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转眼间,鸡毛蒜皮迎来了第51篇,我当初为自己定的目标已经过半。几乎一天一更的速度,最长的一篇逾万字,最少也有三四千字,对我而言,是一件需要消耗时间、精力和毅力的事。很高兴,一路坚持下来了。

在这样的时刻,我收到了我妈写给我的信。她特别在信中注明"不要和任何人分享",但我怎么看,都觉得这封信写的极好,也没什么不可见人之处,所以违背我妈的意志,摘抄几段。

和我妈的通信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如果再往前追溯,可能小学时我妈送给我东西时也常会给我留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对文字的兴趣和感情的细腻,来自于我妈的言传身教。记得小学时妈妈送给我一本英汉字典,扉页上写着"送给小女山山,希望你能学好一门外语"。后来我的外语学的马马虎虎,但每每翻看字典都会觉得愧对妈妈。上中学时,因为我的逆反严重,妈妈多次给我以信件的方式沟通,这些信都被我保存下来,到后来逐渐泛化,我连一张写着"饭在锅里,记得喝粥"这样的纸条也会收集保存,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成为点亮我记忆库里闪亮的星星。

我常在QQ空间或朋友圈记录自己的生活,妈妈和曾经的Mr. 韩是我最常记录的对象。妈妈给我的信和聊天记录,有时也会被晒出来,每次都被众多朋友点赞,羡慕我有一个"好妈妈"。我妈对此很不好意思,不管我怎么向她说她真的很棒,她都不太好意思承认。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这封信,大概是她看了我写的《再见2018》之后萌生的灵感。她在信里写道:"记得2018年年初的那天,我们一起去看电影《无问西东》,腊月里的阴天,寒冷至极,当然更加冰冷的是内心,由于你婚姻的变故,更重要的是你没有工作,十几年的爱情婚姻一朝倾覆,每月万元的花销戛然而止,对任何人都会难以招架,为此轰然倒地也不足为奇。我们相见时,都极力装作平静,轻松的谈论电影的观后感,其实电影的内容我并不能记清楚,我只觉得它的名字很好——《无问西东》,我们现在就是要无问西东,一直向前看。所谓向前看,向前走,就是我们不能倒下,身而为人,别人能活,我们也能活,还要活的好。对此,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但内心的焦虑、苦痛,是故作平静的外表掩饰不掉的。你陡然消瘦的身材和发青的脸色,我连日靠吃安定睡觉,双眼红肿,都无法掩饰。"她又写到:"你跌的很疼很疼,这不仅是你的痛,更是我们的,这也是我们的失败,我们才是根源。""你认为小韩给了你诸多如父如兄的爱,我不否认,他的确尽了所能","我也很感谢他十几年来给你的宽容与陪伴",但"成长是自己的事,总要自己长大。相比之下,我更感谢他的决绝,他的断舍离,打破了你的梦,让你猛醒,虽大汗淋漓,虽痛彻心扉",但"还好,还好,你用自己的坚强,自己的努力,连擦眼泪的时间都没有给自己留,就爬起来去寻找方向、奋勇前进了。""你选择了自我疗愈、去学习,选择了认真思考,去探索,尽快让自己成长。""仅仅一年,已经找准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并为之积极行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其中。这是2018年收获的最大的成果,也是我最开心和欣慰的事。""我们既承受了史无前例的打击与磨难,也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成功与喜悦。""若问我的2018感言, 就是我女儿经受住了打击、磨难,没有倒下,选择坚强,朝着自己喜欢的样子,大踏步前进!我不仅高兴,更多的是感动。"信里面,她还写道:"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和时间做朋友,相信时间的力量,朝着一个目标,持之以恒,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她告诫我"记住,越是慢的,越是快的。所有成功,都要经得起打磨、耐得住寂寞,成功属于能人所不能又肯下笨功夫的人"。信的结尾,她说,"2019,祝女儿好运。"

在整封信中,她均已"我们"相称。我们,就是我,和她。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以前,我看我妈的信,经常热泪盈眶,但这一次我没有,我是微笑的看完的。虽然她不愿意让我和人分享这封信,但是我却还是忍不住。我有这样的妈,凭什么不秀一下?

我妈只有初中文化,退休前是一个工人,一辈子兢兢业业,按照世俗的标准,她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唯一的女儿,也是从小到大问题不断,年近40还在路上挣扎的家伙。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她活的不算多么"成功"。但是她在我心里,却是最值得骄傲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要他人",自己的父母就是首当其冲的重要他人。但是有这个天然的身份,并不代表能被子女认可和尊敬。因为尊敬是自己挣来的。

我从来没有因为我妈的学历和工作而有过任何自卑,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太多人性的闪光点。以至于我在征婚启事中这样写道:"你也许没有一个最好的老婆,但我保证,你会有一个最好的丈母娘",哈哈。

善良、慈悲、勤劳、吃苦、豁达、智慧、简朴、明理……所有这些词汇,全部用于我妈,并不为过。

我妈一直很内疚于对我教育的失败。她觉得自己虽然尽了全力,但还是没能给我一个完善的人格和光明的前途。在这封信上,她又一次表达了她的这个观点。但是我依然要再一次不厌其烦的告诉她:从来没有完美的世界,也从来没有完美的父母,你所能给的,已经是你的全部。我也全部接收到了。我像你们爱我一样,爱你们,这种爱不仅来自于血缘,更来自于认同。

我曾经在前面的某篇鸡毛蒜皮里,记录过妈妈给我的"爱的底气",为女本弱,为母则强,这句话形容每一个母亲都很合适。妈妈给我的爱,是我最大的财富,这些财富一直隐藏在我的心里,在恰当的时候,它们会像种子一样,茁壮成长,大放异彩。

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像我这么勇敢,敢向这世界要最纯粹的感情,也敢拿出自己最纯粹的感情毫无保留的交与对方;也没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理智,在婚姻解体的时候,不纠缠,不伤人,不委曲求全,保持体面,感恩离场;没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既能心安理得的享受舒适生活的闲适,又能在生活发生变故时立刻调整心态、奋勇向前;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活的勇敢、纯粹、真实。

这些性格里的动人之处,在我看来,超过世俗意义下评判的成功。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做自己很难,但是我一直都在尽最大努力做自己。即使像蝉蛹,在地下漫长的黑暗期找不到方向,但也从未放弃。这份勇气,不是谁都有的。

而这些,是妈妈给我的。

小时候洗澡,妈妈抱着我出来,站在公共浴室外间的更衣室,给我擦干全身的水珠,披上大浴巾,然后又为我穿好衣服,我热的满脸通红,而她的身体却早已凉透。那冰凉的触感,让几岁的我,触摸到母爱的味道。

上学时,夏天的中午妈妈利用短暂的午休时间跑回家给我做饭,回家来不及换衣服,直奔厨房,看着她被汗水塌湿的后背,她身上混合着油烟和汗水的味道,是我记忆里母亲的味道。

在和"残暴"爸爸的战斗中,妈妈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我,她坚持小孩可以教训,但不能打骂,而且即使大人,也要"讲理",在她老母鸡一样羽翼的庇护下,我虽然逆反,但还不至于绝望。

在我最逆反的时候,她默默的坐在一旁潸然泪下,我爸让我下跪时,我还倔强的拧着脖子,准备和他斗争到底,但我妈的眼泪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怯怯的问她怎么了,她无力的说,感觉自己黔驴技穷,教不了我。她的眼泪,让我默默的收起了我的逆鳞。

在印象里,妈妈总是带给我惊喜。小时候她给我买很多连环画,还给我讲过很多有趣的故事,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说"曾子杀猪",好多人都没听过,但是我小时候就知道这个成语。上小学时她带我去逛圆明园,还给我买一本八国联军和圆明园的故事书,我看完那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慈禧逃难吃窝头,回宫后还想吃记忆里那好吃的窝头,结果杀死了很多厨子也做不出当时的感觉,直到有一个厨子灵机一动,拿栗子面加黑糖给她做窝头,她才觉得美味,这个故事让我魂牵梦萦了几十年,到现在也没吃到栗子面窝头,而慈禧逃难时咬了一口窝头的那张画,却深深的印在了脑子里。我爸总是嫌我爱看闲书,但我妈却总给我买成套的寓言、聊斋、神话故事当成意外惊喜送给我。在我们小时候,家长还很少有刻意培养孩子业余兴趣的,但是毫无疑问,我妈给我买的那些故事书成功的开启了我的学习大门。现在想想,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记忆力、理解力、逻辑能力都和语文密切相关,她虽然不是有意培养我,但是却给我奠定了一个不错的基础。我给我的惊喜还有很多,有一次我发烧时一睁眼,看见给我买的梦寐以求的红书包,连烧都退了,因为我从来没跟她说过想要那个红书包。她还给我买过最流行的雪地鞋、最酷的牛仔裤、人生第一幅名牌墨镜(不过仅仅是因为我喜欢那个款式,并不知道是名牌),她每次去北京,回来都会给我买衣服,那时候我的衣服虽然比不了班上最时髦的女生,但在青春期也从来没有因此自卑过——我现在回头去看,觉得这一点挺重要的。除此之外,她还带我去拍写真,带我吃肯德基,替我跟老师请假,翘课去看电影,我去看人生的第一场演唱会,也是她赞助的门票。在我中学时她每个月给我一笔不菲的零花钱,让我自由支配,还鼓励我养成记账的习惯,这个习惯到现在已经坚持了20 多年。虽然我拿着零花钱会买一些《当代歌坛》这种没营养的八卦杂志,也会买《瑞丽》这种昂贵的铜版纸时尚杂志,但同时也会订阅《参考消息》、《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报》这种有些意义的杂志。不管我买什么,妈妈都没有干涉过我。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现在学了这么多心理学,知道"被允许"是孩子最渴望的状态。我妈做的这些事,虽然有一些溺爱的成分,但总体来说,构建了我的自由、真实、不压抑的性格基础。

我妈现在比较后悔她对我的"富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却竭尽所能的满足,尤其是物质满足,她认为这对我的成长很不利。我的一些"懒惰"、"不求上进"等都与此相关。她说的没错,但是我更愿意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到这种富养。我身边就有被父母在物质上极尽打压的女同学,在上大学后选择被包养来满足自己的物欲,最终被学校退学的例子。只讲物质,不讲精神,显然是不够的,应该说,是错误的。但是我的情况并非如此,从小到大,做人的道理,三观的建立,还是比较全面的。只是在方式方法上,我爸有一些简单粗暴,我妈有一些溺爱,所以我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但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人格上没有大的瑕疵。我想,如果不是"见过世面"、"经济自由",难保我不会也被别的男人的一块糖骗走,难保不会因为男人的几句甜言蜜语就丧失自我,难保我不会"精神贫乏",无休止的追求物质。

长大后的我,表现出来的是花钱随意,比较任性,但基本上都用来满足自己的喜好。我用名牌,也追求生活品味,但是不痴迷名牌。喜欢的,花多少钱也乐意,不喜欢的,再是名牌也白搭。我背着19.9包邮的包也觉得很自信,但是20岁时就会去商场给自己买爱慕的内衣。我表姐送我的名牌包,因为不好看就转手送人,丝毫不会因为是名牌就有所保留。当iphone 4风靡的时候,我身边的同龄人几乎人手一部,我看见他们小心翼翼又得意的说"我的小四"时,自己却没什么感觉,依然用着我黑白屏的诺基亚8310,直到有一天意识到智能机的优越,才买了第一个苹果手机。

所有这些,都和曾经的"富养"不无关系。所以,我不是很赞成我妈全盘否定她们的教育,我的缺点的确来自原生家庭,但是我的底色和基本素质,也同样来自父母。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在我长大之后,尤其是我上班之后,我和我妈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以前她对我的爱更多的出于本能,出于母兽对幼崽的天然本能,那么在我长大的这些年,她的身份就多了一重,成了我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

记得实习时,我因为说话太过于随便没有被实习单位留下,给她打电话时,本来是故作镇定,但内心十分受伤。我原以为会被教育一顿,但没想到我妈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不要拉倒,反正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没事"。我听后大受鼓舞,心情阴转晴,还跑出去和同学大吃了一顿庆祝毕业。

"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你还有爸爸妈妈"、"反正你还有饭吃,也有房子住" 、"赵四小姐,我和你爸爸是你两个最忠实的老奴,我们争取多活几年,扶稳你再离开"….类似这种话,是我在为前途和钱途焦虑时,她经常说的。我爸对此极为不满,他认为我妈对我的"溺爱"是导致我"不懂事"、"早晚摔跟头"的主要原因。但我却觉得,我并不是真的不懂事,我只是没什么目标,没什么人生方向,因为生活基本无忧,压力不大,所以也没什么远大理想而已。但不得不说,我妈对我的宽慰,是解除我很多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觉得,在我心智还不成熟之前,我妈"溺爱"带给我的好处,多于坏处。这些"溺爱",构建了我的安全感,虽然从表面上看我很作,很任性,但我知道,如果没有这些爱和安全感打底,我不会在摔那么狠的时候爬起来的那么快。它是一颗种子,在合适的时候,就会发芽。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我的每一次摔跤,都有父母对我的抱持。尤其是最近这一年来我妈对我的抱持,带给我的心理支撑,是巨大的。

就像在信里那样,她把我和她,当成了"我们",她自己克服了痛苦、焦虑之后,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淡定、豁达、勇敢,并用这些东西影响着我。她会跟我说:人生哪有一帆风顺,这就是个坎而已,别急,咱们肯定能过去。她会告诉我:妈妈会帮你,但能力有限,我的退休工资会尽量支持你渡过难关,但是你的人生始终还要你自己走,不求大富大贵,但你必须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她会不断的跟我说:既然选定目标,就踏踏实实的干下去,十年八年,只要你一直努力,早晚会有回报的,别急于一时。但我又一次被炒鱿鱼时,她又老生常谈,说:没事,有你的饭吃。当我为高昂的学费焦虑时,我没想过找掌握财政大权的我爸借钱,倒不是我对他有什么敌意,而是因为金钱是我爸安全感的来源,而我不想触动他的安全感。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我的问题。我选择向朋友借钱。我妈心疼我,但又鼓励我说:你跟你的朋友说,容许你慢慢还,你现在不挣钱不代表以后也不挣钱,咱们早晚能还清的。

其实我在写这些时感觉自己的文字很匮乏,因为我组织的语言远不如我妈表达的生动。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支撑,让我在这一年里,即使有过低谷,但越挫越勇。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如果说支持是一种选择,那么懂得就是一种能力。

我觉得我和我妈能互相支撑,首先源于懂得。她在我去年写的那篇告别2017下面点赞留言,说"人生能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真爱,已经是一件幸事",我爸为此颇为费解,认为失败的感情和婚姻还有什么值得荣幸的。我爸经过认真思考,让我妈转告我"如果再婚,不许找超过70岁的",我很平静的说"即使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我依然还相信我值得纯粹的爱情,对婚姻也绝不会将就",我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握住了我的手。当我对Mr. 韩曾经的付出感恩时,我妈也一样能够理解。我选择体面的离开,她和我爸都在我的选择上尊重。没有人在我面前诅咒或痛骂过Mr.韩"忘恩负义",也没有人指责我"咎由自取",虽然我爸是有很大情绪的,但总的来说,还是让这件事就这样悄然过去。相反,我妈会说"更感谢小韩的断舍离,让你真正长大"。过去就是过去,无论伤感、追悔、愤怒、纠缠,都无济于事,留下美好、挥手告别才是面对过去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她在信中提到的电影《无问东西》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我记得回来后我还写了影评。这四个字也一直激励着我,一直前行,无问西东。她说的没错,那是一个阴冷的冬天,我和她从电影大厅里出来,坐在外面的休闲椅上聊了很久。那段时间我爸对我离婚有很深的愤怒,但又极力克制,感受的到他的情绪,我很少去父母家,我和妈妈默契的在外面汇合,比如超市的长椅,电影院的大厅里。现在想来,那时我们确实是在互相支撑的走过的,只是我当时并无感觉。在我的印象里,我当时一见她就像打了鸡血,滔滔不绝的谈论着我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和正在现实中摔打磨炼,日益坚强的内心,我会告诉她问我又找了几份工作,跑了几张保单,学了什么知识,我不断的重复着自己肯定能走出来的信念,既是说给她,也是说给自己。她也每次都握着我的手笑着和我聊天,风轻云淡,微笑从容。也许我在潜意识里是知道她的煎熬和忍耐的,正如她也看到了我亢奋外表下因为失眠而"铁青的脸"和"迅速消瘦的身材",但我们都默契的选择了避而不谈。比起困难,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能走出来。我们互相支撑,一路走来。

现在回看当时的我,我觉得自己当时的表现可以用"优秀" 来评价。而我妈,更是一向是优秀的。我和她平时走在一起时,总是默契的十指紧扣,我们曾无数次在马路上、公园的长椅上、超市的板凳上十指相扣、聊我聊她,聊人生。

妈妈在信中让我们以时间为伴,用时间证明自己,无问西东,沉下心来努力向前。我合上信,觉得没有比这封信更好的新年礼物了。

父母在,不远游,有妈妈在,我就永远觉得自己有依靠。

所谓母爱,就是无问西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