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天天天水網訊(見習記者 羅馨)9月19日,“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來天水市甘谷縣對陽屲梁、田家山兩地的整流域扶貧開發工程和山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做了採訪。本次活動由省委網信辦主辦,省水利廳水保局協辦,共有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光明網、中國甘肅網等數十家中央新聞網站甘肅頻道和省屬重點新聞網站的記者參加。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據瞭解,陽屲梁流域涉及安遠、大莊2鄉鎮、10個行政村、41個自然村、2455戶10650人。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萬畝。陽屲梁原先山大溝深、交通閉塞、生產生活條件差,10個村都屬於全縣扶貧開發重點村,群眾的思想觀念落後,缺乏增收致富的門路和辦法。2014年,甘谷縣把這一區域確定為全縣整流域整片帶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把“幫扶”行動與扶貧開發相結合,把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相結合,把完善基礎設施與發展富民產業相結合,以扶貧資金為引領,整合水利水保、交通道路、基本口糧田建設、財政“一事一議”、“幫扶”幫建等項目資金,加上縣財政配套和群眾自籌,累計投入資金3956萬元(其中水保項目資金418萬元),著力打基礎、改條件、興產業、促增收,近三年新修梯田2.1萬畝,硬化村組道路28.4公里,配套建設農機路和田間道路67公里,新修3500平方米集雨場一處、水窖150眼,發展雙壟溝播玉米2萬多畝,建成蘋果、核桃等果品基地1.6萬畝,營造水保林2400多畝。通過這些項目工程的實施,有效改善了區域內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培育了紮根性的致富產業,更為重要的是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為全縣整流域整片帶扶貧開發探索了路子,提供了經驗。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田家山流域地處甘谷縣渭北乾旱山區,共涉及金山鎮田家山、東張家溝2個行政村763戶3583人,其中貧困人口74戶336人。區域總面積13.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864畝(含:坡耕地面積9113畝)。2017年,甘谷縣將該區域確定為整流域整片帶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把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結合,把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與改善區域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相結合,把調整產業結構與培育富民產業相結合,以水保生態扶貧資金為引領,投入資金937萬元,在該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2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6255畝,營造水保林369畝,配套道路25公里,排水渠3.95公里,栽植行道樹4900株,新修集雨場1處,蓄水池2座。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設任務。項目的實施,有效改善了區域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和單位面積產量,不但增加群眾收入,減少貧困人口,而且為項目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採訪團一行詳細瞭解了甘谷縣整流域扶貧開發工程和山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等亮點工作。在實地感受了天水市甘谷縣的發展和變化後,採訪團成員紛紛表示,甘谷的整流域扶貧開發工程獨具特色,要把甘谷縣的整流域扶貧開發工程和山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經驗推介出去,不斷提升甘谷的知名度、美譽度。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壯美黃河行生態新甘肅”網絡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甘谷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