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地球存在了40幾億年,真的就只出現了我們這一代人類嗎?

用戶67867472905


在地球46億年的漫長演化過程中,不止是出現我們這一代人類,起碼最少有6種人在地球上出現過。這些人種分別有:魯道夫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匠人、梭羅人和我們的祖先——智人

有一種傳統的認為,我們是從“匠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現代人”這模型發展而來,但是實際上,地球在200萬年前-1萬年之間共同生存有至少6種不同的人種。這才是正常是情況,如果只出現種人才是異常。

有科學讀物記載了最早的人類在250萬年前的東非就已經演化,它們叫作"南方古猿“。在200萬年前,這些古猿為了擴大領地,開始旅行到了亞洲、歐洲和北非並且紮下了根。地球上不同的氣候,及地域特徵促使他們向不同的方向進化。此後便出現了幾種不同的人種。

  1. 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生存在歐洲和西亞,他們身形偉岸,適應歐亞大陸的寒冷氣候;3萬年前滅絕。

  2. 直立人:它們是地球上存在時間最長久的人種,將近生存了近200萬年
  3. 梭羅人:他們生活在炎熱的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5萬年前退出了地球的演化史。
  4. 弗洛里斯人:他們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另一島嶼,弗洛裡斯島。這些人種演化有點特色,最初來弗洛裡斯島的人,海水水位很低,此後不斷上漲的海水讓小島形成了隔離。逐漸,島上身形魁梧的人無法適應島上有限的資源而被淘汰,他們演化成了後來的小矮人。12000年前,在地球上永遠的消失。

  5. 丹尼索瓦人:他們生活在西伯利亞。2010年的科學家在這地方的丹尼索瓦洞穴中挖出了一塊手指骨化石,為人類種族添了一種新成員。
  6. 魯道夫人、智人:在地球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進化了很多的豐富人種,比如來自魯道夫湖的“魯道夫人”還有“匠人”,最後還有諳厚黑學的“智人”——我們給自己取了個富麗堂皇的美名:明智的人。如果以後又發現什麼化石,人類又要多一種血親了。

根據記載,我們人類的大腦是勝出的重要原因,我們懂得語言溝通、懂得利用工具、有先進的社交能力。這些都是戰勝其它人種、在自然的優勝劣汰中完美的消滅了競爭對手、成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成功的滅絕了人類兄弟姐妹的有力武器。

記載指出了,人類是大量生物滅絕的“罪魁禍首”!這讓人類自己也處於困境之中啊!天道好輪迴,蒼天鐃過誰?現在地球上橫衝直撞的人類還會有多久的時間呢?


弄潮科學


這其實是一個地球有沒有史前文明的問題。一直以來,人們對是否存在史前文明爭論不休。

史前文明說認為: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遠古時代,地球上就存在著人類,並發展出高度發達的文明。如在三葉蟲化石上發現的6億年至2.5億年前穿著鞋的人類腳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國發現的20億年前的大型鏈式核反應堆,在現今南非發現的28億年前的金屬球,及多次不同時期的石器,還有一萬多年前沉入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和秘魯海岸邊200米深處的巨大建築,百慕大的金字塔等等,很難想象它們屬於同一人類文明時期。

在地質歷史上發生過幾次特大的滅絕事件,幾乎滅絕了所有的生物。地球週期性災變的直接證明非常多,從已發現的證據看,史前人類文明曾因各種災變而毀滅。這包括地震、洪水、火山、外來星體(包括隕石、彗星)撞擊、大陸板塊的升降、氣候突變等等。因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論,認為地球上曾經有過多次史前人類及文明。人類的發展並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樣,從低等生物逐步進化,而是週期性的,不同時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從上述說法可以看出,人類文明大致出現過五次,最早在28億年前,然後20億年前、2.5億年前、一萬多年前、現在。

如果是這樣,我們現在的人類就是地球上第五撥統治者了。人類一次一次的遭受毀滅,一個不留,甚至連遺蹟都幾乎沒有了,當然也沒發現DNA和基因留下,但一次次還是被人類進化成了最聰明的動物,一次次成了統治者。這也太幸運了。

另一些學者則不以為然,他們通過對一些所謂證據的分析研究,認為大多數屬於子虛烏有,甚至是人造偽證。現將有代表性的一些情況列舉如下:

28億年前的金屬球

流言: 在南非Ottosdal附近的葉臘石地層中,礦工常會挖到一種神秘的“金屬球”,距今約三十億年。令人稱奇的是,金屬球的圓周位置常蝕刻著三條並列的凹槽。這樣的形狀不禁讓人浮想聯翩,認為是史前文明留下的證據。

真相:其實這是一種地質結核。這些球體直徑在0.5到10釐米之間,形狀並不完全規則,主要成分是赤鐵礦或硅灰石。成層的沉積物顆粒中有很多容許溶液流通的孔隙。溶液中的礦物質圍繞著某一中心層層沉澱下來,從而形成與周圍岩層成分不同的礦物質團塊。這些團塊通常要比周圍巖層更堅硬,也更抗風化。將這些神奇的“南非金屬球”切開後,可以看到同心圓狀的紋層和放射狀結構,這正是結核的特徵。至於球體上的這些凹槽,則是周圍的層狀地層的殘留影響。其實,結核的形狀還有各種的樣子,一般以圓形和橢圓形居多,也有壺形、碗碟形、啞鈴形等眾多使人們浮想的形狀。有時專業的地質學家,也會被這千奇百怪的形狀弄的鬧出笑話。《科學》雜誌上,就曾有研究者將一塊普通的結核,當做恐龍心臟礦化的結核,還據此得出恐龍具有四室心臟的結論。

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流言: 這個故事要從1972年法國從非洲加蓬奧克洛地區進口的一批鈾礦說起。自然界中,鈾同位素含量的比例應該是一致的,鈾238為99.27%,鈾235為0.72%,其餘為鈾234,其中只有鈾235作為核燃料。可這批鈾礦的鈾235,僅有0.717%,這似乎只能指向一個可能——這批鈾礦已經被人使用過。果然,研究人員在加蓬髮現了共16處史前核反應堆,它們從17億年前(另有說法稱是20億年)開始運行,斷斷續續持續了幾十萬年。當時的地球還是細菌和藍藻的舞臺,會是誰構建了這麼精巧的核反應堆?不少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天外來客或者遠古文明。

真相: 對於人工核反應堆,鈾235的濃度必須提煉到3%;其次要有水的存在,一方面作為中子慢化劑,使中子速度降低,提高其同鈾核反應的概率;另一方面作為冷卻劑,及時帶走熱量,避免爆炸。而在奧克洛這個看似尋常的小鎮,一系列巧合的自然條件,使得天然核反應堆正好得以發生。首先,隨著20億年前地球大氣中氧氣濃度的增加,鈾能夠以氧化物的形式溶解於水中,從而富集到一處;其次,17億年前鈾235的含量約為3.1%,滿足反應的臨界值;再者,這裡的鈾礦被多孔滲水的砂岩包圍。地下水滲入鈾礦中,作為中子減速劑。當反應釋放熱量過多,水會蒸發,使反應減速或停止,直到水重新冷卻,再開始反應。最後,這裡的礦脈中也沒有大量的硼、鋰或其他“毒素”。這些元素會吸收中子,可以令核裂變反應停止。

2.5億年前的腳印

流言:在猶他州羚羊泉一塊5億年的石板上,留著一個時空錯亂的“腳印”。1968年,一名化石愛好者敲開一塊石板,發現上面居然有一個“鞋印”,踩在兩隻三葉蟲上。要知道,三葉蟲可是古生代聲名顯赫的海生節肢動物,生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絢爛,死於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的悲壯,就連恐龍都不曾見過其真容。不少神創論者,都將“腳印”標本視作對進化論和傳統地質學的嚴峻挑戰。

真相:地質學家認為,這不過是岩石中某個堅硬的部分剝落下來,剩下的部分看起來就像鞋印了。足跡化石需要暴露環境,通常是連續的序列,會產生壓力變形——這三個特徵“鞋印”都不具備。再者,鞋印上的三葉蟲生活在海中,不知是哪位智慧生命沒事穿鞋到海里蹬了一腳?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來形容這種將模糊、隨機的圖案賦予實際意義的現象,叫“空想性視錯覺”。例如火星上的人臉,人民幣上的跪拜貓,等等。

科學家們還從一些所謂的證據中發現造假現象,比如伊卡石——這種出產於秘魯的石頭上刻有神秘圖案,包括恐龍與人類共同生活,超前的外科手術圖等等。後來一名製作者跳出來坦言,“製造這些石頭比種地容易”。又如“水晶頭骨”——這些由透明石英打造成的人頭骨模型,一度流傳是前哥倫布時期美洲阿茲特克或瑪雅文明製作,後來證實,其實際完成年代是在19世紀中葉或更晚。

所以質疑史前文明的學者認為,史前文明是不存在的,至少目前為止沒有實質性的足夠證據證明其存在。

但科學界並沒有給出所有的答案。時空通訊在其他的文章說過,人類文明還處於很低級階段,還對自己所處的地球本身也知之甚少,所以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探索,好在科學精神就是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新的東西,從而修正過去的東西。相信隨著人類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謎底會水落石出。

現在整個科學界對是否有史前文明的研究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目前並沒有公認的結論。時空通訊才疏學淺,憑著學習掌握的一點點線索,更不敢妄下定論。此文只為拋磚引玉,願與大家共同探討。


時空通訊


人類之前沒有人類,人類之後也沒有人類。

人類文明難道不是一個發展漸進的文明嗎?怎麼還有代數之分呢?

地球雖然存在的時間長達46億年,但留給生物誕生、進化、發展的時間,事實上,並不多,不要聽到了46億年,一下子覺得地球的歷史那麼久,會不會在人類之前,還存在著其它智慧文明呢?

沒有的,地球誕生至今,只存在人類這一種文明,人類文明之前沒有文明。

約38億年前,地球開始出現了原始海洋,這個時候才能說地球具備了誕生生命的溫床,一些最早期的微生物開始出現,此時,地球才可以被稱為有生命的星球。

約32億年前,原核生物開始出現,這算是生命進化邁出了一步,約23億年前,地球上的板塊運動才開始相對來說穩定了起來,相對穩定的大陸開始出現了。

約15億年前,真核生物開始出現了,這又是生命進化邁出的一大步。約8億年前,原始的多細胞生命體開始出現,於是生命形式開始豐富起來。

而如今所有的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則只是出現在3億年前,生活在遠古海洋中,後來藉助於海洋的潮汐才得以到達陸地上進化,是如今所有脊椎動物的祖先。

看看吧,你還認為這46億年真的很漫長嗎?

2.3億年—6500萬年前,地球上是恐龍們的天下,這個不談,6500萬年後,才真正算是靈長類動物的天下。

從原本的46億年,看看這會兒還剩下多少年啊,才區區6500萬年而已。

所以啊,不要老是看著那個46億年,這看起來的確很漫長,會讓人不由得想象,可是細細算下來,時間並不多。所以,人類文明之前沒有文明,人類文明是地球上第一個智慧文明。


科學船塢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才叫“人類”。

現在古人類研究者的定義,基本上是以“習慣性直立行走”為劃分的,當然,基礎是靈長類動物,袋鼠、鳥神馬的不算。

我們現在“這一代人類”,應該指的是我們現代人,分類上叫“智人”。

所以,按古人類學家的定義,能算是人的,還真挺多。從700萬年前的撒海爾人乍得種開始,目前已經發現十好幾種“人”了。有著名的“露西”,屬於人科、南方古猿屬。

但是古猿們不論是外觀,還是行為習性,從感情上都難以接受把它們也算進“人類”。那麼,我們把圈子再縮小一點,到“人科、人屬”,人屬的動物,不但跟我們親緣關係近,而且他們還很能幹,能製造工具。

大約從200萬左右,就有了很有“人樣”的人了。他們製造的工具越來越好,大約100萬年左右,就開始用火,可能前後也發展出了語言。

到了六七十萬年去的海德堡人,他們可以團結協作,晚上能一家人圍坐在火塘邊上侃大山,家裡有親人死了,也會悲傷難過,搞點漂亮的手斧什麼給親人陪葬。

之後的幾十萬年裡,出現過各種“人類”,他們有的是我們的直系祖先(早期智人),有的也許是我們的親戚,但是跟我們多少有點血緣關係(比如尼安德特人),有的跟我們的關係存疑,似乎有關係但又沒啥特別有力的證據(比如直立人,北京猿人)。

幾十萬年是很漫長的,那些不同於我們的人類,其實多少都發展出了一些文化,往身上塗點顏色、製造一些精美的裝飾品,甚至藝術品等等。他們雖然沒製作出飛機大炮、手機電腦,但是他們扶老攜幼,畫個壁畫、縫個衣服,其實跟我們也沒太大差別。但是他們確實跟我們“這一代人”有很大不同,不論是從解剖機構上看,還是演化關係上。


博物課堂劉老師


【美國世界科技報】載,地球在26億八千一百七十三萬零二年九月,地球人完成了最後一批木星遷移。至此,地球人全部撤離了地球。

現在的地球人類,是地球二代人類,當時的地球人,科技已經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遷徙木星的計劃經過203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一代地球人核工業發達,研發的機器人,可以取代人類的一切工作,包括生育。大量核洩漏,使人類無法正常生活,只能依靠精子庫讓機器人代育,當時世界不是分為五洲,分南北兩個半球。南半球帥先遷入木星,現在世界上描述的外星人,就是當時受核輻射的影響,變成畸形。外星人來地球,是在尋找遷徙之前留在地球的寶藏。據【夢溪筆談】載,南海,東海下面,埋藏外星人一直尋找的寶藏。西太平洋下面,也埋藏百分之二十的外星人寶藏。根據專家估計,百分之八十的外星人遺留的寶藏都埋藏在華夏,夠整個世界消費一億年。北半球晚遷入木星,基礎設施差,人在地球受核洩汙染嚴重,來地球尋找寶藏的外星人,基本都是北半球人。現在木星擁有98億人,36億已遷徙火星。霍金預言的火星人,確實存在,不過都是木星人的後代。每當過年,火星人都要開飛船去木星祭祖。飛船相當於私家車。

【太平廣記】載,一代地球人的相貌,和現代人差別不大。三隻眼,由於受核洩影響,變成兩隻眼,在一代地球人眼裡,兩隻眼就是畸形。現在的外星人,一半以上依然三隻眼,都是精子庫中,機器人生的。兩隻眼的外星人,是自然生育而成。是一代地球人的退化。現代人不是由猿近化而來的。當時有兩個原始部落沒有遷徙,大約七千萬人。慢慢發展成今天的地球人。


白這個顏色


人類就是人類。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搞清楚一個問題,生命不會重塑和100%重演。

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上帝,那他並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造物主,更像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修補匠。這是啥意思呢?

物種的基本準則就是將就,在既有的原型上進行修修補補,比如說翼龍在白堊紀滅絕之後,並沒有再次出現在天空之中,替代它們的是後起的鳥類和蝙蝠,這些生物與翼龍根本不是一家人,而且它們的祖先並不飛。

再舉一個例子,稱霸海洋的魚龍是爬行動物,但是在它之後,稱霸海洋的是從陸地走進大海的鯨。那是在哺乳動物動物基礎上加工的。

這麼來說就是人不可能重複出現,只可能出現類似的高智商物種。但是,不會原模原樣地重複。

另外,人類出現是生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一個結果,我們看人類的祖先經歷了森林到草原,熱帶到冰原,從非洲到歐亞再到美洲的遷徙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高智商的個體和群體協作的群體活了下來。所以我們看到了這個結果。如果沒有這樣的變化,是不可能出現高智慧的物種的。


植物人史軍


這個還真沒有定論,人類歷史不過數百萬年,地球的年齡已經46億歲了。就目前所知,地球上已經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並且有觀點指出,我們現在正在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當中。

↓五次生物大滅絕↓

但是我們發現,第一次生物大滅絕是發生於4.4億年前,是奧陶紀末期,而奧陶紀始於5億年前左右。那再往前呢?地球上有複雜的生物存在嗎?從46億年的年齡來看,還有40億年的空白期,除去早期地球形成,難道剩下的一直都在進行著“生命孕育”工作嗎?

當然了,我並非行家,在此只是說了下普通人的疑問。

學界對是否存在史前文明也是爭論不止,也列舉過許多證據,列如史前化石腳印、史前金屬球、史前核反應堆、水晶頭骨等等,不過後來這些都被證偽了

不過這個話題也是許多科幻小說的主題,也有許多民間愛好者對此十分熱衷,甚至會同外星人、UFO等等進行聯想。

至於真相是什麼呢?我們還是等待日後科學給出解答吧。

期待您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這個問題透漏出了題主對史前文明濃濃的好奇心,可惜我告訴題主:

從46億年前地球誕生到35億年前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誕生再到450萬年前人類誕生,從來就沒有什麼史前文明,也就是說只有我們這一代人類文明。


地球雖然存在了46億年,但是生命只有35億年的歷史,而且早期的生命還都是結構簡單的生命,大規模的動植物生命出現還是在5.4到5.5億年前,多細胞動植物首次把地球變成一個生機盎然的簡單世界。

而我們都知道只要是生命,不論動物還是植物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進化,如果適應不了環境那麼就只能滅絕。所以說之所以只出現了我們這一代人類文明,就是因為人類的祖先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適應環境的變化。



經歷了物種大滅絕,小行星撞地球,冰河時期,熬死了一代又一代地球霸主,終於在450萬年前,人類和猿類分道揚鑣並且最後產生了我們人類文明。

所以說是不存在史前人類文明這種東西的,因為人類是進化出來的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只能隨著環境慢慢進化才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人類也沒有一代一代的說法,從始至終都是我們這一代人類,只不過一直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


一切都是進化的產物,所以史前人類文明是不存在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至少從目前有的科學考察來看,地球上確實只存在過我們這一代人類。

38億年前出現DNA。35億年前出現單細胞植物。5億年前出現大型無脊椎動物(三葉蟲)。4億多年前出現脊椎動物(無頜魚)。3億多年前出現兩棲動物。3億年前出現爬行動物。

2億多年前出現哺乳動物。6000萬年前出現靈長目。1000多萬年前出現古猿。500多萬年前出現南猿。200萬年前出現能人。150萬年前出現直人。幾萬年前出現現代人。

這個發展線索基本是一貫的,並沒有發現太多的缺失和矛盾之處。所以目前的科學結論,我們是地球生命長期發展進化的結果,就我們這一代。

那麼在地球漫長生命發展過程中,會不會誕生其他生命呢?比如說有沒有可能在38億年更早的時候有過生命,然後全部滅絕了呢?

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是地球上發展出現了其他生命,那麼其肯定會留下一整條完整的進化鏈。就算其中很多環節因為地質災害被毀滅了,總會留下些蛛絲馬跡。而我們現在基本沒有發現。所以至少在目前考察結果上,38億年前應該是沒有其他生命發展出來的。

那麼,有否可能在生命發展的中途出現別的生命分支,進化成人類,然後又因為某些原因離開地球或者滅絕呢?比如說恐龍進化而成的人類?

單純從進化角度,這確實是有可能的。但是,假如恐龍進化成了恐龍人,又因為某種原因滅絕或者離開了,那他們總得留下進化的遺蹟吧?比如目前發現最聰明的恐龍是恐爪龍、迅猛龍,但它們也不過相當於狗或者猴子的智力。更高等智慧的恐龍及其活動遺址呢?

所以,目前至少從現有科學考察來說,是不支持其他人類生存代系的。當然,未來如果發現新的證據,可以修改這個結論。畢竟,目前只是沒有找到正面證據,也不能完全斷絕這種可能。


巴山夜雨涮鍋


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即在39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最後的共同祖先(LUCA),即後來一切生物的根源,一種能夠自我複製的有機體,35億年前的藍藻就起源於此。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就要從動物的進化史講起。

6.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個多細胞動物——海綿,海綿是現在所有動物的祖先。

在5.3億年前,地球上氧氣的小幅驟升,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了條件,並出現了第一條魚,昆明魚,從此拉開了脊椎動物進化的序幕。

達爾文進化論認為,自然界生物的進化是”漸進式”的,即”自然界裡沒有飛躍”,達爾文的漸進式進化並非完全正確,實際上,生物的進化是一次次巨大飛躍的結果,每一次巨大飛躍都是生物基因適應性突變造成的,脊椎動物的進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魚進化出鳥類或人類經歷了數次巨大飛躍。下面概述一下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八次巨大飛躍

1.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長出脊椎兩側對稱,最具代表的物種是昆明魚;

2.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長出頜骨主動獵食,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初始全頜魚;

3.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長出四足爬行登陸,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魚石螈;

4.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產羊膜卵征服陸地,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林蜥或始祖單弓獸;

5.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四肢直立前肢捕食,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首個恐龍——始盜龍;

6.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恆溫長羽可以飛行,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始祖鳥;

7.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恆溫長毛胎生哺乳,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中華侏羅獸;

8.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飛躍:兩足站立直立行走,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是能人。

脊椎動物的進化經歷了上述八次巨大飛躍,人類是脊椎動物的最終代表,在進化史上也不只有我們這一代,從250萬年前的能人算起,人類大致有過五代,分別是能人、早期直立人匠人、晚期直立人海德堡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和最後的智人。我們現代人都是智人的後裔。

我們最近直接祖先——智人憑藉智慧的大腦,良好的語言溝通,很高的團隊合作精神,快速的移動能力,以及較為精緻的武器,消滅了世界各地的直立人或尼安德特人,最終成了世界的主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