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十年前,毕业的人都喜欢进电厂之类的国企、事业编,当时油水高,效益好。据同学说,在电厂上班的门卫一年下来也能收入七八万,合着月薪六七千。当时一个小县城人均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块钱,这可了不得。奖金多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发放的实物也很多,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俱全,有些单位图省事,直接发购物卡。爱买啥买啥,你就是把购物卡卖掉也无所谓。

在这样的氛围中,谁不想进去啊,双休日,而且体面有地位,工资收入高,好多同学都呼呼啦啦的备考,每次的招考都是几十人竞争一个岗位。

有专门针对考生进行培训的机构,笔试面试都可以进行辅导,还有些包过班。我记着当时的价格3万元,就可以通过,不过退款。其实他们的策略也很简单,他们的盈利模式就是概率。100个报名中,有10个通过的,他们就回本了,无非就是些人员工资之类的。

只要报了保过班的,按照他的模式每天把课程听完,把他们布置的复习题都做完,然后在加强习题练习,自然而然就掌握很多知识,时间长了,你储备的题库数量就足以应付考试了,多数人都是能通过的。

他们只是给你塑造了一个封闭的环境,创造了一个约束的场所,让你回到了学生时代,当个好学生,安心听课做题而已,通过强制措施让你吸收知识而已。交完钱了,又想着通过考试,自己只有更加约束自己了,通过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考上事业编以后好比拥有了一个耀眼的光环,干啥都有种特权,贷款、买房、处理纠纷等,都有绿色通道,就连找对象也比以前强很多,以前的时候是单选题,现在直接是群选,十几个待选项在等着你。

从2012年以后,这个模式开始慢慢转变了,福利待遇之类的越来越少了,我姐他们单位把发放的福利又都收回去了。再后来就是每月领着固定薪水,每月盼着发工资,反正是以前的美好时光成为了回忆。

这几年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招考的人数少了,报名的热情也没有那么高了,还记得有些媒体说,大家都去考公务员是不是一件好事,现在看来,当时的问题现在解决了,没有那么热了,大家更加理性了。

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工资收入又不高,又没有资源背景,想要凭自己的一己之力爬上去,那太难了。这也是好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回老家的原因,既然得不到老家的地位,那不如留在大城市赚一份高工资,把子女教育好,过上安逸的物质生活。人生总得得到一样吧。

深圳、广州的同学说,在那边公务员就是大众的一员,跟北方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县城公务员是一等公民、国企是二等、企业是三等,在一线城市刚好是相反的,公务员是三等公民,企业是一等,他们是纳税主体,创造了经济效益。公务员只是服务大众的,没必要拔高他们的地位。现在这点感触越来越深,南方城市的理念是领先于北方城市的。

好好赚钱,多创造价值就行了,何必非要图一个虚伪的光环呢,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他们的理念越是像发达国家,德国总理默克尔之前是大学老师,如果辞职不干了,她就可以回大学任教,收入比现在还高。对他们而言,总理只是一个工作岗位。

人这一辈子总得占一样吧,要么权、要么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