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第2講:銀行存管,網貸的第一道安全門

第2講:銀行存管,網貸的第一道安全門

小新時間

上節課我們講到了2016年8月24日網貸行業的合法地位得以確立並逐漸形成了“1+3”(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的監管框架體系。銀行存管作為“1+3”監管框架體系中的重要一部分,更是成為網貸平臺的標配,成為出借人檢測平臺是否“合規”的重要考量標準。前幾日下發的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也再次強調平臺需要在合規檢查前完成銀行存管,那麼網貸平臺為何要進行銀行存管,銀行存管的意義何在,接下來且聽小新老師娓娓道來。

萬惡之源“資金池”,銀行存管鎖住“魔爪”

資金池模式是銀行運營的核心,可為何到了P2P網貸就變為一個“潘多拉”,成了萬惡之源呢? 從以往的一些問題平臺的實例來看,網貸資金池模式的風險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粗暴的詐騙,捲款跑路,也就是集資詐騙;二是挪用資金池中的資金,為平臺自身所用,從而造成壞賬虧空。

小新老師就以大家熟悉的某寶為例,一枚1200萬的粉鑽戒指、一塊5000萬的綠色翡翠、5.5億現金……這些構成丁某(某寶實際控制人)送給張某(某寶總裁)的禮物清單。但是,這些花銷並非來自丁某的合法收入,而是來源於某寶出借款,可見沒有進行銀行資金存管,實際控制人可以隨意動用出借人的資金,資金池這個“潘多拉”魔盒極易被打開,成為萬惡之源。

為了鎖住伸向出借人資金的魔爪,2016年8月24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貸平臺需要對用戶資金在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第三方存管,並將不得設立資金池劃為13條紅線之一。2017年2月22日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更是明確了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應遵循的基本規則和實施標準。通過技術手段把銀行和平臺撮合在一起,出借人的錢放在銀行的存管賬戶裡,但是所有的交易操作還是在平臺上,實現資金與交易分離。這樣一來,假如哪個不靠譜平臺要捲款跑路,這時候銀行就可以說:錢在我這,我不給,你跑啥?

第2讲:银行存管,网贷的第一道安全门

半數平臺上線銀行存管,成合規重要指標

隨著監管政策的日漸明朗,多家商業銀行相繼推出網貸資金存管系統,依據第三方最新數據顯示,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已達800多家,也就是說行業內半數的平臺已進行了銀行存管,進一步推動了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時候,你可能會和小新老師說:“銀行存管的確挺好的,但沒有銀行存管的時候提現可以實現T+0,而現在很多時候卻要T+N,操作上也更復雜了,用戶體驗也沒有原來那麼好。”但小新老師覺得,這就像駕車人繫上安全帶,會降低自身的舒適度,但自身的安全卻得到了很大保障。銀行存管也是這樣,在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短期內用戶體驗適度降低是在所難免的。當然隨著網貸行業的發展,存管銀行和平臺也必須要不斷優化用戶的體驗。

網貸整改辦8月17日下發《關於開展 P2P 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其中的檢查重點內容就包括平臺是否有資金池。此外,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區均明確要求P2P平臺需上線銀行存管,未上線銀行存管的不予備案驗收。換言之,銀行存管是平臺走向合規必要的條件,也只有那些誠心誠意走合規道路的平臺,才會有未來。

雖然上線銀行存管不代表平臺就一定能合規備案,但是合規檢查完成前依然沒有完成銀行存管的平臺就肯定不能合規備案。所以小新老師在這裡提醒大家,現在銀行存管依然未上線的平臺,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了!

好啦,本期小新講堂到這裡就結束了,現在敲黑板,劃重點啦!

本期重點

1、“8.24暫行管理辦法”要求網貸平臺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

2、近期下發的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再次強調網貸平臺需要在合規檢查前完成銀行存管。

3、雖然上線銀行存管不代表平臺就一定能合規備案,但是合規檢查完成前依然沒有完成銀行存管的平臺就肯定不能合規備案。

新新貸研究院

新新貸成立於2012年2月,是一家服務小微企業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平臺,總部位於上海。 6年來,新新貸堅持“科技+金融+小微企業”,通過科技驅動金融創新,專注於為中國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賦能,立志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金融服務和解決方案。 新新貸基於多年的信貸風控經驗,依託強大的技術實力、完善的風控流程、高效的數據管理,成功研發“天盾”風控系統,並在3000+維度徵信數據上構建“天權”決策系統,結合大數據、生物識別等先進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控制風險,推動風控效率提升和運營成本降低。 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首批會員單位、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理事單位、上海金融信息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新新貸始終堅持合規運營,穩健發展。2017年8月2日,新新貸接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披露公司的基本情況、運營發展等數據信息,做到信息公開透明;8月8日,新新貸銀行存管系統正式上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