工賺錢,所以他的話自然就是一言九鼎,一錘定音了。因為沒有人願意跟錢過不去!

第三類:“母憑子貴,父憑子傲”的一類人

他們一開始並不被人重視,作為不起眼的小人物,說話自然沒分量。

但是兒子閨女一旦發跡後,村裡總有一些人善於見風使舵,因為意識到將來會有求於他們的孩子。於是乎,順水推舟也把他們推到了人前,以示顯得身份尊崇,但至於這些人到底說的話有沒有被重視和公認。這就要問聽者自個兒的內心了。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如果有不同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