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高新企業數量12強城市排行,南京、濟南不在其中

高新企業數量12強城市排行,南京、濟南不在其中

為研究區域創新能力,我們梳理了各城市高新企業數量排行榜。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作為第二經濟大省和第三經濟大省省會的南京、濟南兩市,都沒有進入前12名。

本文選取的區域創新能力單項指標是經過科技部門認定的“(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有一系列認定門檻,如自主知識產權情況、研發投入、科技成果轉化數量、高新技術產品及服務收入佔企業總收入的比重等指標,都在考察範圍內)這一指標。“高新企業數量”這個指標雖然不能完整反映一個城市整體的經濟質量和水平(有些高新企業一家能頂N家),但是研究和對比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仍然有意義,因為雖然單個樣本可比性差,但整個城市的企業總量則能部分反映一個城市的創新生態,一座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多與少、弱與強,決定了未來城市的競爭力。

在這個指標上,截至2017年,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仍然走在最前列,位列第一方陣。第5名開始依次是:蘇州、天津、東莞、杭州、武漢、成都、青島、重慶。他們的高新企業數量都超2000家,是排行榜上的前12強。

表1:高新企業數量超2000家的城市(2017年數據)

高新企业数量12强城市排行,南京、济南不在其中

從發展態勢來看,近兩年廣州、東莞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迅猛。

2017年廣州市預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家,全國第二。根據廣州市此前5月份公佈的《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方案(2018—2020年)》。按照計劃,到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要超過1萬家。

而東莞主要得益於深圳的產業溢出和產業帶動。

成都、西安、武漢近幾年增速很快。2017年,僅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谷就新增了高新技術企業458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851家,居全國高新區第四位,6年間,高新技術企業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根據武漢市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武漢全社會研發經費(R&D)投入強度達到3.2%,這一數字大大超出全國平均水平,與北上杭深比肩。

相比之下,獲得大量行政資源配置的南京、濟南,卻默默無聞。他們的排名在這裡:

表2 :各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2017年數據)

高新企业数量12强城市排行,南京、济南不在其中

統計顯示,目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的城市有25個,主要分佈在京津、珠三角、長三角和中西部強省會城市,各個城市之間高新企業數量的差距頗大。

在城市經濟發展中,行政資源配置至關重要,體現形式也有多種,有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等。這其中,副省級市相當重要,是行政地位上僅次於直轄市的重點城市。南京、濟南都是副省級城市。

前些年,濟南曾經是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存量最多的城市,但是近些年來,已經被其他的副省級城市大幅甩開,變成僅次於東北的相對比較落後之地。

從創新活力來說,即便在江蘇省內,南京的創新活躍度也遠不如蘇州。數據顯示,去年蘇州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73家,累計達4469家,是南京的2.4倍。2016年蘇州研發投入達416億元,比南京多了近百億。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認為,一個城市的創新活力取決於當地的市場機制、社會文化、創新資源和政府政策扶持等幾個方面。南京的高教實力僅次於京滬位列第三,大學同創新有關聯,但大學僅僅是創新的源泉、種子,並不能直接等同於創新。除了創新的種子,更需要關注創新的土壤、市場環境。比如深圳、浙江創新的土壤就要好很多。“有好的土壤,高校作為創新的種子才能生根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