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進入梅州南大門豐順縣境內,沿著X950線來到黃金鎮清溪村,會看到一座客家古民居——紹陽書室。紹陽書室前身是大佬屋,其創建人是豐山萬五朱公。

據《朱氏族譜•源流世系》載,豐山萬五公,是朱氏梓公第五子。約生於公元1350年,按立譜始祖正公序列,排為七十二世。其先世來自金陵(今江蘇南京一帶),原籍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村,是朱熹11代孫。宋末元初,為避戰禍,遷於潮州府金山下仙坊巷(後稱朱屋巷),官任潮州府儒學正堂。史稱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遊於海邑豐政都拔溪(今豐順縣黃金鎮清溪村),視水土豐美,遂創業垂統,置籍以家,始建祠堂焉。是豐順朱氏開基大始祖,族人尊稱其為一世。


豐山萬五公娶淑範胡氏孺人為妻,生子肇基,兩老百年歸壽後,合葬於白土龜華村塘面。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豐山萬五公篳路藍縷,披星戴月,建造大佬屋。大佬屋坐東北朝西南,依山傍水,為三進二橫一圍龍佈局,今橫屋及圍龍已毀損,僅遺中軸三堂,土木石結構,面闊五開間,內有20個房間,建築面積642平方米,佔 地總面積1800多平方米。大門前有五級石階,石階兩側鑲嵌兩塊半圓形石雕飛鳳,門前一口半月形池塘,池水清澈,波光瀲灩。水口九曲迴環,獅山、象山左右把守。

為了讓後代知書達理,豐山萬五公在祖屋內辦書房,名曰“紹陽書室”。書室為何取“紹陽”二字呢?經查閱史料等多方考證,“紹”的意思是“繼續,繼承”,“陽”指朱熹(我國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家)的別稱“紫陽”,取名“紹陽書室”,其用意是明確“繼承朱熹思想,以朱熹精神育人”的辦學宗旨。“紹陽書室”四字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正門上方,據傳是朱熹手跡拓本。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豐山萬五公遵循“子孫不可不教”的朱子家訓,湊錢捐物,集腋成裘,厚薪聘請教書先生,推行朱熹的“讀書起家之本,循禮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扶貧濟困,設償田、收租息濟助貧困家庭學子,讓他們得以完成學業。

“紹陽書室”以朱熹儒學書香和詩禮遺風薰陶一代又一代朱氏後人,帶來這方水土民風純美、人丁興旺、賢才蔚起。他們有的遷往廣東的大埔、梅縣、潮汕、揭陽、韶關、陽江等地,有的遷往海南、廣西、港澳臺地區,有的“過番”南洋,僑居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豐山萬五公至今已代傳30,目前豐順縣內朱氏後裔達五萬多人。自上世紀70年代末起,隨改革開放大潮離開故里,到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地區發業寓居的就更難以計數了。

豐山萬五公,開創了豐順朱氏一片新天地,為朱氏後人所景仰。每年清明節,在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創業的朱氏後人,都會懷著一份虔誠之心匯聚其陵墓前叩首跪拜、燒香點燭,以示紀念。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朱氏始祖豐山萬五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