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上海退休金融學老教授談2015年股災,堅持一個原則救活他“半條命”

小編的大學金融學老師是上海人,在這座北方海濱城市教書多年,退休後又回到上海閒居。畢業論文是他指導我寫的,看我勤奮好學就給我講了一些資本市場的事,有些是他自己的,還有些是別人的。

上海退休金融學老教授談2015年股災,堅持一個原則救活他“半條命”

沒錯,現實往往比戲劇更精彩。老師彈掉手中香菸的菸灰,就這眼前灰暗的燈光平靜地和我講到。2015 年 6 月 12 日,像一個平常的星期五一樣,我在辦公室裡邊忙著工作,邊偶爾和其他金融系的老師白話幾句資本市場的情況。那一陣子,坊間流傳的段子是中國中車復牌第二天大盤就開始暴跌,網友調侃"神車"變成了"靈車"。

6月12日,上證指數收報 5166 點,並在當天盤中一度衝高到 5178 點。而這個數據,我卻是在之後的日子裡才回頭去注意,並明白它的紀念意義。當天,證監會公佈了兩融新規意見稿,要求券商融資融券金額不得超過其淨資本的4倍,券商不得為場外配資業務提供便利。由於我沒有運用配資,也沒過多留意這條新聞。6 月 19 日,大盤低開低走,跌幅 6.42%, 收報 4478 點,千股跌停的局面上演。黑色星期五,帶了的是吞噬億萬財富的狂暴海嘯。

上海退休金融學老教授談2015年股災,堅持一個原則救活他“半條命”

當時全倉買入有三支股票,最初投入接近300萬,5187點之前市值920萬。在指數從最高點跌落的一週裡,我的倉位沒有動,我是一個價值500萬的錯誤。人就是這麼奇怪,有時知道自己在犯錯誤卻堅持犯下去。投機者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他自己,因為人類有希望和恐懼的本性。在投機中,當市場對你不利時,你每天都希望這是最後一天虧損。抱著這樣的希望,你會虧損得更多。你害怕當市場變得有利時,第二天的利潤就全沒了,於是心急地退出。因為恐懼,你損失了本應該賺到的錢。成功得交易者必須克服這兩種根深蒂固得本性,徹底改變衝動得天性。他應該居安思危,處變不驚,時刻提防損失擴大,同時儘可能增加利潤。一個充滿七情六慾得普通人進入股市賭博,這本身就是個錯誤。

沒有能夠及時止損,是我在這個混亂得一個星期中所犯得最大得錯誤!

上海退休金融學老教授談2015年股災,堅持一個原則救活他“半條命”

經過反思,深感在系統性風險面前,所謂的個人層面操作、技術、消息都如此渺小。敬畏、對不確定性的承認、對市場的尊重。會不會買只是我們能賺多少的因素之一,而會不會止損卻是我們能虧多少的全部因素,賺多少還取決於市場,虧多少幾乎全部取決於自己。只有接受止損永遠是正確的觀點,我們才能在止損問題上擺脫扭扭捏捏、瞻前顧後和猶豫不決,才能把僥倖、賭一把、再等等、期待奇蹟這些思想從潛意識深處趕盡殺絕,才能建立真正的止損思想。很多人不願意止損,主要是他的靈魂深處有幾個關過不了: 第一個是僥倖關。 也許再等等就反彈了,也許奇蹟會出現,這幾乎是阻礙止損最大的心理障礙。很多人不 願意止損,或者在止損問題上猶豫不定,就是有這個思想作祟。其實,此時我們應該捫心自 問:我願意開倉嗎?如果不願意,那我就應該止損。 第二個是羞辱關。 萬一止損後大漲,該多麼羞辱呀?絕大多數不願意止損的人都有這種心理作怪。從行為 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痛苦遠遠大於在其他股票上賺同等的錢帶來的心理安慰。所以,股市是反人性的,從止損的心理來看就很明顯。止損後股價大漲,是要承擔重大的心理折磨的, 這種折磨具有很大的屈辱感,彷彿自己是笨蛋、智商低人一等。

經過一番心理鬥爭,我制定了應對的具體戰術:

1、 虧損額度達到總資金的20%,無論任何理由和藉口,都無條件的止損;

2、 行情不好,且走勢對我不利時,立即止損;

3、 走勢看不懂,且對我不利時,立即止損;

4、 買入股票後,沒有實現預期,逐步止損;

5、 時間止損,買入後長時間沒有行情,逐步止損;

6、 買股的理由不存在了、發生了變化、被澄清,逐步止損;

七,個股虧損額超過 30%,無論任何理由和藉口,無條件的止損。

上海退休金融學老教授談2015年股災,堅持一個原則救活他“半條命”

我的止損主要是按照這七條,而且只要具備其中之一者就立即止損。對我而言,止損是 剛性的,到了止損位置我就執行,不管它第二天會不會反彈,不管當時行情是否變暖,我先 把止損做了再說。至於止損錯了,股票又反彈了怎麼辦?我再買上就是了。止損是一回事, 再買入是另外一回事,它倆是兩個獨立的邏輯,是兩筆獨立的操作,它們不能互相抵消。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貫徹我的止損永遠正確的思想,把止損變成一種習慣。

經過上面得謀劃,趁6月23、24日兩個平穩交易日清倉了我所持有的全部股票,帶著130萬的利潤離開了動盪的2015年A股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