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工人獲得工資,資本家獲得利潤,這是公平合理的,這句對嗎?

承諾7年丶讓妳寂寞7年


一個國家的資源分配怎樣才能公平呢!首先是生產勞動,在不同的自然條件裡以生存為主,環境決定生產力,人的行為能力大小能促進生產關係進步,並加快資本發展加速社會進步。

因此,要以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為原則去辨別勞動成果。

工人獲得工資,資本家獲得利潤,這是公平合理的,對嗎?在上面前言中個人就已經否定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工人獲得工資,資本家獲得利潤,這本來就不公平,資本家憑什麼給工人工資,工人憑什麼就一輩子當工人還拿資本家的錢,而工人這點工資難道是恩賜嗎?

不要用自已的小聰明把別人當遇鈍。拿工資的人不一定沒有智慧,所謂成果大都是依靠工人、農民和生產勞動者創造出來😱的,而獲得財富大多與工人無關,這怎麼會有合理可言呢!工人工資是從資本家盈利後微薄工資,不是生產勞動獲得的剩餘價值。而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往往又是不擇手段得來的。

縱上,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高境界高智商智能時代,共享自然形成強有力的充餘資本,能平行各方利益,使其在現有的生產力快速成長起來,進入發達先進文明進步國家。否則,資本資產私有化不可能有公平,只有滋生階級,造誠二極分化,並且始終帶有錄削性質,是不成熟的社會基礎,即使經濟相當發達,也是靠掠奪投機壟斷和發動戰爭等霸權得來的,它的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除了掠奪就是佔有。資本家就是既得利益的典範,仍可把午奶倒進河裡也不能免費讓別人吃,資本家還有良心可言嗎?


太宇永恆


對也不對。有人一定會跳起來罵:你這不是廢話嗎!用“廢話”這詞算客氣的……

這裡插一句,現如今時興用“企業家”這個和諧的稱謂來稱呼“資本家”了。時代不同了,稱謂也要與時俱進。

言歸正傳,為什麼說題目中的這句話對也不對呢?!因為它缺少判定其對與錯的必要條件。

問題若補充完善為:“工人和管理者獲得工資,企業股東獲得利潤,……國家獲得稅收,且三者利益的分配比例在相對合理的限度內……這是公平合理的,這句對嗎?” 這樣我就可以肯定地回答: 對的。

有人又會發問: 何為“相對合理的限度”?最簡單的,就是各地方政府規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還有老以前工會代表與資方進行工資談判,談什麼?談出一個合理限度即合理的工資來。

如果勞動力短缺,勞動力和人才市場便會自我調節在合理限度內; 但若勞動力過剩,市場自我調節便會失靈。或者資方行業壟斷,也會使市場自我調節失去作用。

若利益分配不在合理限度內,會發生什麼呢?!

①罷工示威遊行。

②工人革命運動

這樣大家就不難理解中外歷史上發生的社會主義革命了。而且革命最終在生產力相對不發達的俄國率先成功,在此之前,還有1871年巴黎公社的短暫革命實踐。

我們要強調一個史實,工人運動是發生發展於西方社會的,馬克思也是個德國籍猶太人,馬克思的革命活動和對資本本質的揭示也大多是在資本主義的心臟倫敦開展的。

有人會拿現在發達的西方社會來否定工人運動史,否定社會主義革命史,那就大錯特錯了。歷史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而分階段發展的,現在的人很難想像“圈地運動”時英國農民的苦難,更是難以想像英國紡織女工的血淚史。(詳見https://m.baidu.com/paw/c/www.360doc.cn/mip/209366144.html)


hwd4


這個題目是剝削有理的翻版,是在替資本家榨取工人剩餘價值的殘酷行為進行辯護。

馬克思在論分工的兩重性中指出:“分工提高勞動的生產力,增進社會的財富和文明,然而卻使勞動者陷入貧困以致淪為機器。勞動促進資本的積累,從而也促進社會福利的增長,然而卻使勞動者日益依附於資本家,加劇勞動者間的競爭,把勞動者拖到生產過剩的瘋狂競賽中去;而接著生產過剩而來的則是同樣的猛烈的生產衰落。”這就是資本家和工人在分工上最本質的區別。

資本家在組織工人進行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工人的勞動時間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工人勞動時間是在生產品的過程中產生和體現出的勞動價值,其中主要包含了資本家投入的原材料的運營成本,固定資產的折舊成本,生產管理成本,繳納稅收的費用,工人的工資等,這部分時間被稱之為必要勞動時間,也被稱為工人勞動價值時間,這一部分的勞動時間在總體勞動時間裡佔有的比例並不是很大。一部分工人的勞動時間被稱之為剩餘勞動時間,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被稱之為絕對剩餘勞動時間,一部分是通過對生產工藝和機器設備的技術改造,而相應的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產品的生產時間和工人的相對剩餘勞動時間。資本家就是在剩餘勞動時間裡對工人的勞動價值進行無償剝削的,這時候工人通過剩餘勞動所產生的剩餘價值也就是資本家的全部利潤,這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實質。

工人獲得工資,資本家獲得利潤,在以資本壟斷的社會中,也就是在以私產為主的資本主義社會,是堂兒皇之的一條理由。我掏錢僱傭了你,你就得為我幹活,從表面上看是公平合理的,並且看似還是資本家養活了工人,但是從實質上來分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資本家不會無緣無故大發慈悲來為無產者服務的。他們只所以付給工人工資,就是因為他們看中了工人所具備的剩餘勞動時間,以及蘊藏在工人剩餘勞動時間內能夠給他們創造豐厚的物質財富的機會,這才是資本家的實質行為。而工人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就會淪為聽命和依附於資本家的生產勞動的機器,因為他們的勞動被資本家視為是一種原材料的升值和機器的消耗,是計入在生產成本當中的,工人的工資也只有在生產成本的過程中進行體現,享受不到剩餘價值所帶來的利潤分配,所以工人從根本就沒有人格上的獨立和自尊,充其量也只能是隻會勞動的奴隸。這能說是工人和資本家是平等的嗎?



駱駝草的吟唱


工人階級和資本家是二個對立面。沒有和平共處的可能,有的也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環境人物的變化就會發生變化。

資本投資它是為了利益,這個一定會對工人形成剝削,而工人工作是為了獲得報酬,得到福利,這就難免要和資本家形成對立。

當雙方的對立面越來越大時,就會出現矛盾的爆發,工人會霸工暴亂,出現工人運動等,而資本家也會結業不做,導致生產力下降,社會出現更多的問題,最後經過痛苦的磨合後,雙方又會達成短暫的和諧,直到下一個週期。


雲鋪旺


有人說工人掙工資,資本家掙利潤,公平合理。首先說,這句話等於把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理論抹平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就變得合情合理了。

不過,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勞動力價格市場化,這話似乎有一定道理。你想,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企業機器換人的步伐加快,公司裁員經常化,用的勞動力越來越小,資本家對勞動力的選擇範圍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在職工人還敢和資本家理論工資價格?面對門外大群待崗人員,資本家輕輕一句話,“你不幹有人幹”,工人就沒脾氣了。

這樣一來,只要工人的工資價格市場化了,讓你毫無怨言地接受。那樣,資本家掙利潤就合情合理了。

按說,這句話解釋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不過,資本家的好事又被市場經濟破壞了。

前面我們說過,市場經濟可以幫助資本家實現勞動力價格市場化,也可以幫助工人決定資本家的營利水平,甚至幫助資本家收穫風險。

這是因為,在當前經濟模式下,工薪階層構成了消費市場的客戶主體,他們的勞動收入水平決定了他們的消費水平。這樣一來,資本家當初付給工人多少工資,在消費市場只能收回多少銷售收入。剩餘的產品只能由資本家自身消費了。如果他們消費不了,只能造成積壓,甚至爛掉。

當然,由市場競爭的存在,在有限的市場購買力中,有一部分資本家會勝出,收穫大部分利潤,而另一部分資本家則成為失敗者。他們會破產,倒閉,甚至跳樓。

所以,這句話應改成這樣表述:

一部分工人獲得工資,一部分資本家獲得利潤,剩下的工人失去工作,剩下的資本家則變得虧損,收穫破產與倒閉。這樣才公平合理。


陽城導航


看你怎麼理解公平合理這四個字的含義了。

如果你認為不勞動就不能夠佔有勞動成果,那麼這個安排就是不公平合理的。

如果你認為出資了就應當有權佔有勞動成果,那這個安排就是公平合理的。


唐律疏議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不是搞錯了,在社會主義國家談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本身這個性質就變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存在的關係是壓迫和剝削,不存在合不合理,在社會主義國家不適合討論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有違常理


生命的過客686


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看作成一個交換或者合作的關係。

——

如果把工人的勞動力看作成一種資源,那麼工人用自己的勞動力資源從資本家那裡換到了其他資源,從這種角度去看,工人後資本家之間是一種資源交換的關係。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工人沒有定價權,定價權抓在資本家的手裡,工人只能被動接受資本家開出的價格。

更深層次的分析就是資本掌握交易的規則,工人只能遵循資本家制定的規則進行交易,所以工人處於吃虧的一方。

——

如果把工人和資本家的關係看作成一種合作的關係,工人出力,資本家出材料和其他生產設備,一起合作製造商品,獲得受益後按“出資”比例分配。

但是工人不想承擔後風險,風險由資本家自己承擔,無論最後是多賺了,還虧了都是資本負責。在這種情況下,工人放棄了商品潛在的升值,而資本家願意冒險博取潛在升值,賭贏了賺的更多,賭輸了褲子都輸沒了。

——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交換關係還是合作關係,工人都處於信息弱勢的一方,資本家掌握更多信息。

雙方交換背後,工人無法掌握更多交易規則的信息,而資本家對這些信息瞭如指掌。

在雙方合作的背後,工人缺乏對商品潛在升值和潛在風險的判斷,害怕風險而放棄商品的潛在升值,而資本對潛在升值和風險有充分的評估,所以背後獲取了更大的收益。

——

不說工人和資本家,就說窮人和富人的最大差別,就是獲取的信息不對稱,或者說獲取的信息量具有差別。

努力勞動獲得的錢,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信息下獲得的收益。

你想富裕,你想賺更多的錢,靠的不是努力工作,而是努力收集和獲取更多的信息。

————

但是你收集和獲取到更多的信息並不一定就能轉化成錢。

如何把你收集到的信息轉化為錢呢?這才是最關鍵的!

(答案在我手裡,價格為一毛錢)


一號風手


選擇創業還是選擇打工

這是自由的

工資水平是勞資雙方都要同意的

如果工資不合適

勞動關係無法達成

在雙方都自願的情況下

勞資關係是雙贏的。

資本方要支付固定的成本

但企業能不能賺到錢

有各種因素決定

充滿了市場競爭的風險

企業賺的錢是風險收益;

打工賺的錢是固定的

無風險收益。

風險收益大於無風險收益

在乾的好的時候;

沒幹好的時候倒閉自受。

剩餘價值論、勞動價值論、剝削制度論

令人無法辨別真相。

中國的基本的認識模糊

可能造成不確定性

影響經濟發展。


雲端美


這句話是公平也是合理的,覺得不合理的請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理由,現在社會非常自由啊,你可以選擇當資本家,也可以選擇當工人打工。

國家創業扶植政策從來沒有這麼好過,創業門檻從來沒有這麼低過,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是不願意創業當資本家,而選擇了打工,理由就是省心啊,只需要幹好自己的活就行了,不管公司賠錢還是賺錢,老闆工資都得照發,不然就得上勞動法。

資本家呢,產品、運營、市場、銷售,哪一樣不得操心?賺錢了還好,賠錢了敢不發工資嗎?敢隨便裁員嗎?另外還有稅收、社保、環保、合同、質量、價格、知識產權、不正當競爭等等這些法律法規,哪一個是來保護老闆的?哪一個處理不好不得進去?

工人承擔的是辛苦,賺取的是工資;資本家承擔的是風險,賺取的是利潤,只要不違法犯罪,都是個人選擇而已,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把不得被哪個資本家剝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