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你的慾望,就是你生活的質感

前幾天有一個新聞,說一個女孩辭去了外企的工作,在街邊擺地攤賣耳環,問她為什麼這麼選擇,她說:金錢慾望太重就會不快樂,還不如不要有那麼多欲望。

你的慾望,就是你生活的質感

這幾年,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事情:有人逃離北上廣,選擇回老家過一生;有人放棄買房,選擇租房過一生;有人放棄找真愛,選擇一個人過一生……

很多人開始認識到,傳統觀念中的成家立業和功成名就,不再是人生的必須品,而且也並不一定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對於幸福,人們現在有了千差萬別的選擇。

不管是關於金錢,還是關於愛情,很多人的慾望都越來越低,索性不再去追求。所以,我們現在是步入低慾望社會了嗎?

低慾望社會是什麼樣的

你的慾望,就是你生活的質感

什麼是低慾望社會?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中提道:“所謂低欲社會的概念是,無論物價如何變化,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年輕的購房者人數逐年下降,大部分年輕人對於買車、買房幾乎沒有興趣,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從簡。

不婚、不生、不買房,沒有慾望、沒有幹勁、沒有夢想,是日本年輕人普遍的狀態,這和當下中國部分年輕人的選擇其實也有共同之處——一切都越來越“佛”。

前些年,三十歲以上未婚的單身女性清一色被賦予“剩女”的稱號,尤其是條件優越的女生,很容易因為找不到相匹配的對象而恨嫁和恐慌。但現在,相當一部分人已經把單身作為一種主動的選擇,對愛情和結婚的慾望已經沒有那麼強烈。

除此之外,似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暫緩了生育的考慮。國家出臺“二孩政策”已有兩年多,但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人口出生總量和出生率不升反降

,而且,生二胎的比生一胎的還多,有更多的人,連一個孩子都不想要。

在購房問題上,年輕人,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輕人,對於房子的執念已是過去時。在經濟條件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時,很多人寧願花錢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也不願一輩子被房貸套牢。

你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放棄

你的慾望,就是你生活的質感

這種低慾望的社會氣象,一部分人是受現實條件所迫,主觀上認為自己無法打破看似牢固的階級壁壘,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成就不了想要的那種人生,所以乾脆放飛自我,被動進入低慾望狀態:

反正買房買不起,結婚結不起,生孩子養不起,還那麼努力幹嘛,活在當下吧。

生存不易,很多時候我們尚且自顧不暇,又如何還有精力去奢望更多。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低慾望不是沒有慾望,而是對慾望求而不得的妥協和退讓

另一部分人則是隨著當代年輕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於精神世界有著一定的要求,不願被太多世俗慾望束縛,更加追求自身和心靈的成長,他們主動放棄眼前的苟且和婚姻瑣碎的一地雞毛。

對他們來說,低慾望更多是降低自己對物慾和情慾的需求,而把精力放在一些更高階的自己更想要的生活目標上。志不在此,所以這些慾望也就低了。

你的慾望,就是你生活的質感

我認識的一個姑娘,三十歲出頭,英國留學回來,如今定居大理,生活極簡。以她的條件,身邊從來不缺愛慕者。但是,她給我羅列了一番自己的日常生活清單: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做瑜伽,做早飯,聽課件;白天工作,晚上去健身房,回家看會兒書,再忙忙瑣碎的家務,基本一天時間就過去了。她很平靜的告訴我:

“我現在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不需要應付家長裡短的問候,不需要操心婚姻、伺候公婆和孩子,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和時間去旅遊和進修。我已經過得如此豐富而充實,而且很享受現在的簡單生活。”

在這樣的低慾望社會里,當我們對各方面的慾望越來越淡漠,才更可能活得自由和灑脫。

但是,也有一些人則迷失在這種自我放縱裡,做什麼都沒有幹勁,覺得未來看不到希望,活得越來越消沉。

你是不想要,還是不敢要

你的慾望,就是你生活的質感

事實上,慾望本身是沒有對錯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富足的權利,也有人天生不願意被物質世界捆綁;我們都有渴望真愛的資格,也有人更向往獨身一人的清靜。

在一次次試探、碰壁、糾結和自我掙扎中,很多人開始放低自己的期望和渴求——當沒有那麼多的慾望,也就不會再有那些失望和心理落差

。但是,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喪。

也許,首先你需要靜下心來看清楚自己內心的慾望,你是真的不在乎不想要那些東西,還是不願相信自己還有擁有那些東西的可能?我曾經看到過一段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達爾文的演化論清楚表明,只有更復雜的環境才能產生更高級的能力,這就類似熱帶雨林的物種之豐富與戈壁灘之荒涼的對比。

我們現在正處於複雜的環境中,你可以決定自己成為熱帶雨林還是戈壁灘。

其實,無論是在低慾望的潮流中,大家都不遺餘力地追捧著“喪文化”,還是在喧囂聒噪的高慾望環境中,每個人都在叫你“起來嗨”,更重要的是,你看清楚自己的慾望了嗎

你是真的樂於單身,還是不敢去愛?

你是真的享受丁克,還是不敢去生?

你是真的喜歡租房的自由,還是更有買房的擔憂?

也許你可以試著正視自己的慾望,而不是被社會環境裹挾著被動選擇。你是真的不想要,還是不敢要?

你的慾望,就是你生活的質感

有人說,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說平凡難能可貴。不被外界綁架,看清楚自己的慾望,並對自己的慾望負責,不想要的就放手,想要的拼盡全力也要爭取,才是正確對待慾望的方式。

不想結婚的,就不勉強自己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進入婚姻;想結婚的,就大膽去尋找那個正確的人;不想生孩子的,就不用在意周圍人的眼光;想要孩子的,就不用擔憂那些未知的問題。

無論你有怎樣的慾望,對自己有怎樣的定位和期待,當你遵從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求和感受,就能得到真正的篤定與心安。

淺仁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在讀,自由撰稿人。擅長情感婚姻分析和職場發展指導,幫助個案以公正客觀的角度整理思路,積極健康的經營生活。微信公眾號:淺仁Tarot,微博:淺仁Taro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