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後的感悟

前兩天幾個大學同學小聚了一下,華僑在市區做東,久未相聚的同學一起聊天,感覺甚是美好,感謝華僑的款待。小葛跟我回了下沙,聊了很多人生理想,小葛回臺州的時候,在床頭給我留了一本書《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曾相約6月中旬去西藏,可惜6月份的時候,大家都忙的一塌糊塗。

這兩天利用晚上睡覺前的時間把這本書看完了,我跟同事說,最近生活蠻愜意的,每天開開心心充上完班,回到家還可以快樂的泡腳沖涼看看書,同事很鄙視的看我“這樣就愜意啦?”我跟他講起一個事情,我說我的一個初中同學小史前兩天微信問我怎麼樣才能成為成功人士,我問同事你覺得應該怎麼樣回答好,同事不假思索的說“優秀是一種習慣!”他問我怎麼回答的,我說我第一個反應是問他“你是如何定義成功的?”

我想起一個朋友,我喜歡叫他春源君,比我小一歲,是工商的學弟,大學的時候在淘寶做實習小二,畢業後去了一家創業公司,永康市禾詩貿易有限公司,去的第一年把一個月均幾十萬的店鋪,帶到月均2百萬,今年年初的時候,他跟我說他們今年要衝一個億。他經常跟我說人和人還是有差別的,他跟以前的同學越來越走不到一起了,他們滿足於安穩的工作,下班之後就玩遊戲,享受,他跟我說他不想像他們一樣,他希望能夠自己變得更強。他最經常問我的問題就是“你說他們為什麼現在就滿足了,不進取了,不願意去冒險和嘗試?”

我記得跟他還有一次比較長的溝通談論這個問題,我跟他說“你不想成為他們,他們也一定不想成為你,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標準,你把事業的成功當做成功,人家把生活的快樂當做成功,有些人把能夠陪在父母身邊當做成功,對於一些生重病的人來說,甚至活下去,就是他們最大的成功,沒有對錯,只有是否合適自己,你是否可以從你所從事的事情中找到快樂。”

那次溝通沒有結果,我默默的看著他不斷變化的簽名:“要進步了,發現很多同齡人比我優秀很多了,笨鳥先飛吧!”、“中國合夥人告訴我們,任何一行,乾透了就成功了。”、“我們金冠了!按摩器信用第一!”、“高手為什麼是孤獨的????因為高手更努力,平常人每天8小時高手是12-16個小時!”、“危機感”、“落後讓人覺醒!”現在他依舊經常晚上10點11點QQ上跑來跟我分享他在研究行業的一些心得,關於最近運營的一些想法,依舊努力無比,依舊追求卓越。

回到《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這本書寫的是陳坤組織的一次公益活動過程中發生的故事,中間貫穿了陳坤的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之前對陳坤也不是很瞭解,這本書第一天我看了50頁,看完他大學的故事,因為很晚了,第二天就一口氣全部讀完了,一個是天氣太熱睡不著,一個是確實,這本書讓人能夠看得下去,我不是很瞭解陳坤的為人,但是我覺得這本書他寫的很真實,他小時候的經歷,他的那種自卑感,他所經歷的迷茫,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所犯的一些錯誤,很坦誠和真實,真誠本身是一種很強大的吸引人的力量。

這次活動是陳坤組織召集了10個大學生一起行走西藏的公益活動,活動一開始不久就爆發了一個衝突,起因是同學們在行走的第一天,就破了“禁語”的規定,陳坤對於這次行走的意義看的很重,他希望是一次淨化和思索人生之旅,他追求完美的性格和率直表現的淋漓盡致,他覺得同學們沒有投入,他狠狠的責罵了他們,但是當陳坤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他很坦誠的向同學們做了道歉,做了溝通,沒有欺騙和隱藏,活動也因為這次衝突,漸漸的走向預期的方向。

書中給了我挺多啟示的,第一個就是關於“禁語”,一路上沒有交流,不要在意別人,關注於自己的修行,與自己對話,思索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人生過好。這讓我想到了跟春源君的探討,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新答案是,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也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好自己,理解和寬容別人用他們自己的標準要求他們自己。

從書中獲得的第二個啟示是“慢就是快”,記得以前在《天龍八部》中也有讀到類似的感悟,但是意義完全不一樣,《天龍八部》中講的道理類似打蒼蠅和蚊子,慢慢的行動更能夠擊中目標,講後發而先至,這本書中我讀到的意義是要保存好內心的那份激情,保持平常心,在西藏這種高海拔的地方行走,如果開始的時候因為興奮透支了體力,你永遠到不了目的地,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確定好你的目標之後,就忘掉目標,開始關注你的呼吸,關注你腳下的每一步,欣賞沿途的風景,享受每一個當下。

書中最感動我的那章是“夢想的推動者”,裡面寫了兩個執著追夢的年輕人大強和小梅,他們為了追隨陳坤的隊伍歷經艱辛,他們在追夢過程中的所展現出來的激情、真誠、感恩和奉獻,讓我深深的震撼,他們都沒有很好的天賦,也不聰明,但是他們有夢想,也有韌性和堅持,他們會為了他們的目標去想盡辦法,拼盡全力,就像執著的朝聖者,一生都面朝聖城的方向祈禱、感恩、前行。

陳坤在這一章寫到:“那一刻我心裡生出一個念頭,我自己成不了藝術家,但我可以幫助更多的年輕人,去實現他們的夢想,給他們搭建一個起飛的平臺。”“在離開西藏的時候,大強跟我說:‘坤哥,謝謝你。當我得到別人的愛,會把它再傳播出去。這是我在行走中學會的,以後也會一直這樣做。’這像是一個契機,點撥了我。那一刻,我突然認清了自己來世間的使命。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要做一個推動者,也是一個同行者。”

有時候我真想大聲疾呼,請尊重那些敢於追求夢想的人,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譏笑和嘲諷,追求夢想的道路已然不易,我身邊有太多才華橫溢的朋友,因為家裡的關係,因為這個社會的關係,不得不放棄他們的追求,為什麼不能給夢想再多一點時間?為什麼不能再給夢想多一點寬容和理解?為什麼不能讓年輕人自己來選擇他們的未來?

書中還有一段寫到西藏的一個盲人學校,很感動,有一個標題我有很深的觸動,“學會接受一切既定的事實”,感謝生命給我們的一切恩賜,無論是苦難還是幸福,很多東西我們改變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這些事實,然後帶著手銬腳鐐去跳出可能最美麗的舞蹈,就像這些盲人的小孩,他們看不見光明,但是他們依然可以嚮往陽光,用美麗動人的歌聲去感染其他人,傳遞正面的能量。我還記得振宇兄寫的一句話,曾經給我帶來莫大的鼓勵:有的時候並不是做到了最好和最出色才能換來尊敬,只要我們已經做好了可以做好的事,做到了一個可能的最優秀的自我。

書的最後一章“行走的真想”,陳坤寫到了直面死亡,我一直覺得當人開始關注到死亡,開始怕死的時候,會慢慢的體會到一些生命的本質,一些最真的東西,這時候的思考往往是最深刻的。怕死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敬畏,另一種堅強,他會讓你更加敬畏生命,珍惜時間。

常常有人跟我說,人生一輩子可短暫了,何苦折磨自己,找那麼多麻煩,我想正是因為短暫,我們才更要應該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去體味更多的東西,讓有限的生命,儘可能無限的精彩。當我們老了,躺在床上行動不便,聽不清楚看不清的時候,我想唯一能夠讓我們眼神發光,嘴角微笑的就是存在於記憶深處那些我們做過的事,遇過的人和曾經不懈追逐過的夢想。

傾聽內心的聲音,堅持,努力。

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後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