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後晉謀求脫離契丹,不願稱臣,耶律德光起兵征討,大破開封城

後晉謀求脫離契丹,不願稱臣,耶律德光起兵征討,大破開封城

我們之前講到過,後晉的石敬瑭為了自己的私利,割送燕雲十六州,並向契丹皇帝自稱為兒子。石敬瑭死後,他的侄子石重貴接任,石重貴不想臣服,隨即集結後晉軍隊,企圖攻擊契丹遼國。石重貴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當時的後晉國力並不是很強盛,要不然石敬瑭也不會向契丹稱臣以尋求保護,國土面積也不大,基本就相當於現在的河南省的樣子,而且周邊還有割據政權,比如後蜀等等,突然就要向強大的遼國宣戰,那不就是作嗎?

後晉謀求脫離契丹,不願稱臣,耶律德光起兵征討,大破開封城

這就是拿著雞蛋往石頭上扔啊。此時的契丹皇帝叫耶律德光,他收到後晉準備翻臉的消息後,一開始還不相信,也挺詫異的,決定石重貴是不是腦子發熱燒糊塗了。消息證實後,耶律德光也沒有含糊,他召集契丹部隊,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征討石重貴。少數民族基本都是馬背上的政權,他們的領袖也是很喜歡自己親征去打仗的,比如後來的滿清皇帝,也好這一口。我們漢人的中原政權的皇帝,基本都不太御駕親征,一般都是在朝廷中遙控指揮。

後晉謀求脫離契丹,不願稱臣,耶律德光起兵征討,大破開封城

我們之前說過,燕雲十六州割讓後,北方的長城基本失去了抵禦外敵的作用,北方的遊牧民族到中原來再也不想以前那麼艱難了。所以契丹的騎兵根本就沒有收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後晉的部隊一瀉千里,潰不成軍,契丹大軍很快就打到了河南的開封,也就是後晉的首都。後晉這個國家,建立了短短不到十一年,只經歷了兩個皇帝就滅亡了。而諷刺的是,當時幫助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建立這個國家的,正是契丹的皇帝耶律德光,現在他有親手毀滅了。當時所有的皇族,包括石重貴和他的家族,全部都被放逐了,到哪裡呢?他們放逐到離開封幾千公里外的東北,那個時候東北還不是北大倉,那是天寒地凍,相當的荒涼。最後石重貴和他的家族怎麼樣了,那確實很難考證了。

後晉謀求脫離契丹,不願稱臣,耶律德光起兵征討,大破開封城

確定的就是後晉滅亡了,石重貴和他的家族被消滅了。與此同時,我們宋朝的主角趙匡胤二十歲了,趙匡胤屬於早婚早育型的,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已經好幾歲了。趙匡胤親眼看到契丹人進入了開封,看到契丹的皇帝登上了開封城頭,當時趙匡胤的父親失業了。趙匡胤的父親,我們之前提過,他是朝廷禁軍的中層官員,神奇的是,不管皇帝怎麼換,他的工作不會變。但這次不一樣,遼國人進來後,禁軍全部都換成了契丹人,所以他終於失業了。耶律德光佔領開封后,一開始有個想法,想把開封變成大遼的土地,但很快他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漢人好像比較排外,不太歡迎他們的到來,契丹在城內的小部分部隊,經常會受到漢人的暗算。

後晉謀求脫離契丹,不願稱臣,耶律德光起兵征討,大破開封城

而且契丹人常年在蒙古高原生活,天氣比較寒冷乾燥,開封屬於中原地帶,氣候比較熱,所以他們在這裡住的很不舒服。本來他們是不想走的,但又怕被斷了後路。因為契丹人是一路打到開封城的,周邊的地方都沒有動,他們只佔了這一條線,如果周邊的割據勢力起兵斷了契丹人的後路,形成夾擊的態勢,到時他們想回蒙古草原可能都回不去了。後晉雖然被他們消滅了,但他們只是抓住了皇帝,而後晉各地的藩鎮還在,其中河東節度使,河東就是現在的山西一帶。

後晉謀求脫離契丹,不願稱臣,耶律德光起兵征討,大破開封城

這裡的節度使劉知遠是後晉當時勢力最大的,而且這個人行伍出生,性格沉穩,打仗很有一套。當時各地的藩鎮看到後晉已經滅亡,紛紛向契丹稱臣,但劉知遠偏不,他只是派了使節到開封,向耶律德光表示祝賀,除此而外,沒有任何表示,耶律德光從劉知遠的行動上也看出來了,此人非同尋常,也不敢小視他,由於這些種種因素的影響,遼國皇帝權衡利弊後,撤出了開封城,回到了蒙古草原的大本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