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民在城裡買房定居了,還是不是農民?

棒奔霸


你在城市買房了,還是不是農民?這個事嗎,得這樣看!

如果你在城市買房了,你也在城市的房子裡常住下來了,那麼,你就不可能就在農村種地了,你住在城市裡的房子裡,你也不在農村種地了,那你就是住在城市裡的農民了!

如果你在城市買房了,可是你沒有住在城市裡,而你還繼續還在農村種地的話,那你當然還是農民了!

如果你在城市買房了,你也住在城市裡的房子裡了,而且你的戶口也遷到城市裡了,那麼,你從根本上來說,你就是城市裡的人了,你當然也就不是農民了!

如果你在城市買房了,或者說你的戶口也已經遷到城市裡了,可是你在籤戶口之前你在農村的土地已經確了權,那麼也可以說,你還是農民了!

看你是不是農民,不是看你是否在城市買了房,關健的是看你在農村有沒有土地,看你的戶口是否在農村的,如果你的戶口在農村,農村有你的土地,那麼你就永遠是農民的,你的身份也永遠是農民的,

你在城市買了房,你的戶口也在農村,農村也有你的土地,可是你把你的土地流轉出去了,你也不住在農村了,那你說說,你是農民還不是農民呀?

如果你熱愛農村,如果你不想離開農村,如果你重視你農民的身份,那麼不管你是否在城市買了房,只要你的戶口還在農村,那麼你也永遠就是農民的!





從善如劉L


看來你對農民這個身份還是耿耿於懷?

公平客觀的說,一個人的身份劃分,往往並不是一個鐵定的標準。但是在我們中國,對一個人的身份的認同,又往往是根據他的職業來確定。比如說你是以從事教育為主的,特別是在一線教學生的人,那你就是老師。如果你一直是在工廠工作,尤其是一線工人,那你的身份就是工人。如果你一直是從事農業生產,靠從事土地耕作,種植農作物為生,那你的身份就是農民。一個人又往往不止一個身份。從世俗的眼光來看,人們對一個人的身份認同,往往從高不從低。比如說一個高校的教師,他同時又是一個教授。那人們就偏重於教授這個身份。比如說你是一個省長,同時你又是一個公務員。那人們當然是認同你是省長。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你在科研方面又有傑出的成就,那人們往往會忽略你的農民身份,而尊重你的科研工作者這個身份。

那麼你在城裡買房定居了,如果從此以後再也不從事農業勞動了。也就是說你的所有行為都跟農業沒有關係了,那你就當然不是農民了。你新的身份,就要根據你現在從事的新的職業來鑑定。比如說你現在自己開辦了公司,那你肯定就是公司老闆了。但是,從目前我們國家的現實情況來看,你在城裡買房定居,並不代表你就一定算是城裡人了。如果說你並沒有辦理城市入戶的相關手續,那就證明你跟這個城市還是格格不如,因為這個城市的很多資源還與你毫不相關,比如說教育,養老,醫療等等,城裡人能享受,你還不能享受。哪怕你再有錢,你也只能算是一個在城市定居的農村人。當然隨著戶口政策的進一步改革,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你只要在城裡買房定居,就可以算是城市人了。

如果你雖然在城裡定居,但仍然要回農村去從事勞動,還是以農業收入為主,那麼,對不起,你還是農民。

其實農民不農民又怎麼了呢?難道農民就應該低人一等嗎?

幾千年來,如果沒有農民,就沒有這個社會的發展,並不可能有今天城市的繁榮。今天的所有人追溯到根兒上去都是農民。從目前這個趨勢來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會羨慕農民。

你又何必在乎農民不農民這個身份呢?


真情守護


農民在城裡買房定居,還是不是農民這個問題還有些糾結。可以這樣說吧。居住地不是確定一個人是農民或城裡人的主要因素。那啥是主要因素呢?糾結就在這裡,不忽悠,就農村現狀,按土地和宅基擁有來確定,就有這麼三種情況:農民、假農民、是農民而不象農民。

農民戶口在農村,也有足夠的土地耕種和宅基地具備了一個農民所具備的一切。假農民,戶口在城裡,城裡有一套戶籍,農村也有一套戶籍,城裡享受著城市職工或退休人員待遇,農村也有足夠的土地,還有宅基地修建了宅院,享受著農業補貼和其它福利。是農民而不象農民,這群人大都是80後有兄弟兩個的人,戶口在農村,可沒有土地,也沒有宅基地或有宅基地而沒有土地,他們遊離在農村和城市之間,既不能在城市落戶,又在農村不能紮根。而題主是屬那一種。第一種,就是定居在城市,在城市有了固定的經濟收入,那還是底道的農民。如果是第二種,無論採用啥手段擁有了土地和宅基地,你已經不是農民了,應該放置農村這一頭。如果是第三種情況,那就想辦法在城市定居,雖然是農民但要擁有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和宅基地,那已有非常大的困難。如果沒有政策支持那就是根本不可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