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種好自貿“試驗田” 奠基發展大格局

種好自貿“試驗田” 奠基發展大格局

種好自貿“試驗田” 奠基發展大格局

2017年4月1日,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

作為陝西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3.81平方公里的滻灞自貿(功能)區承擔著先行先試、產業發展和輻射帶動的重要功能。它的設立是為了積極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從而為陝西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積累新經驗,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區域整體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據西安滻灞生態區自貿辦公開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滻灞自貿區自貿國際完成投資7.9億,新增市場主體702家;持續推進省市權下放承接,梳理政府管理事項320項;16項舉措已納入全市創新舉措,其中,“集群註冊”服務和“通絲路”跨境人民幣結算平臺被列入陝西自貿區複製推廣案例……種種工作亮點,展現出滻灞自貿區為助力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做出的切實努力,併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滻灞自貿區承擔的65項任務共涉及發改局、商務局、行政審批局、工商滻灞分局等13個局辦,任務重、要求高。自貿辦逐項梳理任務,明確責任部門;與牽頭部門每月溝通落實情況,及時更新臺賬清單;同時多次對接省市自貿辦,為牽頭部門協調省市級對接部門,爭取試點任務落實過程中的政策支持,現已階段性完成74項,完成率113.85%,全面超額完成試點任務。

滻灞自貿區屬於非建成區,產業空白,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基礎薄弱,缺乏承載空間。為此,滻灞自貿辦聯合滻灞工商分局,立足滻灞自貿區自身情況,引入滻灞商務秘書公司,在原自貿窗口服務基礎上進行業務延伸,採取“集群化辦理,集中服務”的方式,為企業免費提供註冊用地,並幫助企業解決一部分日常管理事務。“集群註冊”這一創新舉措,使自貿區市場主體日趨活躍,企業註冊量大幅度提升。

在深化金融領域開放方面,滻灞自貿區積極發揚優點,為了便利企業結算、節省成本,在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省市自貿辦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通絲路”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通絲路”平臺以構建歐亞立體化大通道為基礎,以建立交流平臺和健全合作機制為保障,依託思路人文、區位以及能源、科技、文化等資源與產業發展優勢,促進區域金融資源聚集,提高金融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擴大金融資源配置空間。

借鑑其他自貿區的優勢,滻灞自貿區還積極整合長安銀行大數據中心、新華保險後臺大數據、省政府經濟信息中心等資源,與新華社聯合打造“絲路金融信息產業基地”。目前已建成“絲路金融網”網絡門戶和“絲路金融”微信公眾號,旨在佔領金融信息領域制高點,最終目標是成為集金融徵信、金融信息、數據挖掘、指數研發、金融傢俱樂部等多重功能於一身的金融大數據信息中心。

在中國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擴大進口的形勢下,滻灞自貿區積極整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業和貿易資源,搶抓先機,擴大區域與各國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在區內設立“一帶一路”貿易之家,並於2019年1月17日正式開館。貿易之家首批集中展示阿塞拜疆、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柬埔寨、摩爾多瓦、馬來西亞、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等“一帶一路”沿線特色貿易商品,並同步宣傳和推介各國國家形象、重點招商引資項目。

同時,為了實現多層次、多領域的政府對話、企業合作、民間互動、創新互聯互通合作機制,滻灞自貿區聯合市商務局、市發改委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商務中心,目前已開展“中俄地方經貿合作論壇”、“絲路國際人文交流行動”等30餘次自貿主題活動,擴大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創新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引入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大型實景演出劇目《駝鈴傳奇》,弘揚了絲路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同時海洋王國也受到廣泛關注,華夏文旅和華和國際分別獲得“全市自貿區優秀創新企業”。

據悉 ,2019年,滻灞自貿區將以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滻灞功能區實施方案和產業規劃為抓手,以“金融創新、人文交流、會議會展、對外貿易”為重點產業方向,在完善自貿區頂層設計方面,緊扣滻灞自貿區實際,在《滻灞自貿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滻灞自貿區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加大對自貿區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方面的諮詢,為自貿區的戰略實施探索創新方向;繼續採取“集群辦理,集中服務”的方式來解決區域承載空間不足的問題;繼續支持滻灞商務秘書工作,優化對企業的服務內容;藉助滻灞會議會展優勢,召開自貿、“一帶一路”主題論壇,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同時,滻灞自貿區還將積極對接省統計局、市營商辦,完善營商環境工作機制,推進自貿區內重點項目建設,確保2019年前自貿國際和自貿中心主體完工,持續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探索,努力將滻灞自貿區建設成為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絲路人文交流重要支點,唱響“滻灞發展大格局”的時代強音。 華商報記者 陳夢揚 圖片由西安滻灞生態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