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收藏」《黨建知識應知應會》,9方面、222項!

一、黨的基礎知識

2.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5.十九大對黨章做了哪些重大修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寫入黨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寫入黨章;黨章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作出相應修改;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寫入黨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寫入黨章;全面從嚴治黨、四個意識寫入黨章;“黨是領導一切的”寫入黨章;實現巡視全覆蓋、推進“兩學一做”寫入黨章。

6.黨組、黨委、黨總支、黨支部、黨工委、黨小組。

(1)黨組。《中國共產黨章程》第48條規定:“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經濟組織、文化組織和其他非黨組織的領導機關中,可以成立黨組。黨組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組的任務,主要是負責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對本單位黨的建設的領導,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討論和決定本單位的重大問題;做好乾部管理工作;討論和決定基層黨組織設置調整和發展黨員、處分黨員等重要事項;團結黨外幹部和群眾,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領導機關和直屬單位黨組織的工作”。黨組的成員,由批准成立黨組的黨組織決定。黨組必須服從批准它成立的黨組織領導。

(2)黨委。一般情況下,黨員人數超過100名的基層單位,經上級黨組織批准,可成立黨的基層委員會。有的基層單位黨員人數雖然不足100名,但因特殊情況和工作需要,經上級黨組織批准,也可以成立黨的基層委員會。

(3)黨總支。黨員人數超過50名的基層單位,經上級黨組織批准,可成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有的基層單位黨員人數雖然不足50名,但因特殊情況和工作需要,經上級黨組織批准,也可以成立黨總支委員會。

(4)黨支部。正式黨員人數超過3名、不足50名的基層單位,經上級黨組織批准,可成立黨支部。其中,黨員人數超過7名的,應設支部委員會;黨員人數不足7名的,只設書記1人,必要時可設副書記1名。正式黨員人數雖然不足3名的,可以和臨近單位的黨員成立聯合黨支部。

(5)黨工委。中國共產黨工作委員會的簡稱。黨工委一般存在於各級行政機關中,是中央和各級地方黨委派出的代表機關,受黨委的委託,領導同級黨委機關和國家機關黨的工作。

(6)黨小組。黨小組是黨支部的組成部分,不是黨的一級組織。黨員數量少的黨支部可以不劃分黨小組。黨小組在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直接組織和指導每個黨員的日常活動,使之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各項決議得到貫徹落實。

7.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

8.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9.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0.黨的思想路線基本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其實質和核心是,實事求是。

11.黨支部七項組織生活制度。會議制度、黨日製度、黨課制度、報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黨員彙報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

12.“三會一課”制度。“三會”指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不設黨小組的,每月至少召開1次;設黨小組的,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黨支部委員會(每月至少1次)和黨小組會(每月至少1次),“一課”指按時上好黨課(每季度至少講1次黨課,領導幹部每年至少為黨員幹部上1次黨課)。

13.“三嚴三實”。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14.“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15.“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16.“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7.“四講四有”。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

18.黨的“四條路線”。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

19.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20.“四個合格”。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

21.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

22.黨內政治生活“四性”。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

23.黨面臨的“四大危險”。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

24.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25.“三型”政黨。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

26.防止和反對“六個主義”“兩種文化”。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

27.好乾部“五條標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28.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內容。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黨員。

29.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雙強六好”。雙強:發展強、黨建強;六好:生產經營好、企業文化好、勞動關係好、黨組織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社會反映好。

3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31.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3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

二、黨風廉政建設基礎知識

33.“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34.“十六字”方針。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

35.黨的“六大紀律”。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群眾紀律、生活紀律。

36.從嚴治黨的“五項要求”。嚴格按照黨章辦事,按黨的制度和規定辦事;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在黨內生活中講黨性,講原則,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弘揚正氣,反對歪風;嚴格按黨章規定的標準發展黨員,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堅持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

37.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級黨委(黨組)、政府(行政)及其職能部門的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應當承擔責任的制度。

38.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責任主體。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領導班子中的正職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

39.“兩個責任”。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擔負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各級紀委(紀檢組)要承擔監督責任。

40.“一崗雙責”。在履行本職崗位管理職責的同時,還要對所在單位和分管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負責。通俗地說,就是“一個崗位,兩種責任”,每位幹部既要幹事,還不能出事,一手抓發展,一手抓廉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41.八項規定。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

42.“四種形態”。即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43.對黨組織的三種問責方式。檢查、通報、改組。

44.對黨的領導幹部的四種問責方式。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組織處理、紀律處分。

45.對黨員的五種紀律處分。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

46.行政處分的六種種類。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47.“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的制度。

48.“兩查兩保”。查處不正之風、保障扶貧政策落實,查處腐敗問題、保障扶貧資金安全。

49.黨內監督的形式。對黨員幹部的黨內監督包括黨組織(含黨員所在支部)的監督、黨員群眾的監督、黨員幹部相互之間的監督和專職機關的監督。

三、治國理政新理念

50.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51.“中國夢”的 “三個共享”。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52.“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53.“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54.“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55.“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56.“五大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

57.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58.“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59.“三共”原則。“一帶一路”建設是系統性工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60.“絲路精神”。絲路精神即絲綢之路精神的簡稱。樹立“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鑑、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的絲路精神。

61.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62.互聯網+。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6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64.新舊動能轉換“四新四化”。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就是通過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四、十九大主要提法

65.十九大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66.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67.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八個明確。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2)十四個堅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68.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69.七大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70.五個“更加自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更加自覺地防範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

71.“四個偉大”。即偉大夢想、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斗爭。偉大夢想是目標,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偉大事業是旗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工程是基石,就是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的一系列新舉措。偉大斗爭是精神,就是要勇於面對各種挑戰、勇於處理各種矛盾、勇於解決各種問題。

72.“三個必須”。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73.“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74.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

(1)新時代。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一個重大判斷。

(2)新使命。十九大報告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這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3)新徵程。十九大報告提出,進入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五、經濟建設方面

7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76.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77.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78.“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79.“兩個階段”發展目標: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80.“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81.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8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戰略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83.“四化同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84.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生產端入手,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85.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86.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87.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

88.“雙隨機、一公開”是指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89.“四張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強化基礎能力建設、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

90.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提出“四個著力”是指:著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著力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

91.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發展的殷切期望: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讓中原更加出彩。

92.“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93.“放管服”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94.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三大攻堅戰”: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六、政治建設方面

100.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10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即“八個明確”: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10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即“十四個堅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103.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靈魂和主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0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高度概括,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05.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

106.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四個偉大”是指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10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108.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109.“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110.“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111.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112.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是人民當家作主。

113.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

114.“六有”政治局面: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115.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指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

116.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聽取蘭考縣和河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彙報時,充分肯定河南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拼勁,使焦裕祿精神煥發了新的活力。

117.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

118.民主集中制中的“四個服從”: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119.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20.“九個嚴禁、九個一律”的換屆紀律要求:一是嚴禁拉幫結派,對搞團團夥夥、結黨營私的,一律給予紀律處分。二是嚴禁拉票賄選,對在民主推薦和選舉中搞拉票、助選等非組織活動的,一律排除出人選名單或者取消候選人資格,並視情節給予紀律處分,賄選的依法處理。參與或幫助他人拉票賄選的,比照為自己拉票賄選的行為依法依規給予處理。三是嚴禁買官賣官,對以謀取職務調整、晉升等為目的賄賂他人或者收受賄賂的,一律先停職或者免職,並依紀依法處理。四是嚴禁跑官要官,對採取拉關係或者要挾等手段謀取職務或者職級待遇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五是嚴禁造假騙官,對篡改、偽造幹部檔案材料的,一律對相關人員給予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六是嚴禁說情打招呼,對搞封官許願或者為他人提拔重用說情打招呼的,對私自干預下級幹部選拔任用的,一律記錄在案,情節嚴重的嚴肅追究責任。七是嚴禁違規用人,對突擊提拔調整幹部、超職數配備幹部和違反規定程序選拔任用幹部的,一律宣佈無效,並視情節對相關人員給予紀律處分或組織處理。八是嚴禁跑風漏氣,對洩露、擴散涉及換屆人事安排等保密內容的,一律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九是嚴禁干擾換屆,對造謠、誣告他人或者妨害他人自由行使選舉權的,一律嚴厲查處,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121.“三重一大”: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

122.心中“四有”: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123.“四個合格”: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

124.選拔任用幹部的原則:黨管幹部原則;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群眾公認、注重實績原則;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法辦事原則。

125.新時期“好乾部”標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126.“凡提五必”:即幹部檔案必審、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必核、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必聽、線索具體的信訪舉報必查,巡視巡察結果必用。

127.“五觀察五看”:在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觀察五看”重要思想,也就是觀察干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以看其見識見解,觀察干部對群眾的感情以看其秉性情懷,觀察干部對名利的態度以看其境界格局,觀察干部的為人處事方式以看其道德品質,觀察干部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以看其綜合素質。

128.“5看5不用”:中組部部長陳希在署名文章《培養選拔幹部必須突出政治標準》中提出“5看5不用”的要求,“5看”就是:看政治忠誠,是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看政治定力,是否堅定“四個自信”;看政治擔當,是否堅持原則、敢於鬥爭;看政治能力,是否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看政治自律,是否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5不用”就是:對那些同黨中央唱對臺戲的人,那些對黨中央大政方針態度曖昧甚至心懷不滿的人,那些背離黨中央決策部署陽奉陰違、另搞一套的人,那些心術不正、有政治野心的人,那些“身在曹營心在漢”、同黨離心離德的人,絕對不能用。

129.堅持“一個武裝”、強化“三個擔當”、做到“三個帶頭”:“一個武裝”,就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幹部頭腦。“三個擔當”:一是引導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二是引導幹部深刻領會新時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標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增強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勇立潮頭的歷史擔當。三是引導幹部不負黨和人民重託,在其位、謀其政、幹其事、求其效,增強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同時,《意見》還提出要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幹部作出示範表率,自覺做到“三個帶頭”,即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擔當作為、帶頭承擔責任,切實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

130.突出“五個過硬”、做到“五個堅持”:“五個過硬”,即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五個堅持”:一是堅持好乾部標準,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二是堅持從對黨忠誠的高度看待幹部,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擔當,又看大事要事難事中的表現。三是堅持有為才有位,突出實踐實幹實效,讓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有機會有舞臺。四是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幹部,公平公正對待幹部,對個性鮮明、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幹部,符合條件的要大膽使用。五是堅持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幹部,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

131.“三個區分開”:把幹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後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

132.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增強“四力”,即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133.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四個偉大精神”,即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讓廣大幹部聰明才智充分湧流,讓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134.“一報告兩評議”:地方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報告工作時,要專題報告年度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情況,並在全委會委員中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民主評議,評議結果報上級黨委組織部門;探索開展全委會委員對本級黨委新提拔的黨政主要領導幹部進行民主測評的工作。

135.“三會一課”:“三會”指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黨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會,“一課”指按時上好黨課。“三會一課”是黨組織生活的基本形式,是加強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監督的主要途徑。

136.非公企業“雙有”建設項目:在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有為”和“有位”為內容的“雙有”建設項目,指導企業黨組織以工作上的有作為,實現黨組織在企業架構中的有地位。

137.機關黨建五項機制:是指以“統籌考核、述職評議、“兩個責任”落實、黨務幹部隊伍優化、精神文明創建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機關黨建機制。

138.“三會一課”制度的內容: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上好黨課。

139.黨支部7項組織生活制度:會議制度、黨日製度、黨課制度、報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黨員彙報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

140.“三型”政黨: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

141.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最核心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

142.黨的紀律主要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

143.政治紀律是黨最根本、最重要的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基礎。

144.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145.黨的紀律處分包括: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

146.行政處分的種類: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147.“一案雙查”:在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的同時,一併調查發案單位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是否落實到位,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

148.巡視工作“四個著力”是什麼?著力發現領導幹部是否存在權錢交易、以權謀私、貪汙賄賂、腐化墮落等違紀違法問題;著力發現是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緊緊盯住,防止反彈;著力發現是否存在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問題;著力發現是否存在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149.黨內監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150.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劃出了健康政商關係的界限和底線。這不僅讓政商雙方有規可依、有度可量,更給黨員幹部和企業家之間怎樣打交道,指明瞭方向,劃出了底線。這對於打造綠色的政治生態、構建公正的市場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具有重大意義。

七、文化建設方面

15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152.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153.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54.中國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15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15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15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個堅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158.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159.“焦裕祿精神”內涵:“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160.“焦裕祿的三鼓勁”:王國生在全省脫貧攻堅第六次推進會上講話中強調“焦裕祿的三鼓勁”:對老百姓的這股親勁、幹工作的這種韌勁、幹事業的這種拼勁。

161.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兩個鞏固”,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162.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163.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

164.習近平總書記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定位: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165.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時,提出的“三個事關”: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66.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應當旗幟鮮明地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帶頭管陣地把導向強隊伍,帶頭批評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要問題親自過問、重大事件親自處置。黨委(黨組)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協助黨委(黨組)書記抓好統籌協調指導工作。黨委(黨組)其他成員根據工作分工,按照“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部門、單位的意識形態工作,對職責範圍內的意識形態工作負領導責任。

167.各級黨委常委會(黨組會)每年至少2次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各級黨委(黨組)每半年向上級黨委專題彙報1次意識形態工作。各級黨委常委會應該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向全委會報告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級黨委(黨組)班子成員應當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民主生活會和述職報告的重要內容,接受監督和評議。

168.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戰場、主陣地、最前沿,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

169.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承擔主要領導責任。參與決策和工作的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承擔重要領導責任。

八、社會建設方面

170.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171.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17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73.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17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175.要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

176.依法治國十六字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7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78.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的總體思路。

179.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應當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應當堅持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責追責原則。

180.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的主要責任內容:各級黨委、政府對本地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負總責;各部門各單位對本部門本單位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負總責;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第一責任人,負主要領導責任;黨政分管負責同志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直接責任人,負具體領導責任;黨政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承擔分管工作範圍內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責任;各級綜治委及其辦公室應當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認真組織各部門各單位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181.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夯實組織基礎;堅持政府主導,增強社會合力;堅持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堅持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堅持因地制宜,創新體制機制。

182.“兩個確保”: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183.“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

184.“五個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185.“六個精準”: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186.“兩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187. 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基本方略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188.“扶貧日”:每年的10月17日。

189.“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

190.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不斷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要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四個問題。

191.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夯實組織基礎;堅持政府主導,增強社會合力;堅持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堅持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堅持因地制宜,創新體制機制。

192.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原則:(1)堅持標準。嚴格堅持國家扶貧對象識別標準。(2)綜合考量。綜合考量扶貧對象的生活現狀、家庭財產、致貧原因。(3)民主評議。堅持實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4)群眾認可。堅持群眾路線,尊重群眾意願,識別結果經得起群眾的檢驗。

193.扶貧對象精準識別標準:(1)嚴格執行農民人均純收入標準,達不到標準的農村家庭均為貧困戶。(2)統籌考慮“兩不愁三保障”因素。不愁吃:口糧不愁,主食細糧有保障。不愁穿:年有換季衣服,經常有換洗衣服。義務教育:農戶家庭中有子女上學負擔較重,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準,但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基本醫療:農戶家庭成員因患大病或長期慢性病,影響家庭成員正常生產生活,需要經常住院治療或長期用藥治療,剛性支出較大,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準,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住房安全:農戶居住用房是C、D級危險房屋的,雖然人均純收入達到識別標準,也要統籌考慮納入扶貧對象。

194.扶貧對象精準識別程序:初選對象、鄉鎮審核、縣級複審。

195. 貧困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是指:通過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源,集中投入,對貧困村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建設公益設施較為完善的農村社區。

196.易地搬遷扶貧:對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發等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扶貧。

197.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的補助標準是人均不超過6萬元,住房面積標準是人均25平方米。

198.“雨露計劃”培訓:以提高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就業為核心,以政府財政扶貧資金扶持為主、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通過資助、引導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和各類技能培訓、培養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等途徑,扶持和幫助貧困人口增加就業發展機會和提高勞動收入的專項扶貧措施。

199.雨露計劃“四大工程”:貧困家庭新生勞動力職業教育培訓助學工程、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程、貧困家庭勞動力扶貧產業發展技能提升工程、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培養工程等。

200.產業扶持的七種模式:直接幫扶模式、託管幫扶模式、合作幫扶模式、社會幫扶模式、股份幫扶模式、資產收益模式、代種代養模式等七種。

201.貧困戶退出標準: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為該戶有相對穩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來源,年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且吃穿不愁;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家庭無因貧輟學學生;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有救助;住房條件有明顯改善,有安全住房。

202.貧困戶退出程序:民主評議、核實簽字、核查審定、公示公告、脫貧銷號。

203.貧困村退出標準: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有一條通村公路實現硬化,具備條件的村實現通客運班車,農村飲用水符合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要求,基本滿足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等標準,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有標準化衛生室,有合格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基本實現通寬帶等;同時,統籌考慮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因素。

九、生態文明建設方面

204.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20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20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207.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208.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兩個滿足”: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209.生態文明建設“三期疊加”: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210.要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建成美麗中國。

211.生態文明建設方針: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

212.美麗中國“四大舉措”: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213.環境治理體系: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

214.生態系統保護“三條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

215.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的原則: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216.生態文明體系: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

217.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佈局,調整區域流域產業佈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218.國務院《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多汙染物排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嚴格節能環保準入,優化產業空間佈局;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督管理;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汙染天氣;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責任,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

219.國務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全面控制汙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220.國務院《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開展土壤汙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推進土壤汙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實施建設用地准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強化未汙染土壤保護,嚴控新增土壤汙染;加強汙染源監管,做好土壤汙染預防工作;開展汙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建土壤環境治理體系;加強目標考核,嚴格責任追究。

221.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原則: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科學認定、權責一致、終身追究。

222.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形式:誡勉、責令公開道歉;組織處理,包括調離崗位、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降職等;黨紀政紀處分。組織處理和黨紀政紀處分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時使用。追責對象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收藏」《党建知识应知应会》,9方面、222项!

來源黨建秘書

審核 |郭振宇

「收藏」《党建知识应知应会》,9方面、222项!

新浪微博紅山檢察

今日頭條:紅山檢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